APP下载

普西桥水电站进水口EL742.00m以下边坡综合治理

2015-08-15解海军娄聚会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商丘市金龙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5年16期
关键词:进水口坡面泥岩

□解海军 □娄聚会 □孙 静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商丘市金龙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1 概况

由于下游侧边坡在开挖支护过程中,在卸荷作用、雨水浸渗等多重作用下,边坡出现大面积蠕滑现象,导致已开挖成型边坡、锚索、锚拉板全部报废,边坡蠕滑产生的裂缝延伸至一期边坡EL775.00m高程,不仅危及左坝肩安全,而且制约下方引水隧洞、泄洪冲沙洞施工。

2 进水口边坡地质条件

进水口边坡EL700.00~742.00m开挖后揭露基岩为T3yC-2,岩体为薄-中厚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以弱风化为主。其中在EL725m以下局部有强风化岩体及煌斑岩脉分布,多为碎裂结构。岩层顺坡缓倾,倾角7~14°。结构面发育,主要有陡倾角F26、f34断层及新近揭露fb1断层,均与边坡小角度相交,与缓倾角岩层面(属于夹泥层间挤压面)组合形成不利稳定的块体,边坡稳定条件差。

3 边坡滑塌原因及特征

3.1 地质因素

薄—中厚层状泥岩强度较低,遇水软化崩解,失水缩裂破碎,F26及f34陡倾断层与夹泥的缓倾角层间挤压面组合形成稳定性差的结构块体,底部层间挤压面的力学指标低及下部煌斑岩脉力学强度更低,形成下软上硬的边坡结构,不利于岩体稳定。

3.2 雨水因素

雨水沿边坡顶部平台出露陡倾角断层及裂隙渗入形成水压力,推动结构块体沿缓倾层面滑移,底部的煌斑岩脉强风化促使结构块体外倾。

3.3 其它因素

泥岩边坡长期暴露,风化加剧,强度逐渐降低,卸荷裂隙逐渐发展,加剧了边坡失稳。

3.4 滑塌特征

滑塌区高程为EL702.00~EL742.00m,宽约63m,滑塌区后壁面为F26断层,壁面较平整,局部可见擦痕,底部沿EL702.00m层面,并有强风化煌斑岩脉,可见破坏的预应力锚索残留,滑塌体已解体为块状。由于EL742.00m以下岩体失稳,引起EL742.00m以上边坡岩体变形加剧,局部出现破坏迹象。

4 边坡综合原则

治坡先治水,加强平台及道路封闭,防止地表水入渗。加强坡面排水,完善坡体排水措施。宜以加固为主,不宜轻易削坡,完善坡面防护。软岩变形与失稳不完全受结构面控制,宜全面加固。加固设计宜以加强整体稳定性为主。

5 边坡综合治理措施

5.1 倒悬体处理

根据蠕滑后实际现状,EL742.00~EL731.00m范围局部边坡存在倒悬体,为保证边坡卸荷稳定,降低后续边坡支护施工安全风险及施工难度,开口线位置倒悬体采用微量光面爆破方式进行处理,线装药量控制在200g/m以内,预裂孔间距为1.00m,爆破参数严格按照监理审批的爆破设计进行施工,尽量减小对边坡的扰动。对于边坡开口线附近存在的松散体,采用人工配合反铲按高差每4m为一级进行逐级清除,以保证下部施工人员的安全。

5.2 一次快速支护

由于泥岩具有遇水软化崩解、失水缩裂破碎的特征,因此,喷射5cm厚C20混凝土将坡面进行封闭,防止坡面进一步风化、崩解破坏。另外,为了避免边坡EL742.00m平台积水渗入,采用C20混凝土对蠕滑区域EL742m平台进行硬化封闭。

5.3 坡体加固

电站进水口EL742m以下边坡EL742.00~710.00m,水平长度66.60m范围设置锚拉梁,水平横梁(以下简称梁1)宽1.40m,高0.50m,梁中心高差间距4m;铅直竖梁(以下简称梁2)宽0.80m,高0.50m,梁中心水平距4m。锚拉梁每个节点上布置30/35m、间排距4m,交错布置,下倾15°,2000kN级拉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每级蠕滑体清理完成后,依次进行锚拉梁浇筑、锚索施工。

5.4 坡面排水

为减小边坡岩体断层及裂隙内的水压力,提高边坡稳定性,在边坡上布置孔深9m、孔径φ76、间排距4m,孔内安装φ50(外包200g/m2土工布)的PVC排水花管,并在边坡渗水严重的部位设置随机排水孔。泥岩中的排水孔滤层宜充满排水管与孔壁间的孔隙,防止泥岩崩解淤堵。

5.5 梁格封闭

锚拉梁梁格裸露边坡采取网喷支护,具体支护内容为挂φ6.5@20cm×20cm钢筋网,喷射10cm厚C20混凝土进行封闭,挂网钢筋需与前期锚拉梁预留的钢筋连接为一体。

5.6 施工期临时监测及安全管理

在EL742.00m平台开裂部位附近设置骑缝临时监测点,每天进行变形观测,并配备安全巡视人员24h进行巡视。汛期夜间、阴雨天气暂停施工,施工期严禁立体交叉作业,并做好EL742.00m平台、作业面安全防护措施。发现监测数据突变或裂缝区有明显延伸、裂宽增大、地表或坡体塌陷情况时,及时通知现场施工人员并迅速撤离,以免边坡滑塌造成损失。

6 施工工艺措施

6.1 蠕滑体清理

根据现场蠕滑体规模、后续边坡处理进度及方法,分两层进行蠕滑体清理,即EL731.00~EL711.00m为一层、EL711.00m以下为一层。

为避免蠕滑体处理过程中对岩体的扰动,蠕滑体表面的已损坏的混凝土体及孤石采用液压破碎锤进行分解,局部深埋块体采用YT-28手风钻钻孔方式进行松动爆破分解。鉴于蠕滑体清理不具备一次装运条件,故采用反铲进行梯级翻渣,每个梯级按高度3~4m进行装渣、运输。

上层蠕滑体清理完成后,在依次完成锚拉梁、锚索、排水孔及梁格网喷支护项目后,方可转入下层蠕滑体清理及后续作业项目施工。

6.2 锚拉梁浇筑

锚拉梁梁1自上而下分为8道,每道梁高差4m,除第1、2道梁1之间未布置梁2外,其余第3~8道梁1均与梁2按照水平间距4m联结。根据电站进水口EL742.00m以下边坡蠕滑情况,锚拉梁浇筑分为两个阶段施工:①EL742~EL731m之间锚拉梁在完成开口线位置倒悬体处理后,借助顶部经整平处理的蠕滑体,搭建钢管落地脚手架进行锚拉梁施工。②EL731.00~EL712.00m之间锚拉梁在上部锚拉梁、锚索、排水孔施工完毕,蠕滑体清理至EL711.00m时,随即展锚拉梁施工。

采用厚度δ=20mm竹胶板按锚拉梁结构尺寸立模,为确保锚拉梁在钢筋制安、立模、浇筑施工便利性和结构稳定性,沿梁1每间隔2m,打设Φ25、L=1.50m、锚入岩体1.10m的梁体固定锚筋;沿每个节点锚索锚墩对角线打设2Φ14、L=1.80m、锚入岩体1.00m,外露0.80m的锚墩固定筋。沿坡面搭建双排钢管承重脚手架作为锚拉梁支撑体。选定EL742m平台场地开阔区域设置卸料平台,通过坡面设置的“S”形溜槽完成锚拉梁混凝土入仓,人工平仓、振捣。

6.3 锚索施工

为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高危边坡处理问题,在锚拉梁每个节点位置均设置30m/35m、间排距4m,交错布置,下倾15°,2000kN级拉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共计130束。其中内锚固段总长2.50m×4=10.00m,分为1~4个锚固段,相邻两级锚固段钢绞线长度相差2.50m,为14φ15.20mm、1860N/mm2钢绞线。其中锚固1段、2段钢绞线均为4束,锚固段3段、4段钢绞线均为3束。

施工中采取了以下措施:①造孔:对于覆盖层较厚的泥岩破碎带、夹层边坡,采用全孔跟管钻进方式成孔,保证一次成孔效率,缩短造孔时间。②锚墩:进水口EL742.00m以下边坡锚墩为C30混凝土,锚拉梁为C25混凝土,为提高锚拉梁早期强度,尽早进行锚索张拉,在与参建各方协商后,将锚拉梁混凝土标号由C25调整为C30,锚墩与锚拉梁采用一次整体浇筑成型。③施工工序:对于陡于1:0.5坡面(局部垂直坡面),为减轻前期锚拉梁施工对边坡自稳性不利影响,采取“先锚索,后锚拉梁”施工方式。施工工序合理调整后,不仅降低了施工难度,缩短施工作业时间,而且能尽快对边坡施加有效锚固作用,降低边坡治理过程中次生事故风险。

7 结语

经过对边坡前后滑塌、蠕滑情况观察以及边坡治理措施分析,得出边坡综合治理以下结论:第一,根据开挖边坡地质条件、区域使用功能,合理选取边坡开挖高度、开挖坡比及支护参数,是有效预防边坡滑塌、蠕滑的关键;第二,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开挖、支护工序,合理规划施工区域雨水导排,能够消除不利施工因素影响,降低施工难度,加快施工进度,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第三,高边坡开挖施工前,应进行地质详勘,查明影响边坡稳定的断层、破碎带和夹层等因素,准确评估开挖支护参数合理性,及时完善开挖支护参数,避免边坡滑塌、蠕滑事故发生,减少工程损失;第四,强化仪器监测与现场安全巡视联动预警机制,能够随时掌握现场险情变化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第五,各工种有机配合,施工方法选取妥当,能够起到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的效果。

[1]李强,刘延涛.普西桥水电站高危边坡治理快速施工研究[J].云南水力发电,2013,29(2):26-47.

猜你喜欢

进水口坡面泥岩
泥岩路基填料抗剪性能实验研究
深水坡面岩基础施工方法
山区峡谷陡坡急弯河道电站取水能力及水力性态研究
风化泥岩地质断层水疏排工艺探讨
水库卧管涵管进水口现状分析及改造型式研究★
冲积扇油气管道坡面侵蚀灾害因子分析
水电站进水口结构设计综述
地表粗糙度对黄土坡面产流机制的影响
高孔低渗泥岩渗流-损伤耦合模型与数值模拟
灰质泥岩特征及测井响应
——以胜坨地区沙三下亚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