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送电线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原因与防治

2015-08-15淼,张雷,周

电力与能源 2015年5期
关键词:导线螺栓施工人员

龚 淼,张 雷,周 俊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上海 200233)

输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输电线路建设质量的要求已经变得越来越高。由于输电线路施工建设受到地址条件、施工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保证输电线路的施工质量面对的困难很多。通过总结自己多年参与送电线路工程施工、监理的实际经验,对送电线路施工中较普遍且易发生的质量问题的种类、产生原因及如何防治进行归纳分析。

1 送电线路基础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与防治

1.1 基础模板漏浆

水和水泥从模板缝隙间溢出,导致缝隙处都是大颗粒的砂石,降低强度,影响安全。

(1)原因分析 ①水灰比偏大,这时水泥浆比较稀,易于流动,所以极易从模板接缝处跑掉;②振捣时间过长,长时间的振捣会导致混凝土离析,当水泥浆外溢后就造成跑浆现象;③模板接缝不严密[1]。

(2)防治措施 ①严格执行实验室配合比,严格控制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没有沉落现象为止;②尽量使用新模板,如果条件限制而采用旧模板时,施工时可采用在模板接缝处垫泡沫塑料细条方法,堵塞缝隙,使接缝严密。

(3)治理方法 在不影响砼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振捣时间,不影响强度和施工条件下适当增加砂率。

1.2 箍筋接头同位置

箍筋接头位置方向相同,重复交搭于一根或两根纵筋上。

(1)原因分析 施工人员对钢筋的绑扎要求不清或绑扎箍筋疏忽所致。

(2)预防措施 绑扎操作时经常互相提醒,将接头位置错开绑扎,使接头位置分别落在主筋的不同高度上。

(3)治理方法 适当解开几个箍筋,转个方向重新绑扎,力争上下接头互相错开[2]。

1.3 缺棱掉角

(1)原因分析 ①成品保护措施不得力,由于外界原因和组塔施工未对基础采取保护措施;②拆模时方法不正确,野蛮施工;③拆模时没有对混凝土进行很好的保护,站在混凝土边缘进行施工,人为地造成缺棱掉角现象的发生。

(2)预防措施 ①基础拆模后及时回填,使基础表面不外露,铁塔组立施工避免塔料与基础承台直接接触;②混凝土浇制完毕后,及时清除模板边缘多余的混凝土,使模板下平面与下层混凝土的上平面相平,便于模板的拆除;③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时,禁止以混凝土的上棱角为支点翘模板,拆模施工时避免踩踏混凝土的棱角。

(3)治理方法 缺棱掉角很小时,可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清水冲洗充分湿润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对于较大的掉角,可将不实的混凝土和凸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透,然后支模,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的豆实混凝土补好、捣实,并认真养护。

1.4 圆形排列地脚螺栓偏移大

在圆形排列地脚螺栓的基础施工中,没有误差地做正底脚螺栓位置是基础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

(1)原因分析 支模时未能反复校核立柱模位置,确保无误,未能有效校准样架的中心位置及标高,固定样架上底脚螺栓伸出的高度。

(2)预防措施 在500kV外高桥电厂三期送出线路基础施工中,利用有机玻璃样板对地脚螺栓进行找正,操作灵活简便,效果直观,位置偏差与否一目了然,减少了现场计算的工作量,误差值可在样板上直接量出,精度高,并且提高了工程质量。

2 送电线路杆塔组立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分析与防治

铁塔组立质量问题发生的点比较多,处理起来比较浪费工时,对总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影响比较大,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可以节省工时,减少施工安全隐患,提高施工的经济效益。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的上海练塘500kV变电站输变电工程,在送电线路杆塔组立施工中采取了加强施工人员技术、工艺质量培训,使施工人员明确技术要求和工艺要求;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工程质量奖惩制度的落实工作,增强施工人员的岗位责任心;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杆塔组立质量问题大幅减少[3]。

2.1 塔材锌层脱落

(1)原因分析 ①塔材在运输、装卸车、搬运过程中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塔材之间相互碰撞或造成锌层脱落和塔材表面划伤;②塔材在起吊过程中相互碰撞,造成塔材表面出现碰伤;③吊点位置没有绑扎隔离物,造成锌层磨损。

(2)防治措施 ①塔材在运输当中应采取防止塔材滑动措施,尽可能采取整捆运输,装卸车应采用吊车整捆装卸或拆捆单块塔料卸车,拆捆卸车时禁止塔料相互砸碰;②塔料在小运途中禁止拖地滑行;③使用吊装带吊装塔材,塔料在起吊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塔料相互碰撞;④在铁塔组立过程中,在钢丝绳转向处应特别注意对铁塔构件的磨损。

(3)治理方法 ①对于变形铁进行修复并采取防腐措施,无法修复的变形铁进行更换;②锌层脱落的部位采取防腐措施。

2.2 螺母反装和螺母的导角侧靠近塔材侧安装

(1)原因分析 螺栓安装时没有注意螺母的安装方向造成的。

(2)防治措施 ①加强施工人员技术、工艺质量培训,使施工人员明确技术要求和工艺要求;②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工程质量奖惩制度的落实工作。

(3)治理方法 更正安装错误的螺母。

2.3 螺栓规格使用不一致

相同位置的螺栓使用规格不一致,螺栓的外露扣长度不相同。

(1)原因分析 ①施工人员不熟悉图纸,没有按图纸安装螺栓;②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不明确技术要求。

(2)预防措施 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能熟练看懂图纸,明确设计要求。

(3)治理方法 落实岗位责任制,将安装错误的螺栓更正。

2.4 防松圈安装不紧

防松圈没有与螺母紧密接触,用手可轻松拆除,起不到防止螺母自卸功能。

(1)原因分析 安装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使用活动扳手将防松圈紧固。

(2)防治措施 加强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增强施工人员的岗位责任心。

(3)治理方法 用活动板手将没有紧固的防松圈紧固。

3 送电线路导地线架设工程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导地线架设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线路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所以高质量的完成此分部工程对线路的长期稳定运行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可以充分体现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素质。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能够提高企业的形象,增加企业在电力施工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提高认识,严把质量关,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如在500kV外高桥电厂三期送出线路工程导地线架设施工过程中,发现存在导线表面出现毛刺或划痕、压接管管口导线松股、铝包带安装不符合要求等一系列质量问题。通过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和班组长、小班负责人各抒己见,群策群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1 导线磨伤和在导线的表面出现毛刺或划痕

(1)原因分析 ①导线在展放过程中没有与地面或跨越架脱离;②锚线绳与导线相磨;③导线鞭击;④附件安装时工器具与导线相磨。

(2)防治措施 ①合理选择牵、张场地,准确计算导线的牵、张力,在导线不能脱离的地面和跨越架位置采取有效的防磨措施;②在锚线绳与导线相磨部位加装胶皮护套,避免导线与锚线绳直接接触;③锚线时采取不等高的导线排列方式;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导线展防完毕后及时进行紧线和附件,缩短导线的锚固时间,降低导地线鞭击的频率;④合理布置附件安装工器具,在导线与工器具相磨部位采取有效的防磨措施。

(3)治理方法 用不高于0号的砂纸将导线毛刺和轻微划痕部位打平;对于比较严重的部位按规范要求处理。

3.2 压接管管口导线松股

导线外层的铝股之间出现间隙或导线层与层之间出现间隙。

(1)原因分析 ①压接前没有检查导线质量,对于导线松散部位没有绞致紧密;②压接前没有将压接管管口附近的导线调直。

(2)防治措施 ①导地线压接管压接前检查压接管出口附近的导地线绞制质量,将松散的线股修复紧密;②穿管前将压接管出口附近两米的导线调直。

(3)治理方法 ①使用培训合格的压接工进行压接操作;②将松散的导线修复或割断重接。

3.3 铝包带安装不符合要求

铝包带的缠绕方向与导线的外层铝股绞制方向不一致;铝包带缠绕不紧密。

(1)原因分析 ①施工人员不明确技术要求,不知道铝包带的缠绕方向应与导线外层铝股的缠绕方向相一致;②施工时质量意识不高,由于施工进度忽略了施工质量。

(2)防治措施 ①加强技术交底工作,使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明确技术要求和工艺质量要求,杜绝盲目施工;②开展施工质量互检工作,发现施工方法不当、工作失误时及时提醒对方更正,避免不必要的返工。

(3)治理方法 加强技术培训,开展工序质量互检活动,将缠绕方向错误和缠绕不紧密的铝包带进行更正,使之符合技术要求和工艺要求。

3.4 开口(闭口)销安装不全或开口角度不符合要求

(1)原因分析 ①施工时开口销脱落,没有备件补装,存在把缺陷留给检修人员处理的消极思想;②缺乏施工质量一次成优的质量意识,存在消极的施工思想。

(2)防治措施 ①加强施工质量一次成优的质量意识培训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发扬“保证自己的施工质量,以确保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工作作风;②对于无法及时补齐的缺件部位做好记录和交待工作,把缺件的规格、数量、部位向下道工序的施工人员交待清楚,使缺件及时补齐。

(3)治理方法 将缺件按设计要求和技术要求进行补齐,开口销开口不符合要求的按技术要求进行开口。

3.5 绝缘子碗口方向不正、绝缘子串倾斜超出规范要求

(1)原因分析 ①附件安装完毕后没有检查绝缘子的碗口方向;②绝缘子串倾斜是由于线夹安装位置的划印不准确。

(2)防治措施 ①附件安装完毕拆除手扳葫芦前应检查绝缘子的碗口方向,将碗口方向调致统一并符合工艺要求后拆除起重工器具;②规范划印操作方法,使线夹安装位置准确。

(3)治理方法 将绝缘子碗口方向调正,使之符合工艺要求。调整线夹的安装位置,使绝缘子串竖直。

4 送电线路接地工程质量问题原因与防治

4.1 接地引下线制弯不美观

接地引下线不顺直,弧线不美观。

(1)原因分析 ①没有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接地制弯;②接地引下线制弯前没有进行调直。

(2)防治措施 ①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接地弯制操作;②制弯前将接地引下线调直。

(3)治理方法 使用专用工具按要求将接地引下线制作美观。

4.2 接地引下线靠近基础台附近埋深不符合设计要求

(1)原因分析 ①对接地施工质量从思想上不够重视;②对接地外露部分的预留量过短或过长,制弯安装时将接地引下线上提或过长部分没有深埋处理,造成接地线浅埋。

(2)防治措施 ①加强施工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接地埋深符合设计要求;②准确计算接地引下线外露长度,施工时按技术要求预留接地引下线长度;③接地制弯时将靠近基础承台附近的接地线开挖,制弯完毕后调整接地线与基础承台的相对位置来保证接地引下线的安装。

(3)治理方法 调整接地线的埋设位置,确保接地线各点的埋深和接地引下线的正确安装。

5 结语

在输电线路施工中,项目工作人员必须要结合实际施工条件,注意各个细节,通过运用科学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方法,不断提升输电线路建设的工程质量。要及时总结本工程的质量管理情况,验证预控措施的执行效果,对提高工程质量效果显著的预控措施进行推广,对于效果不显著或施工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在下一个工程中推广,不断提高施工质量。

[1]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GB 50233—2005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2] 中国能源局.DL/T 5485—2013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大跨越设计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

[3] 国家电网公司.Q/GDW124—2005 750kV架空送电线路LGJK-300/50扩径导线架线施工工艺导则[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导线螺栓施工人员
M16吊耳螺栓断裂失效分析
东华大学研发出可体内吸收型蚕丝导线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预紧力衰减对摩擦型高强螺栓群承载力的影响
螺栓紧固杂谈
10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导线排列方式优化
关于火电厂焊接生产的安全技术研究
低风压导线的发展和测试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排气歧管螺栓紧固力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