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015-08-15陈建亚

语文天地 2015年26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创设情境

陈建亚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人文性、思想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好语文,不仅可以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还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兴趣是做任何事情的最好的动力,心理学已经表明非智力因素中的兴趣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是个必要条件。无数成功的教学实践证明了,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时就能专心,遇到困难时就会表现出顽强的毅力与自我探求的精神。反之,则厌学、苦学甚至逃学。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好语文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优化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自由、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创造自由、民主、平等、和谐、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自由发挥,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如提倡“七嘴八舌”和“流水发言”,充分信任学生,现在都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而且这种模式更加适合于语文教学,因此课堂上就应该把时间放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有机会把自己探究的结果表达出来,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对学困生更要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歧视、不挖苦,用真爱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轻他们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负担,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以促其建立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和教材实际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智慧、灵感的源泉。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学者认为“成功的语文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与课堂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在新授课之前就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激情达到最佳境界。

创设“情境活动”是把学生引入“乐学”大门的好方法。丰富的教学情境、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就会像磁铁般地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到语文学习上来,使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自然产生。创设语文情境作为语文课教学的外部因素,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与氛围,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很重要。因此,在新目标语文下,创设情境显得尤其重要,它能充分调动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顺利开展认知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电影短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培养新型的合作学习关系

俗话说得好,“众人划桨开大船”、“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正像契诃夫指出的,“学生有一种交流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来跟同学、跟老师交谈”。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正好为学生创造了这样的环境。为此,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就按等第进行搭配,编成六人小组,全班共八组。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只是适时点拨、引导。这样,教学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关键点,就以六人小组为单元开展讨论;六人小组不能解决的难题就在全班开展讨论,集思广益。在小组学习中优生能起到“老师”的作用,对潜能生、学困生是一个很好的帮助机会,而小组与小组之间则又形成了平等的竞争伙伴、共同进步的战斗集体,从而培养新型的合作学习关系、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发掘学习潜能,发展个性。相反独学而无友,缺少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伙伴,这样的学生是学无成效的。实践证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成绩明显优于不进行合作的学生成绩,因为不同智力水平、知识结构、思维习惯、认知特点的小组成员各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他们通过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心得与意见,相互启迪,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常常能够开拓思想,激发思维的火花,从而深化认知,加速语感的培养与提升。

总的来说,教师必须把学生学的兴趣与自己教的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的目的。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创设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