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让“套作”误了孩子

2015-08-15

语文天地 2015年26期
关键词:套作考场中考

倪 斌

所谓考场“套作”即学生根据考试作文题目将自己以前看到过、背诵过的文章加以整体或局部引用,稍加修改,成为自己的作文。由于套用的是他人成功的作文,写的不是自己真实的体验感悟,抒发的不是自己真实的情感,从根本上讲,这属于抄袭行为。近年来“套作”逐渐成为不少考生作文得高分的制胜法宝,靠“套作”得高分的成功示例又指引着下一轮更深入、更广泛、更高明的套作,于是大批伪作产生。我们的作文教学由此逐步陷入功利化、世俗化和急功近利的怪圈。要想避免“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现象出现,考场作文“治伪”刻不容缓。

一、“套作”不利于作文教学的健康开展

作文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水平,还是单纯为了作文拿高分,这是我们一定要思考的现实问题。说到底,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学生的作文分就可以自然而然提高。可是,通过作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缓慢而艰巨的过程,而且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仅靠作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教师会发现,作文教学让他们疲惫不堪,收效甚微,甚至劳而无功。那如何迅速高效地提高作文分数呢?“套作”应运而生。就此,作文教学变得极其功利化、世俗化和急功近利。至于学生真实的作文水平有没有提高,那无关紧要,对于教师、学生和家长而言,拿到高分才是硬道理。于是,“套作”让一批又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出现了。学生“套作”成功的现象让一些老师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作文教学可以这样,学生要想拿高分就应该这样。于是很多作文课变成了美文背诵课,老师也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怎样巧妙地嫁接文章,怎样才能“套”得天衣无缝、无懈可击。收获到“套作”带来的成功后,老师学生都发现,原来作文教学竟可以如此轻松,学生作文增分竟然如此简单。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我们学生时代的作文教学:单周一大作,双周一小作。大作即每两周学生独立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每学期完成8~10篇;小作即进行作文片段训练。有时平常的语文课也会融入写作训练,或片段描写,或造几个句子。这样的作文教学看上去似乎已经过时了,但那时的作文训练真的是持之以恒的,也是扎实的、有效的,对作文水平的提高真正是有帮助的。那时,即使作文不好的学生写出来的东西也都是纯粹的、真实的,真正属于原创的。

二、“套作”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平时的阅读积累、生活阅历、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认识的深度、作文技巧的掌握等都是影响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因素。在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过程中老师所能承担的责任往往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习惯,适当地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其他方面教师能帮助学生的也就不多了。而作文技巧的传授在这些因素中又是最为次要的,所以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主体还是靠自己。这一提高过程必然是一个缓慢的、厚积薄发的过程,万万不可急功近利、一蹴而就。“套作”无疑只是暂时提高了作文分数,但这只是假象,对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水平是毫无作用的。“套作”会让学生把努力放在如何更好地“套”上,而不是放在提升作文能力。

三、“套作”不利于中考公平选拔学生

说实话,中考考场上考生要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写出一篇结构完整、选材新颖、有一定思想、描写细腻、语言优美的好文章实在很难,这也成为考场“套作”产生的重要原因。阅卷老师因为阅读面的限制,往往不能将考场“套作”准确地分辨出来,即使识别出了“套作”,由于阅卷现场条件的限制,阅卷老师也根本无法拿出相应的证据来证明,所以考试中,尤其在中考中“套作”得高分的例子屡见不鲜。这对那些真正是自己写的,实实在在、踏踏实实独立创作的学生是相当不公平的。这些学生的作文可能因为结构不怎么完整、语言不怎么优美、材料没那么新颖而在作文评卷中得不到理想的分数。但是不管怎样,他们敢于自己独立创作,敢于展示自己真实的作文水平,他们的文章是他们智慧的结晶,这一点就很值得肯定。但他们的作文拿不到理想的分数。“套作”再美也是伪作,伪作得高分,真文无人赏识是让人心寒的,这与中考公平选拔学生的宗旨是相违背的。

四、“套作”不利于学生诚信性格的养成

当“套作”成功的学生不遗余力、乐此不疲地介绍自己作文成功经验的时候,投机取巧、钻营趋利的思想已经深入了他的脑海。一次成功的“套作”经验将会成为他下一次“成功”的新起点,于是中考作文“套”,高考作文“套”。渐渐他们还会把这种“套”的心得灵活巧妙地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然后在一次又一次“套”的过程中,诚信与他渐行渐远。你“套”我“套”大家“套”,任由这一现象发展蔓延,必将导致我们这一代人、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诚信缺失。所以,为了学生诚信性格的养成、健康人格的形成,治理“套作”势在必行。

作文创作的过程是记录真实生活、抒发真实情感、展现生命中的真善美的美好而愉快的的过程,真实地展现平凡生活的文章永远是最美的。古往今来没有哪个人能靠背几篇文章、“套”几个作品成功。“套作”可能暂时提高他们的作文分数,但终究无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应本着对学生未来负责任的态度,着眼未来,弘扬正气,还中考以公平正义,还作文教学以本真。

猜你喜欢

套作考场中考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牵牢平移手 考场稳稳走
甘薯与小麦套作对甘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桑园全年免耕周年套作技术进行专家测产
远离套作之嫌,力创真我之文—以2019年浙江高考考场作文为例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性散文
期末小考场
考场借笔
中考“三数”大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