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视角下的初中作文教学

2015-08-15周亚娟

语文天地 2015年26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生活化初中语文

周亚娟

初中课程不同于小学课程,初中课程内容比小学课程内容有所增加,且难度系数也在增加,其中语文作文就是一大拦路虎,让不少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有些学生在三年的初中语文学习结束后,作文水平仍停留在小学阶段。学生普遍反映写作文时总感觉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毫无真挚感情等。而这些表现都是学生缺乏生活素材导致的。因此进行生活化的初中语文教学是提升目前作文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

一、命题生活化

作文命题选择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作文质量。以往教师在命题选择时,过多考虑自己的情感与喜好,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做到命题的生活化,将学生的喜好与生活体验考虑在内,注重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从学生实际生活经历出发,才能够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例如,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体现了作者童年在家乡看戏的种种情景。教师可以有意引导学生回忆小时候跟随家人观看各种演出活动的场景,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写一篇作文,这样学生的创作激情被激发,彼此之间愿意交流童年时的美好经历,也会在作文中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化的命题。例如,有一位语文教师正在上课时,突然教室外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天色越来越暗,风雨交加,学生更是无心上课。而教师则带领学生一起观看窗外的世界,并让学生进行描述,有的学生说看到窗外摇摇欲坠的小树,感觉自己一下子充满勇气,不畏惧任何困难;有的学生说与风雨中的树木相比,感觉我们是幸福的,有教师、同学和家人在爱着我们。于是这位教师则以“暴风雨来了”为题,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学生的写作动力被激发,作文内容自然丰富多彩。

二、指导生活化

一篇优秀的作文应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以最贴近生活、最朴实无华的例子打动读者。在实际的初中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做到作文指导的生活化,要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生活现象,观察和记录每天发生在身边的大大小小事情,让学生用发现美的眼光去发现、捕捉生活中的美,进而美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鼓励学生以最真挚、朴实的语言表达方式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能够做到口心一致,从而促使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断提升。例如,初中语文课本上就有很多通过观察生活而写出来的优秀作品。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以及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尤其是夏衍的《包身工》。为了真实生动反映出包身工的日常生活,夏衍两个多月以来都是半夜三点多钟起身,再走上十几里的路,去观察包身工的上班状况,最终得到有关包身工的最佳素材。又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其中有很多故事都是作者在和他人日常交流中记录下来的精彩片段。要想培养学生观察日常生活的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写生活日记,内容可以包括多个方面,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各种人和事,并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样学生的作文感觉就会慢慢被培养出来,作文兴趣会提升,写作能力也会提高。

三、写作过程生活化

从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情况来看,作文一般都有字数要求,但这项要求对于作文能力较低的学生来说,就会使其感觉到很困扰,一遇到作文,他们就会产生恐惧感,在紧张情绪的影响下,更难收集素材进行创作。因此教师要在平时作文练习中做到写作过程的生活化,即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可以适当去除字数限制,让学生在写作时不会感觉到紧张,能够自然抒发心中感想,从而顺利完成创作。例如,在让学生以“心中的太阳”为题进行写作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文题,组织素材,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下思考与写作。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对于写作能力较低或者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教师要进行私下交流,耐心帮助学生讲解作文的意义、思路与技能等,并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逐步提升写作能力,端正作文态度。

四、作文修改生活化

追求思想性与艺术性也是一篇优秀文章的标准,这需要通过作文修改达到提升文字艺术魅力的目的。语文教师在学生完成作文后首先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自己的作文,认真修改作文中出现的病句和错别字,或删除不合题意的语句,或适当添加过渡语段等,同时还要注意文章的整体思路是否清晰、语句是否通顺、词语使用是否恰当等。其次,采用互评的方式修改作文。教师可以将本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修改,最后再统一由教师进行修改,然后教师选取几个优秀作文作为分析例子,在班级阅读,进行共同分析,同时要求学生各抒己见,讨论自己对此次写作的感受,或者是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而对于作文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需要课下进行单独辅导,耐心解决学生的疑问,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讲评过程生活化

以往作文讲评课上,教师是中心,教师讲评学生听的讲评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来说是毫无用处的,尤其是写作能力较低的学生。当他们花费一定心思之后终于写完一篇作文,本以为可以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认可,结果教师带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评价学生的作文,而学生呢,在自己的作文没有得到教师的认可后,自信心丧失,恨不得将自己的脑袋塞进课桌。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都会大大降低。因此,在开展作文讲评课时,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作文,毕竟这是学生自己倾注心血才完成的作品。在讲评中教师应该注意做到生活化,让学生自己大胆说出对被修改过的作文的看法,同时在班级上大声朗读自己的文章,让全班的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并提出需要修改的地方。这样一来学生感觉自己的能力被认可,写作兴趣也会被激发,写作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六、师生同题作文,有效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要想让学生在写作中有兴趣,有话可说,则必须自己认可该作文的写作价值。师生同题作文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有利于师生之间沟通与交流。例如,一位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观看《唐山大地震》后,在写影评时,自己也和学生一起参与写作,并让学生传阅自己的文章。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对写作有明确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真实感受和真切体验。语文教师要在日常写作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赋予作文生活化的气息,让学生描写真实生活场景,抒发内心真实情感,使他们乐于学习写作,不断提升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生活化初中语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