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渗透

2015-08-15徐晓琦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5期
关键词:素养情感语文

徐晓琦

(吉林省洮南市第一中学)

语文课堂教学是知识交流和情感交流的结合体,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线索相互激励、相互约束下完成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恰当的表达方式,不仅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激发学生掌握知识。

一、在朗读说话训练中渗透情感教育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大体上是听、读、说、练等四个环节,那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说话能力,使学生敢于挑战自我。朗读,不但是感知课文内容的重要过程,也是锻炼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加强朗读,能充分拓展学生的心灵世界,激发学生敢于张扬个性,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富有生机和灵动跳跃。在教学过程中,我巧妙地运用一些先进的媒体,创设语文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让学生“以物喜,以情悲”,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如怨如慕,从而促进其思维的飞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因教材而施教,运用图片、音像、表演、故事、语言描述等方式,创设一个个灵动鲜活的场景,让孩子们身历其境,乐而动情,进而情动而辞发,更好地展现自我。如在教学杜甫的《兵车行》,范读时我注意把握诗文的情感变化:感叹转为怨愤。因此,我的音调起初深切哀怨,转而凄哀婉楚,令人悲痛欲绝。学生在聆听中去感悟,去模仿,从而更能深深地理解诗人对时事的深深感叹。高中教材中有很多情感浓郁的抒情散文,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授课时只要把课文的重点难点稍加指引,就可以放开让学生进行诵读练习,这样对文章的理解更为深刻,这一点不是教师能讲出来的,而是学生通过反复诵读逐渐感悟到的。

二、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挖教材,发觉文本中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情感,用情感激励学生意志,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和人生启迪,通过师生交流情感,利用“形象”的感召力来刺激学生的理智、道德和审美。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借景抒情的诗歌、诗意浓厚的散文、情节曲折的小说、耐人寻味的戏剧,大多作品中都饱含了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浓浓的艺术感染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从而形成高尚的人格。因此,教师深挖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要做到以下两点:

1.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充分说明了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笔者在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喜爱。如课前5 分钟讲故事或朗诵诗歌;课前一句话说校内外新闻;课前5 分钟交流对名人名言的理解、感悟。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是一件非常愉快、有趣的事情,对语文这门学科,甚至说对语文的每一节课都产生了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设置适合文本氛围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感染作用,尽快进入角色,产生情感共鸣。所以课堂教学时,可采用音响、录像、投影等渲染气氛,还可以用课本剧、小品、语言描述等形式再现文章的精彩环节,在情景的熏陶下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

三、在诗歌欣赏中渗透情感教育

诗歌中尤其是古典诗词讲究平仄、押韵、对仗,读来朗朗上口,特别适合吟诵。吟诵,是千百年来的传统教学方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提倡“美读”,他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能驾驭文字”。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普遍运用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使用这一法宝学习诗歌。让学生在吟诵中体悟作者的情感,在吟诵中陶冶自己的情操。读诗词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自读、小组读、齐读,有默读、朗读,也有分角色朗读等。其中,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吟诵无疑是最能够读出作品情感的方法。如《致酒行》一诗中:“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这两句就应该反复吟诵,读出诗人的凌云壮志,在实践中,学生也确实在吟诵过程中被深深感染,读得意气风发。而陆游一句“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也让学生在深情地吟诵中被震撼,读得沉重愤懑。在这样有效的吟诵中,学生的情操得到了陶冶,在无意识中振作了精神,也更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意识。

四、建立师生共融的和谐氛围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障情感教学的基础。只有建立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去接触学生、走进学生,才能让学生发自肺腑地喜欢老师、尊重老师,使学生“爱屋及乌”,由对老师的好感转移到对学科的喜欢,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调节师生关系,老师起主要作用。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益于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教师在深挖教材中人文精神的同时,教学方法同样不容小视,它直接展现了教师的文化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若教师高高在上,如同君临臣民,严肃古板,总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否定学生思想,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那么即使教师的文化素养再高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了。所以教师要理解学生个性,倾听学生心声,尊重学生的意见,那么师生之间才更为融洽,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锻炼能力,进而才会发自内心的尊重、热爱教师热爱语文学科,热爱生活。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巧妙的教学艺术,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积极、乐观、健康的情感价值观,只有这样,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我认为当前的语文教学应当更加注重情感教育,打动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深挖学生情感的潜质,让学生的心灵去感悟作者的情感,从而产生共鸣,使学生在领略中国语言魅力、陶冶性情的同时,感情也得到升华。本文在语文课堂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做了初步的探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留下了不足和困惑。期待今后的实践中逐步探索和实践。

[1]谢芳.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吉林教育,2011,(10).

[2]刘翠格.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剑南文学,2012,(05).

猜你喜欢

素养情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