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阅读教学”的三点有效性策略

2015-08-15李正通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26期
关键词:学会文本课文

◆李正通

(福安市德艺学校)

“低碳”成了近几年的时髦词,如何借鉴当下的“节能”“减排”“低碳”的生活方式于阅读教学中,用最少时间、最小精力实现优质轻负的阅读教学效果,通过有效预习、提问、调控等策略,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领悟,发挥学习潜能,实现优质轻负的阅读教学效果。

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有效预习,“未成曲调先有情”

预习是学生直视文本,了解其梗概,由学习者自主实践的一个起步阶段。课前预习做得好,可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期待,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为低碳阅读教学“省时”“提效”,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一)有效导读,引起阅读期待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每单元都有训练重点,可针对教材编排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指导。例如,“学习本篇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通过预习,学生对课文整体内容,既有初步了解,又能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降低阅读的难度,激发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期待。

(二)有效搜集,培养探究兴趣

小学中高年级教材中,如《负荆请罪》《詹天佑》等课文和一些古诗,由于时代、作者背景及作者个人的成长经历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阅读和理解有难度。预习时,让学生搜集资料,适当地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个人情况,及作者写作该文时的目的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和对作者的情感把握。有助于学生摆脱被动接受之苦,培养探究阅读兴趣。

(三)有效搭桥,巩固预习效果

学生课前预习能有自己的收获,教师应对预习成果加以利用,搭建知识桥梁,巩固预习效果。如我在教学《说勤奋》一课,我预先布置学生去预习课文,收集一些名言。上课时,以孩子们收集的名言引入课堂,然后让学生找出文中的总起句与总结句,作为课的圆心点展开教学。这样一来,寻找到孩子们新的刺激点,充分调动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二、有效提问,“投石冲破水中天”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学中可实行“质疑前置,解疑穿全过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问中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去实践,把课堂复归给学生,减少学生主体之外的诸如“教师满堂灌”“花样形式课堂”的“排放”,实现“简洁”“高效”的“生本”课堂。有效提问,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师提问方式的“两个要求”

1.提问要注重“层次性”。如在初学课文时,提问要有概括性;深入读文时,提问要有研究性;提炼中心时,提问要有深刻性。例如,我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我先引导学生鸟瞰秦兵马俑阵,通过文中的数字,对比感受其规模宏大之后,再度引领学生走近俑阵近距离观察,通过朗读、交流、想象充分感受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最后穿越时光,体会感受2000多年前塑造的不易与艰难,如剥笋叶,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最终让“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的阅读感受深入学生心田。纵观整个教学,主要是问题引领适当,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很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去,教学重难点解决起来也就水到渠成。

2.提问要讲究“精炼”性。提问要“问”出知识内涵,要“问”出知识本质,要“问”出学生的技能培养。如教学《月光曲》一课,我精心设计了三个问题:①月光曲作为一首世界名曲,它是在怎样的美丽的境地里诞生的?找找课文描写月光美的句子。②既然是名曲的诞生,它肯定离不开高尚情操地支撑,读读课文找找看,有哪些情在支撑着月光曲的创作?③听听名曲,再读读课文,想想画面,把图文嵌入脑中,你又有怎样的启发?这三个精练的问题,目标明确,学起来就轻车熟路了。

(二)学生提问意识培养的“两个层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孩子智力,就得教给他思考。”学生问的过程是理解、内化的过程。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悟自得的过程。所以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要从两个层次去培养。

第一,要有“疑”敢“问”。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提出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提问、表达受到各种压力或限制,如教师的指责,同学的嘲笑等,因此必须清除学生心理障碍,为学生的“问”营造氛围。

第二,是见“疑”追“问”。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发现疑问后,一定要鼓励学生追问,引领学生思考、想象,探究。如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读了课题,学生往往提出疑问:宋庆龄故居值得写的东西很多,为什么单单要描写樟树呢?运用“以疑追问”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经历“无疑——生疑——质疑——释疑”的学习过程,最后让学生明白:樟树的高贵之处就是宋庆龄品格的最好诠释。

三、有效调控,“万紫千红引蝶来”

我们想让学生成为终生的学习者,学会如何自主学习,学会如何在离校后从经验中获取有价值的东西。课堂上,教师不能随心所欲,学生也不能无所顾忌,教师具具有课堂调控能力:

(一)调控情境,使情感与言语共舞

赞可夫认为:“艺术品,首先是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应该是这种思想感情的自然结果。”当学生第一次面对缺少情感色彩,缺少生命力的言语符号时,学生的思维、情感处于盲点。对有插图的课文,我们不妨利用插图对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训练,使文本的文字形象化,情感具体化。对没插图的课文,教师还可以通过语境对比、配乐、引导学生想象等方法让学生感悟文本中的情和景,这样学生就跨越时空,沟通文本和作者的心灵,学生好像历经了文本中的事,感受了文本中的情,这样的教学,既减排了“杂言碎语”,又缩短了阅读距离,提高了阅读效率。

(二)调控实践,使读与写一体化

平时,我们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从学生的学习成果来看,依然“高耗低效”,究其原因,我想与高扬的“人文”大旗,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相互割裂,没有形成一体化有关。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了“读写结合”的主张。在“低碳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重组读写训练内容、形式,形成一个综合化的语言实践活动,从而形成“读写一体化”。具体的做法主要有:

1.模仿句式仿写。例如,教学《爱如茉莉》一文时,学生根据课文学习后的感受。进行仿写练习:爱如____。不仅更好地拓展了文本意图,同时也更为深刻地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能敏锐地感知爱,回报爱,感受生活美好。当然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仿写,这样的练习既能对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还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

2.补充文本留白。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文学作品有留白之处,教师研读文本,找出文本中留白之处,引导学生想象,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例如,教学《二泉映月》一文第五自然段“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生:(读)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师:是啊!他在倾吐着他的“爱”:爱家乡,爱二泉,爱月光,爱与他相依为命的音乐。

(接着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学习其它段落,感知阿炳爱家乡→爱二泉、爱月光→爱与他相依为命的音乐。)

(学习了1、2、3、4自然段后教师引读“是啊!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生齐读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

师:阿炳仅仅爱这些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的?

生:从省略号看出来的。

师:那他还爱什么呢?

(生简要的写后交流)

生:他爱那恩重如山的师父。

生:他爱那照顾他的邻家少年。

生:他爱那陪伴他一生的二胡。

生:他爱相依为命的老伴。

生:他爱与他共度凄风苦雨的茅屋。

生:他甚至还爱给他带来苦难的生活。……

师:是啊他甚至还爱给他带来苦难的生活。因为苦难在阿炳的眼里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苦难让阿炳学会了什么?

生:苦难让他学会了珍惜。

生:学会了坚强。

生:学会了抗争。

生:学会了追求。

师:阿炳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老师适时地抓住文本留白处,让学生就要换位思考,更促进了深入的读,读又结合了写或思,读写结合,读思结合,相得益彰。

3.表达自己感受。教学某些段落、语句,存在多元解读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以笔代口,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看法,在体会深刻处,还可以简要例举事例进行说明。这样的教学促使学生读文和思考紧密结合,学生在读中调整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产生了新的思想,新的语言,这样既高效又本真。

(三)调控交流,使信息多元化

课堂教学从某个角度来说是学生从狭隘走向广阔的一个交流过程。要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不能用强势压倒学生,让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应俯下身子,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表述出来,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做到要边思考边吸纳,自己准备随时质疑或补充,并学会评价和对话等。这样的平等关系就摆脱了“满堂言”或“得意忘言”的不平等现象,从一定意义上“节能”,腾出时间、空间,让学生实践,发展。

总之,阅读教学的低碳,更多要的是“排放”教师的主体,“节省”不必要的言说,“减排”课堂教学环节的繁琐,让课堂呈现“简练”“真实”的本色,就如山泉一样明净,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发现、领悟,尽情地发挥学习潜能,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周一贯.“高耗低效”,语文教学呼唤“低碳”课堂.语文教学通讯,2010,(7 -8).

[2]薛法根.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山西教育出版社.

[3]张杨乾.低碳生活的24堂课.贵州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学会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学会分享
背课文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