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观教育浅谈

2015-08-15王承国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世俗化道德行为中学生

◆王承国

(即墨市龙山街道办事处成人文化技术中心学校)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进一步发展,同时各种思想浪潮也撞击着人们的观念,打破了不少的传统思想,引起了深刻的社会思想的变革。同时,各方面的复杂形势和挑战,又引起社会道德水平的滑坡和人们精神信仰上出现焦虑、迷茫甚至缺失,因此,党中央凝练和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历史与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应对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所面临的复杂形势与时代要求的需要。

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发展还处于自我主体性与外在客观性的矛盾状态,他们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念,他们的可塑性很强,道德意识、价值观念,还处在选择、构建的过程中,需要给予指导和帮助,促使他们在多种价值交织的影响下,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教育与价值导向,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应成为今天学校德育工作思考的重点。

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途径与方法也是多样的。以下仅从几个方面,谈谈我们在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一点探索。

一、把个人奋斗目标和日常行为联系起来,使价值观成为有形的考量

对中学生来说,你问他什么是价值观,学生大都是抓耳挠腮,很难一语道破,教师必须让学生理解,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提高个人素质,才能构建起正确的价值观。可用“我长大了想干什么”“我心目中的榜样”“社会的正能量是什么”等一系列的主题班会为突破点,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往往是好高骛远,夸夸其谈,有的学生甚至说的天花乱坠。这时,教师必须正确引导。要实现你未来的想法也就是理想,从现在开始,必须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将来才能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让学生明确《中学生道德评分手册》,它就是自己现阶段的人生价值的具体考量,通过这些活动,进而让学生知道,个人价值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得到实现和认可。教师在学生对自己分析评价和过程中,既要引导他们有高层次的价值取向,又要引导他们对自己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以便调节自己的行为,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提交价值观的水平。

二、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全面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从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总是和个体经验相联系的。这些经验构建着价值观,也验证着价值观。引导学生参加活动,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社会活动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如深入工厂、企业、商店、部队、机关、农村参观采访、座谈讨论等。经过实践,使之体验到某事物是正确的,有价值的,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这就是存在决定意识。因此,当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某一问题或某一方面的问题提高了认识的时候,再引导学生把这个新的价值认识落实到行动中,把理性认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构建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

三、注意“世俗化”倾向,确定正确的道德行为标准,自觉纠正不良行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也使人们需要有丰富多彩的舒适的闲暇生活,这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但在一些人当中,出现了盲目追求物质,享受人生价值的“世俗化”倾向。他们把高消费的物质享受看成是最时髦的幸福与乐趣,这种人生价值观上的“世俗化”,对于涉世不深的中小学生的诱惑与影响是极大的。“吃要高档、穿要时装、花钱要大方”,在中学生中也大有人在。此外,受社会上流行的“做人要活络”“要讲实惠”“老实人吃亏”等小市民处世的哲学的影响,有些中学生变得不那么纯真了。学校和教师应引导他们认识到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在个人物质享受上,允许的不等于提倡的;时髦的不等于先进的;少数人能办的不等于受多数人尊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正确的答案。同时,充分形成正确舆论,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以确定正确的道德行为标准,形成自觉遵守道德行为规范和自觉纠正不良行为的良好风气。

总体来说,对中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价值观教育需要站立在整个社会的高度上来进行,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自我教育等多方面入手,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不断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复杂的社会环境,为中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但同时也为学生价值观的建立带来了大量可参考的有价值信息,只有通过不断的引导教育,才能提升学生的自身分辨能力,进而提升个体主动性,这是建立中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也是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猜你喜欢

世俗化道德行为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论高科技时代的佛教
论佛教的与时俱进
从“禅宗”到中华阐释美学中的伦理文化研究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论鸠摩罗什形象的世俗化演变
远和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