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优秀传统文化与技工教育的耦合

2015-08-15姜利

职业技术 2015年4期
关键词:技工人文院校

姜利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江苏常州213000)

引言:技工院校生源来源复杂,呈现多元化特点,生源大部分来自高考落榜生和中考落榜生,以及初高中毕业工作几年的,当过兵的,当过保安的,练过武校的。素质参差不齐,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技工院校多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和“一体化”教学形式,学生在某段时间内从事单一的技能培训,因此技工院校多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做人的培养,即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形成了所谓的“技校教育特色”:重技能轻人文,导致技校生在生活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多的依赖家长,缺乏自立能力,欠缺劳动习惯;在学习上不思进取,热衷网络游戏、沉迷手机;在人际交往上始终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不乐群,没有集体意识、动辄聚众打架斗殴,这些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存在必然联系。当代技工教育的核心是职业素养的教育,归根到底也是以德行教育为核心的人文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与技工教育的耦合,势在必行。传统文化既是技工院校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技工院校德育的载体,对改进德育方法,实现德育目标有关键作用。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技工院校人文教育的内在需求

由于长期受轻视劳动,鄙薄技能的旧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技工学校毕业生的社会地位底,收入低”,“只有成绩差的人才去读技工学校”,加之普遍追求“初中—高中—大学”的人才成长模式以及高等基于大众化等因素,使人们产生了技校生接受职业教育是无奈之举的误解。同时,技工教育忽视内涵式的快速发展,学生在整体素质上不容乐观,特别是技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比较低,导致技校学生道德修养弱化。技工院校是把“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重在强调“实践操作能力”,即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学习操作技能为主,课程的设置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与专业或岗位相关,有关人文科学的课程几乎为零。在这种重速度轻质量、重技能轻人文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的技工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明显的人文素质缺陷,例如享受主义思想严重,价值体系混杂,缺乏敬业精神,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等。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当然是就业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求,但是仅有一技之长还远远不够。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国梦”的建设者和享用者,人文素养已经成为现代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内涵和时代特征。因此,技校教育者必须认识到,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它的根本任务还是启迪人的心智,促进人的自身发展和完善。技能素质是立业之基,人文素质是为人之本,只有二者有机融合,才是真正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是以科学的人生观指导个体的人生实践,是人的自我规范、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尤其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传授、人文环境的熏陶,对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等隐性职业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如果技校学生没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不去积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人格将是有缺陷的,其成长将是扭曲的,其头脑将是简单的,其眼光将是短浅的,这样的“人才”岂能担当起国家和社会的重任?因此,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是技工院校学生的深情呼唤,是技工院校人文教育的内在需求。

二、优秀传统文化是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资源载体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德育为先,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2014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是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二是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已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三是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仍是有积极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典型素材;“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是学生提高道德情操教育的典型素材;“天生我材必有用”、“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思想精华,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事实的价值判断能力,增强学生自律、自信、自强等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技工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耦合路径的思考

优秀传统文化与技校生德育教育具有同质性的特点,在德育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思想,援引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既可以发扬传统文化,也可以提升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可谓一举两得。传统文化与技工院校的最好耦合形式就是践行传统文化。

1.构建校园文化

在教学楼走廊,学生宿舍走廊、教室内部张贴名人警句、名人画像、学生作品、课题研究成果汇报等等;在校园内塑造伟人雕像、张贴校训或严谨治学,刻苦求学的名言等。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校园资源,在学生目所能及的地方,发挥传统文化精华和经典人物对广发师生的启迪作用,引导师生积极向上。时时处处将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作为结合了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的宣传和教育的阵地。

2.构建交流平台

通过文化论坛、经典诵读、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文化交流、人文讲座、辩论赛等,带动和鼓励学生自觉阅读传统文化经典,启迪自己人生智慧,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教育的真谛这不仅在教,而在于育人。而《弟子规》恰恰体现了教育真谛,《弟子规》中对该如何为人处事作了详细深刻的介绍,要求学生要在其基础上不断加深拓宽,认真践行,要求学生意识到并摒弃本身固有的陋知陋习,学会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认真严谨的办事态度。

3.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传统美德教育主要包括仁爱教育、礼貌教育、善心教育,仁爱教育可以通过“感恩教育”、“知荣明耻”教育,或在班会、集会上讲述尊老爱幼的典型来带动大家;礼貌教育可以通过开展礼仪讲座、比赛、表演,让学生们在学校的大课堂中学会基本的礼貌,养成同学友爱、尊师重道,经常使用“谢谢”“对不起”“请”等字眼的习惯;善心教育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善于体验他人的情感和需要,以避免做出有损他人的情感和需要的事情,让学生接受体贴别人、关怀别人、理解别人的教育,让学生们真正意义上明白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尊重”“友爱”的意义。

4.重视职业礼仪教育

技工院校通过校企合作项目与企业沟通过程中发现,目前企业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是文明素养、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软实力”。技校毕业生从事一线工作的居多,在职业礼仪、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方面的要求更高。可以建立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学生礼仪评价体系,把学生礼仪成绩与评优评先、奖助学金的评定等挂钩.真正使礼仪文化深入人心.达到促进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目的。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经过千百年来文化积淀的中华文明和文化经典,永远都是社会进步和人才培养的“营养液”。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用雄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丰富自己,在此基础上创新和发展,都是符合我们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的。技工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如此,在漫长的校园文化形成过程中,传统文化终将成为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阵地,为我们所用。

【1】杨雯.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融合[J].青年与社会,2014,08(22).

【2】石书臣,杨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契合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2(6).

【3】张汉杰.文化传统与职业教育的双向建构[J].高教研究,2011,9.

【4】晏艳琴.以传统文化促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J].科教导刊,2014,3.

【5】黄河.《弟子规》在现代学校德育教育中的意义[J].赤峰学院学报,2012,1(1).

【6】林福春.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4(6).

猜你喜欢

技工人文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从技工到英雄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对新时期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技工与专家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