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搭建

2015-08-15刘长波黄淑娟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32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目标信息技术

◆刘长波 黄淑娟

(山东省昌邑潍水学校)

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后,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到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种形势下,信息技术课程已成为增强学生信息能力和提升创新精神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是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它常规课程相比存在着一些不一样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也更加需要个性化的教学,才能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快速高效。要搭建快速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就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进步和提高;在课堂结束时不仅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信息技术课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学生摸底分组、教学网站制作和熟悉教材框架。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小组合作。因此,信息技术学习小组的组建就显得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能够影响到课堂教学是否高效。所以,在讲授新课前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主要是掌握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以便于小组在任务驱动教学时能顺利完成任务,同时分组时教师要加强指导,帮助学生,使他们能与不同性格、爱好的人交往,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

制作教学网站主要是为了便于学生自学和学生疑难解答。教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操作技巧、教学资源、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测试反馈和论坛(留言板、BBS)。老师按照教学进度和计划,把每节课都整理好后上传到教学网站服务器,同时在每节课都做好教学组织:让学习小组在任务驱动下进行有序学习,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学习深入的知识点和有难度的操作技能,学习能力落后的学生在掌握本节课知识后可以再复习一下所学知识,如遇到疑难问题可随时通过论坛和本小组或者其他小组成员甚至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在遇到共性问题时也可以集体解答。

虽然教材在编写发行时已充分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要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微调(包括内容和资源)。因为教材定版后可能几年都不会变,但技术是动态发展的,学生也是动态发展的。可能在当时比较高深的技术仅过几年发展后变得普通,学生有了想要接触的欲望,而教材没有提供,这时教师就可以提供资料帮助学生去了解和操作这种技术,如数字视频的编辑合成。

二、教学过程中的准备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准备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任务的确立和分解、教学资源的选择及学生学习的指导。每名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水平不一样,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对他们的完成要求也就不能搞“一刀切”:对电脑操作比较熟悉、信息技术水平高的同学教学目标可以设定就要高一些;对学习能力不足的同学教学目标设定就要相对较低,这部分学生只要能完成基本的操作就可以;同时,学习小组内部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达成教学目标。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这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单个的任务当中,让学生以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学习总目标的基础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具体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学习目标。例如,学习Word 这一模块时,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同学编制利用所学知识一份精美的班级小报。此任务中隐含着本章的几个知识点:(1)Word 的基本概念、建立编辑保存文档;(2)文章的修饰,包括字体、字号、段落等;(3)页面设置及分栏;(4)Word 的图文混排;(5)Word 的表格功能。把这5 个知识点隐含在5 个小任务中,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再把一节课的小任务分成更小的几个任务。每一个任务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能力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

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与使用上,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资源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例如,在讲解Word 时安排同学们制作班级小报,在讲解PowerPoint 时安排同学们制作自己的个人成长记录册,通过邮箱或者网盘的途径把学生自己搜集整理的素材作为教学资源使用,配合教师适当的言语引导,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指导,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与帮助,引导他们分析任务,使其能尽快地明确自己的切入点,并逐步培养提出新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另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防止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学习。在学生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引导,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三、课后的评价准备

学生在完成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后会形成一个能表达明确主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的作品。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既要做到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也要注重学生在制作作品中的过程性评价。评价要以正面取向为主,采用鼓励、肯定、表扬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成就感,从而调动学生在下一阶段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选取优秀作品参加更高层级的比赛,增强学生荣誉感。

综上所述,在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准备的各项工作后,课堂上学生就能自主合作、快速高效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也就实现了国家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程目标。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目标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网建设的探讨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