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015-08-15李晓丹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9期
关键词:悬念自主性分数

李晓丹

(吉林省大安市实验小学)

2011 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不仅是课程标准为我们明确了主动性、自主性的重要,从古至今,自主学习都是每个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方式。俗语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就是告诉我们学习的自主性是多么的重要吗!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呢?

一、创设情境,激疑激趣

好的开头总会让人产生看下去的思想意识,好的开头或是疑问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或是精彩让学生产生欲望之心,或是特殊情境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课堂的导入是不可小觑的环节。如果我们都能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们的欲望,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我想学生自然就会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探究。那么,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呢?

1.设置疑问,引学生“上钩”

教师如果能在课堂的开端设置精妙的疑问,便会引学生“上钩”,让学生立即登上主动学习的舞台。笔者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便采用了这种方式。首先创设了一个请求帮助的疑问情境:“老师是家中老四,小时候因为家中贫穷所以吃东西时爸爸总会把东西平均分,要不然四个孩子是会打架的。一次爸爸把一个西瓜分给我们,大姐分1/4,二姐分2/8,大哥分4/16,我则是8/32,大家都说爸爸偏向,我分得最多,怎么办呢?到底爸爸分得公不公平?谁能帮助小时候的老师一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突然间就躁动起来,纷纷发表意见想来替我解决问题,因为学生们都想去揭开谜底,不用多说别的,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已经激发出来了。

2.故设悬念,引学生好奇

所谓“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悬念”是小说、戏曲、影视等作品的一种表现技法,是吸引广大群众兴趣的重要艺术手段。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同样会吸引学生的学生兴趣。比如:在教学1 +2 +3 +4 +5 +6 +7 +8 +9=?时,笔者就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在很久以前德国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因为上课没注意听讲被老师留在了教室,并给他们出了一道数学题,就是1 +2 +3 +4 +5 +6 +7 +8 +9 +…… +100=?谁先算出来谁回家,算不出来就不可以回家。这个可怜的小男孩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呢?……学生们都被这个大大的悬念给吸引了,因为从1 加9 学生们还要算一会,加到100 太难了。学生们自然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了。

3.引发争论,引学生主动探究

学生们在成长的岁月中,总喜欢让自己成为主角,成为一个问题的解决者,教师眼中的好学生。在出现不同结论时,学生们更会加入争论,表达自己的见解,直到有一方胜利为止。往往很多教师都会立即制止,让学生们停止争论。其实正因为有了争论,学生们才会去解放思想,解放自己,释放自己,让自己成为知识的主人。

二、创设空间,给足时间

如果在课堂上不能给学生们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就笔者个人来讲便是有点空谈了。笔者还是以上面提到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来举例。学生们为了帮助老师揭开是否公平的谜底,就把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用他们的思想方式和方法来自主探究这四个分数是否相等。有的学生把同样大小的模版用不同的颜色画了出来,结果发现它们大小相同;有的学生把同样大小的模版上的各个分数剪下来,然后上下拼在一起,发现了四个分数的模版重合;有的学生把表示四个不同分数的模版通过折叠的方式,发现最后成了一个四分之一的扇形……最后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得出结论:1/4=2/8=4/16=8/32,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们观察分子分母的变化,最终引导学生们自主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而这个自主学习的时间至少要20 分钟,如果教师不能给学生们足够的空间和充分的时间,学生们的学习我想只是走走过程,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吧!

三、安放“插曲”,掀起波澜

人总喜欢用“平平淡淡才是真”来形容一生,但总有很多人这样评价电视剧:“没个看,平平淡淡的,没有精彩的剧情,没有高潮……”所以笔者认为,每一节课就是一集电视剧,如果导演总把这个电视剧导的平平淡淡的,我想每个“小演员”永远也“火”不了,永远不能“出镜”。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巧设“插曲”,让学生平常的学习生活掀起波澜,这样学生才会在高潮跌起的“剧情”中去自主探究,去想办法,去主动思考,把自己变成学习的主人。例如,笔者在教学《认识周长》一课时,在学生们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等规则图形的周长后,给学生们拿出一个大树叶,钟表等不规则的物体,“这个老师用尺子量了好几遍,怎么也量不出来,这可怎么办呢?”这个小“插曲”的安放立即引发学生们的主动性,有的学生眼睛都清亮了,从而产生了如下的效果:

1.自主思考

学生们都拿着树叶看了又看,纷纷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这便是我们教师所期望的,所要传授的。成功的教学就是让学生们陷入主动思考之中,学生们会自己去想办法,而不是坐在那里去等老师给的结果。

2.动手探究

在冷静的思考之后,学生们真正地解放了他们的眼睛、双手、大脑,开始动手探究起来。有的学生用绳子绕一圈,然后再把绳子拉直,再用直尺测量得到结果。有的则把物体在桌面上滚动一周,然后来测量滚动后留下的线段长度。不管用什么方法得出的结论,学生们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都成为了学生的主人。

3.学会合作

在这个小波澜之中,有的学生们在思考很久之后,仍然没有良策来解决问题。这个时候很多学生会选择合作,向别人请教,向别人学习。而在这个合作过程中,学生们会很认真的聆听他人,观察他人,学习他们的方法,从而积累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便是学生们主动学习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

郑板桥曾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是好汉。”而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一切创造发明,都不是靠别人教会的,而是靠自己想,自己做,不断取得进步。”两位名家告诉我们,数学课堂的学习也要靠自己,靠自己主动去学习,这才是适应社会、适应发展、适应将来的必杀技。没有了自主性,终究会成为机械学习下的半成品。

猜你喜欢

悬念自主性分数
分数的脚步
分数的由来
国家自主性与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游戏中的规则与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可怕的分数
没有悬念的对决斯巴鲁森林人 VS 上汽大众途观L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