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

2015-08-15本刊编辑部

现代国企研究 2015年13期
关键词:变革制造业工业

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工业的乏力是经济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之一。正所谓亡羊补牢,不论是美国“再工业化”战略,还是德国“工业4.0”战略,一场新的工业变革已悄然开始。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曾经在发动机制造、能源管理、医疗设备、自动控制等几乎所有工业制造领域称霸一时的GE。

上世纪90年代,在华尔街金融崛起信贷扩张的黄金岁月里,GE也禁不住诱惑,似乎发现了一种更好、更简便的赚钱方式。然而,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浮华散尽,作为一个失去产业支撑而过度金融化的企业, GE猛然发现自己“就像是一个麻风病患者,所有人都不敢靠近”,由此回归工业成为GE的不二选择。

此消彼长。目前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首位,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信息化水平、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差距明显。

当前破解我国未来工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可以概括为:如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让“改革红利”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助翼,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国工业能力在制造能力(全球价值链)、技术水平(智能制造)、市场结构(化解产能过剩)和金融支持(优化投融资体系)方面更上层楼。

新形势下,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国有企业必须顺应互联网等新技术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

一是要变革生产制造方式。最突出的就是智能制造,要围绕这一变革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大力推进生产制造过程的智能化,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二是要变革组织形态。着力培育新型产业组织,引导制造企业向互联网的生产方式转型,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平台化和社会化参与的新兴产业组织和电子商务、O2O等新型业务模式。三是变革产业结构。要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引导企业围绕拓展产品功能、提升交易效率、增加集成能力,向服务环节延伸产业链。四是变革产业创新方式。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网络,完善我国制造业的创新体系。

猜你喜欢

变革制造业工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
工业技术
变革中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