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探讨

2015-08-15山东女子学院会计学院

财会通讯 2015年20期
关键词:财务预算预算编制情况

山东女子学院会计学院 赵 霞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现状

(一)财务预算编制 根据国家《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我国的高校编制预算必须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做到有针对性地拨付,要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高校预算编制采用的是复式预算,根据高校实际收入进行汇总,从而根据实际的收入情况进行来年的预算编制,目前高校收入预算包括每年政府的财政拨款、科研经费的拨付、学生的学费收入等。一般而言,我国高校年度收入与支出大致平衡,但是无论是政府拨款还是学费收入,都是一次性收入,因此高校的预算编制只能少于实际收入。

(二)财务预算执行 高校预算编制的制定主要是根据每年的收支情况而定,因此往往为了能够使资金利用最大化,通常都会将支出与收入尽可能地平衡。而这对于预算执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预算执行中必须按照事先所制定的预算编制开展。目前,受制于高校管理体制,大部分高校在预算执行环节还做得不到位,无法切实了解每一笔资金的具体流向,再加上预算编制更多的是大方向的描述,无法做到事无巨细,因此预算执行过程不太理想。

(三)财务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的目的是规范各组织及其员工行为,降低由于相关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贪污或对于资金不正当的挪用。预算经费的限定使得高校的科研项目以及各类活动对于预算经费的控制做得较好,虽然无法了解每一笔资金的去向,但是由于学校以及财政部门不会额外进行拨款,因此也迫使最终的使用者必须按照事先所约定的情况量力而为。

(四)财务预算评价 预算评价是我国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极为忽视的一个环节,主要是由于对于预算执行的监管不力,导致许多评价内容根本无法找到对应的指标,因此现有预算评价更多的是流于形式,甚至有些高校为了省事,去除了这一环节的实施。

二、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 随着高校快速发展和不断扩大,由于高校内部对于部分资金收入和支出监管的疏忽,导致高校资金来源渠道不断增加,但是这些资金来源或支出却没有被纳入到原有的预算编制中,使得许多支出无法得到定向追踪与监管,导致了贪腐现象频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资金的安全。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高校目前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主要是累进制,即以当年的收入以及支出为标准,在此基础上加入当年的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资金需求。虽然这样的基础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式较为容易,实行起来也较为方便,但是这一预算编制方式显然没有充分考虑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对于资金的需求变化,同时这一方法不透明、不规范、不科学,更加不符合公平的原则,无法贴合高校现有的发展需求,并且由于下年度的发展目标往往与本年度的发展存在差异性,因此,单纯通过累进制的方式往往会造成一些需要资金的项目无法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而另一些项目则可能由于资金的过分充裕而产生浪费。

(三)预算控制随意 预算控制是保证预算资金得到有效利用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我国现有高校在预算下拨后,将更多资金的处置权交由下级部门,并不太重视预算控制,使得下级部门对于资金的使用变得更加随意,一旦资金充裕就会造成资金使用的随意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而软弱的预算控制进一步削弱了预算管理的权威性。

(四)预算评价机制缺失 目前许多高校的预算评价无法准确反映高校现有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造成评价机制缺失,导致之前的监督、管理以及控制无法得到最终的反馈与分析,从而加大了资金管理的难度。

三、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一)对预算管理认识不足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高校以及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高校领导往往都非常重视企业以及高校的预算管理,并将其视作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手段与方式。但是,在国内人们更多地是将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支出数额的预估,仅仅是数字游戏,而没有充分意识到预算管理对于高校发展与管理的重要性与积极意义。由于我国高校主要是以公办的方式,长期以来以国家拨款的形式筹集经费,因此,这也造成了我国高校对于资金的管理不够重视,每年只需要根据资金的使用情况再加上一定的数额来确定来年的经费预算,由此日积月累使高校的资金管理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管理层在审批预算时,仅仅考虑资金的充裕程度是否能够满足当下的项目需求,而没有从全局的角度进行考虑或思考,即缺乏全局性,使得一些重要项目的申报由于申报时间晚了而被耽误,这样的审批方式也非常容易造成支出预算金额远远超出收入预算,进一步加剧了高校资金链紧张的现象;二是我国的高校在预算管理中各部门之间的职责没有得到有效的明确,往往是一个人管多个部门的预算编制,这一方面提高了预算管理的难度,同时也会使其常常忽略一些部门的预算管理,导致了最终的预算编制准确性与有效性下降。

(二)高校办学体制的约束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实行的都是管办分离的办学管理方式,即学校的教学与管理是由两套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导致教学的人员无法直接去负责经费的管理,而经费的管理人员由于对学科以及实际教学状况的不了解,使得他们在预算编制以及预算执行的过程中无法切实有效地结合实际学科情况进行细致的预算管理。这种管理机制无疑对我国高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让学校的预算管理长期处于一种比较混乱的状况,对于预算的控制与监督无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使得高校对于收入预算不再如预期的效果,最终与预算管理的目的背道而驰。

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完善建议

(一)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控制 首先,从学校以及学院层面,必须严格执行现有的预算管理制度,对于经费的使用与拨付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对于资金的使用与监督必须证证相符,从源头上把好关。其次,财务部门作为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必须严格审核每一笔申请的预算审批,对于存在疑问或是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等现象,在坚决杜绝的基础上还应该对当事人进行严肃的批评与处罚。再次,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学校以及学院进行抽查与随访,并且根据学校目前存在的监管疏漏,提出改进建议与方法措施。

(二)改进预算编制模式,变约束为激励

(1)严格划分国库支付范围与支付方式。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首先应该让学校的预算编制人员充分认识到国库集中收付的主要对象是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资金、政府性基金和预算外资金在内的所有财政性资金,对于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在内的各项收入应该直接缴入国库。对于那些预算外资金则应该直接缴入财政专户,当学校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对这部分资金进行支取时,应从财政专户中返还。

(2)零基预算与滚动预算结合。高校除了在日常的支出管理中进行完善与控制之外,还要对现有的预算方式进行改良,因为过去的累进制预算方式虽然简单,但是算法本身的灵活性以及科学性不足,由此导致最终的预算情况与实际情况往往不太相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特别是美国众多著名高校的预算编制方式,采用较为灵活的编制方式,真正与市场形成互动,从而使预算管理变得更加灵活多变。因而,可以在复式预算、零基预算的基础上引入滚动预算。

(三)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考核制度 高校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以及资金的收入与支出比重,制定合理的适应高校自身发展的预算绩效考核制度。整个制度应该包括考核内容、指标以及方法等,全面完整地对高校每一年度的经费支出与使用情况进行评定与分析,同时,为了使预算绩效考核制度顺利开展,保证实施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建立一套与预算编制、执行以及控制相配套的奖惩制度,具体的评价标准以及评价内容则可以根据每一个部门的不同情况进行定制与设计。借助完善的评价体系与绩效考核标准,让高校的管理者以及预算编制人员有效了解现有编制体制下存在的不足,以及哪些部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资金使用不当或预算执行不利或监督不到位等现象。通过这样一套奖惩制度来增强学校各部门对预算管理以及预算执行、监督和评价的积极性,使学校的预算与执行真正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契合,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财政、高校、银行合作,全面提升高校预算管理效率 传统支付制度由于不需要对资金的动向进行监管,因此对于信息传输要求也较低,不太需要依靠网络的力量。但是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实施对信息网络建设的要求比较高,对于学校财务信息的监管除了依靠相关的单据之外,更多的则是依靠发达的网络对资金的具体动向以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管与查询。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监管的有效性与准确性,高校、财政以及银行需要紧密合作,加强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形成一个高校、财政部门、银行之间的联网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三者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在一定职权下了解每笔资金的动态与使用情况,从源头上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控制与监管。

猜你喜欢

财务预算预算编制情况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医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企业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脱发 养“老金”
加强中职学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探讨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企业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管理中的难点及对策
试论国有林场财务预算绩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