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研究

2015-08-15张二飞

科技视界 2015年4期
关键词:工学校企专业

张二飞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223003)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而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其不仅提高了教育培养人才的力度,突出办学特色,也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之所以能持续100年经久不衰,主要归功于它切合实际的理念,那就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校企合作为工学结合提供一个载体,工学结合也是校企合作的一个目的。高职的特色专业是办学特色的基础和核心,高职院校应结合实际打造适合自身的品牌专业[1],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高职院校中几乎每所高效都在提,也都在积极探索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然而其中有着很多共性的问题值得对思考和解决。

1 目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面临的问题

1.1 校企合作无法制保障

目前我国职教界的校企合作还处于民间状态,尽管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但没有真正的法律保障措施,一些地方把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头上,或者仅仅是没有实质内容的协议和挂个铜牌就算校企合作。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一边热一边冷。面对企业需求不一、产业转型升级,缺乏灵活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对校企合作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3]。

1.2 认识观念有待提高

企业普遍认为学生参与生产性实习存在安全风险和产品质量风险,对“80后、90后”大学生的责任心、职业道德和职业技术能力存有疑虑,把培养学生视为企业运转的额外负担。所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往往是学校热情高涨,企业比较冷淡,导致成效不佳、持续性不强。

1.3 学分互认还有难度

教学计划的制定权还在学校,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仍有距离,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滞后在企业发展。学校在制定培养计划特别是课程设置时,仍然照搬传统课程结构和课时设置,跟企业岗位技能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到企业发现在学校里学习的内容都是用不行的东西,割裂了教学与一线生产的有效衔接。

1.4 学院的教育改革措施还不配套

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存在这很大差距,按照我们的教学计划培养的人才只能是大众化的需求,不能体现行业间和企业间对人才规格需求的差异性,这就造成了我们培养的学生始终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1.5 教学体制有待改革

学院应该鼓励各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不但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而且在资金上给予保障。实际上现在有诸多因素制约着职业院校推进校企合作。

2 目前我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的探索

2011年我院成功申报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在三年建设之中,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学院依托“校政行企、四位一体”合作平台,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学院合作办学理事会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校中厂”、“厂中校”等合作模式,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建设,形成校企合作互动的双赢局面。

2.1 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运行机制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由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及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兄弟院校等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组成。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以确保多方合作的规范、有序。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研究专业设置和调整、专业建设及发展规划;研究和指导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制订;指导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同时优化人才考核的方式和标准,促进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2.2 “校中厂”运行机制建设

2.2.1 利用我院学院师资、技术、人才优势,依托食品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GMP仿真实训车间与大喜来食品有限公司、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乖哦公司合作共建食品、药品生产性的“教学工厂”,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共同育人、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原则,由学院提供场地、厂房、设备、人员等,由企业提供管理、技术、资金等,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优秀企业文化,校企共建共管,逐步实现由“消耗式实训”向“生产性实训”和“企业化运行”转变。主要承担在校学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积极开展在校学生和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综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提高企业职工岗位操作技能;开展专任教师顶岗实践和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着力提升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

2.2.2 以食品科技园为平台,创建专家工作室,合作开展企业产品研发及技术服务,为相关产品研发引入源头活水,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提供新的载体,同时提高企业的区域竞争力。依托专家工作室,发掘校企合作的潜力,在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人力资源互补、联合申报项目、技术研发咨询、技术攻关、成果孵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2.3 “厂中校”运行机制建设

2.3.1 与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设“扬子江”订单班,与江苏正大清江制药有限公司合作开设的“正大清江班”,与实行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定向就业。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合作实施培养过程;建立以企业专家、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为主,专任教师为辅的教学团队;紧紧围绕岗位工作过程、岗位核心能力等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将企业的生产过程渗透到课程教学中。

2.3.2 在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建立“教师工作站”。企业每年接受8~10名教师为期3个月岗位实践锻炼,一方面主动为企业进行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企业员工开展新技术培训;另一方面把课堂建在企业,便于联系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完成专业教学任务,实现互利共赢。

2.4 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的建设

本着开放、共享、互惠、共赢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的内涵建设,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提升技术服务水平。

2.4.1 兼职教师聘任。支持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参与教学成果评审,吸引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与优秀企业、科研院所形成制度性的人才互派机制。通过学习和交流更新教学理念和思维。

2.4.2 共享技术平平台。校企共同制定产学研合作方案,成立技术研发团队,使教师与企业人员双向嵌入,实现校企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共享;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企业技术革新和技术研发;完善“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的技术研发环节,建立立项、应用、推广一体化的成果转化模式。

2.4.3 职业技能鉴定。充分发挥轻工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的有利条件,为中高职院校学生和企业从业人员开展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每年开展各职业技能鉴定,开拓学生获得双证书的渠道和机会,大大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企业职工的岗位操作技能。

2.5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

将毕业生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参照行业规范、职业标准及岗位要求,建立集行业、企业、学校、学生“四方”评价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吸纳用人单位、毕业生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监督、评价,对课堂教学、实验实训、顶岗实习、实践项目等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监控,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坚持开展教学检查、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信息反馈调控等工作,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课程考核办法,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1]张明慧,周金.高职高专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0,29(10):205-206.

[2]郭华.探索立足区域经济建设高职特色专业[J].鄂州大学学报,2011,18(2):27-30.

[3]袁锡明.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工厂”[J].教育与职业,2013(27).

猜你喜欢

工学校企专业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