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2015-08-15

科技视界 2015年4期
关键词:二语范畴外语教学

洪 昀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江苏 苏州215000)

0 引言

语言是人类表达自己观念和思想最明确的方式之一。而认知与语言密不可分。人类的认知机制影响语言的学习,语言的习得也反映了认知的结果。所以必须联系人类的认知活动才能从本质上认识语言。Anderson(1985)也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类认知能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能力在人的心智中并不自成一个独立的部分,而是依附于一般的认知能力。所以语言习得的过程除了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与习得者的个体特征及其认知能力也是密切相关的。

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和深入,其研究成果不断地被应用到第二语言习得和教学中去。认知语言学角度的二语习得研究有助于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指导教学者的教学设计,同时还能能检验认知语言学理论。本文试着从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以及总结概括前人研究者关于认知语言学与二语习得关系的研究成果上,探索认知语言学理论和观点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1 认知语言学基本理论与外语教学

1.1 原型和范畴化理论与外语教学

原型和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客观事物纷乱复杂,人们为了记忆这些事物就必须对这些事物进行判断、分类和储存,这就构成了许多范畴。认知语言学家将这种分类的心理过称之为“范畴化”(categorization),范畴化的产物就是“认知范畴”。同一范畴中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处于同一层面或地位,总有一些事物被人类非常容易而迅速地感知,那么这一层面感知的范畴就叫基本范畴。根据赵艳芳(2001)总结基本范畴有如下特点:(1)其成员具有明显的能被感知的对外区别性特征;(2)具有快速识别的特征;(3)首先被认识、命名、掌握和记忆;(4)运用最简洁的、使用频率最高的中性词(58-59)。“原型”是指一个范畴中的典型成员,与范畴中的其他元素之间存在着可以感知的相似性。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我们可以设想,若是把一门语言中的词汇看成一个范畴,那么所有词汇中的基本词,也就是人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词,就成为这一范畴中的基本范畴。因为基本范畴总是容易被人们迅速感知到,而且原型又是范畴中的典型成员,通过对基本范畴成员或者范畴中的原型认识的一步步深化,人们对范畴边缘成员的认知也会开始相应提高。从原型范畴理论中,我们能的得到的外语教学启示,特别是对词汇教学的启示: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该重视基本词汇,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常常用到的词汇,把它们摆在词汇教学的首位,而那些相对专业的词汇应放在基本词之后,并注意对同范畴内词汇的相似性的讲解。掌握基本词汇对阅读、写作、听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1.2 概念隐喻理论与外语教学

隐喻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语言交流中经常遇到并且会不知不觉使用,其实隐喻不仅仅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语言现象,而且还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1980年,Lakoff将自己在隐喻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统化,形成较为成熟完善的隐喻认知理论,概念隐喻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主要以隐喻为特征,所以人类的认知系统是隐喻构造的。概念隐喻是跨概念域的整体映射,源域和目标域之间有一系列本体的或认识上的对应关系,其心理基础是抽象的意象图式。人们利用两种毫无关系的事物经行感知的交融,实现从源模型向目标模型的映射。因此,认知观隐喻研究的焦点不在于语言,而在于人如何利用一个概念与去说明另一个概念域,即隐喻的认知功能(杨卫芳,2009)。

不同语言内的隐喻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反映了不同的思维和认知方式,揭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如果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适当融入概念隐喻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的使用,以及语言背后的文化相似性和差异;教师还可以将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中有显著差异的隐喻选择出来作为教学重点,用以揭示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对两种语言中隐喻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学会不同文化之间对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异同。

1.3 框架理论与英语教学

Fillmore最先把框架概念介绍到语言学领域。1982年,他在《框架语义学》中系统地提出了框架理论,把框架看作是“一种认知结构方式”,是一种“与某些经常重复发生的情景相关的知识和观念”,是“某个物体或事件的典型”,是“纯语言知识和概念知识之间的一个接面”,我们需要特定的框架知识来理解语句(黄云龙,2011:98)。

框架是一种认知结构,它能帮助我们认识、理解和把握各种事件,包括语言的理解和交际。框架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给我们的启示有: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注重教授一些基本词汇的同时,将这些基本词汇可能激活的,框架内的其他词汇一起教授,这样除了能够让学生清楚理解基本词汇的意义,还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基本词汇的用法,同时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各种题材和体裁的文章进行广泛的阅读,并对通过阅读所获得各种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存储到自己的长时记忆中,为文化背景框架的积累和建构和提供源泉。阅读的文章越多越丰富,百科知识和背景知识就越全面,能激活或建构的框架就越多,也就越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世界。

2 总结

认知语言学的诞生给我们研究语言、学习语言提供了新的视角,加深了我们对语言学习和运用心理过程的了解,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二语习得,对于促进二语习得和创新新的教学论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融入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对于学生更好的二语习得和教师的更好的教学设计想必都是大有裨益的。本文只是对认知语言学中的基本论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做了简单介绍,如何更好地使用认知分析的方法研究二语习得,促进二语习得,仍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1]Anderson,J.The architecture of cognition[M].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3.

[2]Fillmore,C.Frames and the Semantics of Understanding[J].Quaderni di Semantica,1985(2):222-254.

[3]Lakoff,G.ffamp;M.,Johnson.Metaphor We Live By[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0.

[4]孙亚.心理空间理论与翻译[J].上海科技翻译,2001(4):13.

[5]杨卫芳.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英语教学研究,2009(10):32-33,50.

[6]余卫华.认知语言学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21):101-102.

[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二语范畴外语教学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