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发展路径探讨与借鉴——以康奈尔大学和萨斯喀彻温大学为例

2015-08-15程华东

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国际化交流学校

□ 王 丹 程华东

北美作为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的地区,通过树立人才培养国际化理念,制定人才培养国际化发展政策,构建人才培养国际化模式,大大加快了北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发展速度。人才培养国际化首先是更新培养理念,确立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比如康奈尔大学(以下简称:康大)将“所有人都有机会接受任何学科的教育”作为学校矢志不渝的办学宗旨,把“Any person,any study”(任何人,任何学习)作为自己的校训,以多样化“大而全”的教育模式吸引着全球优秀的申请者。康奈尔大学有一系列激发创造力的措施:第一,和不认识的室友一起生活;第二,在美国之外生活;第三,在有不同观点的环境里生活。康大试图提供一个广阔自由的平台给学生,建立系统全面的国际交流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树立学生的全球化视野,肩负着服务来自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不同国家学生的使命,教育他们看待事物和问题不能只从一个角度出发,而应建立一个多元化、国际化的观点。

定位是学校发展的基准,萨斯喀彻温大学(以下简称萨大)提出的“全球科研型大学”这一概念,给学校发展设立了明确的目标:以研究解决全球性的科学问题为学校的使命;学校科学研究水平达到世界一流,具有较高的国际声望;大力推进学校国际化,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面向全球办学。萨大国际合作战略顾问哈利·狄金森博士认为,全球科研型大学具有负有全球使命、在全球范围内招募员工和学生、进行全球性合作、知识的创造与探索、教职员工的新角色、复杂的组织结构、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七个特点。

一、人才培养国际化路径分析

1.师资队伍及学生的全球化

康大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注重人才培养国际化,大力发展留学教育,促进学生流动的国际化。康大提供不同奖学金项目给学生,以此来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康大授予国际学生的奖学金在常青藤联盟学校中给予的人数最多,因此,康奈尔大学在校的国际学生数量明显多于其它常青藤学校,特别是亚裔学生。康大国际学者众多,学者之间可以就全球范围内的国际问题、科研课题、项目开发等开展超越国界、跨越学科的交流和合作,教师、学者的交流呈现出多样化、多渠道的态势。2008 年康大接收的国际学者达到 1363 人,分别来自 90 个国家或地区。康大也是美国高校中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学府之一,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融,学生也可以有不同的体验。

学校经过多年来国际化的推进,萨大校园呈现了师生面孔、肤色的多样化。萨大致力于全球性合作,招聘教授和各级系院主任执行全球化招聘,在全球发布公告,遴选最适人才;近几年加拿大国内学生的招生压力,促使萨大加快了全球招生的进程。从个人出生地来看,教师来源于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学生来源于170 个国家和地区;在录取本科生时注重国际留学生的比例,以真正实现在校学生多元化。目前,萨大拥有留学生1100 多名,其中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超过350 人。在《麦考林》杂志提供的2009 年加拿大综合性大学和医博类大学中,国际学生(研究生)比例的数据可以看出萨大以27.8%的比例排名第一。

2.教育合作国际化

康大于2000 年启动了国际发展计划。截止到2010年,康大已经与境外102 所大学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同时还在寻求新的合作机会,康大各学院也积极参与到国际交流合作工作中,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多走出去的机会与平台。学生每学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兴趣爱好从海外交流项目中选择,申请到世界各地的知名学府学习。作为最早设立中文教学的高校,康大在20 世纪初就开始招收中国学生,比如我国的胡适、茅以升、赵元任等名人都曾就读于康大;康大已经与我国国内20 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康大区别于其他学校最重要的一点是其研究的广泛性,康大文化具有包容性与多样化的特征。康大在世界各地都有合作办学项目,合作办学只是物质层面上的跨国性,文化才是精髓所在,康大更把文化视为国际性的文化,而不是单一的美国文化。目前康大正努力将学校打造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大学。

而萨大高度重视学校国际化发展,在机构设置上成立了国际化办公室、国际学生中心、孔子学院等部门。成立的宗旨是推动萨大的国际化,将其作为萨大师生派出及国外师生来访交流的平台。鼓励、宣传并支持萨大学术机构广泛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最终将萨大的教育资源带到全世界。在学校层面上,萨大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各学院和研究中心都积极参与国际交流项目,通过开展国际学生、合作办学项目,搭建科研合作等交流平台,加强与世界的联系,推动萨大国际化的发展。此外,萨大还有选择性、有重点地开展国际合作。萨大将国际合作分为“一般性校际关系”和“旗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类。萨大将旗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定义为:为鼓励两所大学在科学研究、师资交流、课程开发、项目合作以及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扩大合作范围、深化合作领域而建立的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它区别于一般的校际交往活动,目的是促使合作双方在人员交流、联合培养、合作科研等方面形成深度合作,在深入推进全球性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双方学校发展目标,形成双赢的局面,从而进一步推动合作双方建设具有全球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

3.文化交流国际化

如今国际学生交流越来越频繁,不仅在科学和技术方面如此,在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更是如此。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汇聚在同一所大学,国际学生和本地学生在交流中相互了解,在合作中学会发展,在发展中学会创新。与此同时,多民族的文化也在这些年轻的生命间交融。康大前校长曾经指出,我们正见证着一个真正跨国家的多元化的文化发展,这个文化包含非常重要的包容性,同时也重视平等地维持国家、区域和地方文化的多样性。伟大的大学应该为繁荣这样一种文化做好准备,以国际为视点看待人类状况。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日益联系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康大把目光放眼全球,针对国际性问题,设立研究项目,成立研究中心。在古希腊语中,大学的意思是所有学科汇聚的地方,如今康大的7 所学院每年开设多达4000 多门课程,各式各样的学科,包容万象的研究领域,可以说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也实现了康大创始人的梦想。莱曼校长认为,对学生而言,康奈尔大学是一个寻找自我的地方。每个学生都是带着各自的理想和梦想来到康奈尔大学的,他们可以在这里探索,在许许多多不同的领域学任何东西,他们可以发现自己热爱什么、不爱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这里是他们在知识上、社会交往上、文化上得到成长的地方。

4.教学理念和服务的国际化

萨大着眼于建设“全球性科研大学”,围绕“全球使命”“全球招聘教师和学生”“全球寻找旗舰战略合作伙伴”等理念,积极推进学校国际化进程。立足于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建设“全球性科研大学”,确立了“农业:支持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食物和生物产品”“能源与矿产资源: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科技和公共政策”“共同健康:动物、人类和环境三者相互影响的解决方案”“同步加速器科学:健康、科技和高新技术的创新”“水资源安全:世界淡水资源管理”“原住民:参与和学识”等学校六大优势领域进行重点建设。

萨大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考虑到不同种族、宗教人群的实际需求,设立了反种族歧视条款等。而在学科建设上,萨大在考虑到加拿大的国家需求的同时,更多考虑的是全球的需求,建立了全球食物安全研究所、国际采矿创新研究所、家畜传染病组织和国际疫苗中心、全球水资源安全研究所等。萨大还设有国际学生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在校的国际学生事务的沟通和处理,指导不同国籍学生开展活动。在国际学生服务中心的人员招聘时,要求有不同地域的国家背景,根据不同的出生地,分别处理各自来源地国际学生的相关事务,便于与学生更好的沟通。

二、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的若干启示

1.制定切合实际的国际化发展目标

重视国际化、提升国际化水平是萨大顺应全球化经济发展、国际性教育大趋势的重要举措。萨大实行开放的办学理念和国际化的办学方针,以全球化的视野谋划学校的发展战略。萨大没有像哈佛、剑桥、牛津等世界名校提出宏大的目标,而是根据学校自身实际,从学校优势学科出发,提出建设“全球科研型大学”这一发展目标。我国高校要实现国际化发展,目标不能定得过高,应切实可行,经过时间和努力可以达成。从学校优势和当前国际化发展现状出发,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国际化发展目标,形成自己的特色,构建最切合自身实际的国际化发展模式。在确定了目标后,应积极采取措施,贯彻落实到位,促进目标实现。

2.有重点、有选择地开展国际合作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今高等教育的主要趋势之一,现代大学都高度重视推进国际化工作。萨大在这方面就是有选择性、有重点地开展国际合作,并将国际合作分为“一般性校际关系”和“旗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类进行区别对待。

我国高校在推进校际合作时,应慎重选择合作对象。真正意义上的校际合作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双方学科相近、办学水平相当或互补的基础上。国际化合作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明确发展战略,确立重点合作领域,有选择地进行国际交流合作,遴选国际合作伙伴,从注重国际交流合作的数量向质量上转变,深化校际合作关系,从而展开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不需要大而全,而要专而精,将大学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具有发展前景并能产生积极效果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领域,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成优势品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高等教育特色的国际化道路。

3.构建跨文化交流平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际化是我国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必然选择。积极融入世界教育系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来自世界的机遇与挑战,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教育国际化培养目标。跨文化交流,作为个体来讲,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而从学校来讲,就是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元化的交流空间,营造国际化的交流氛围,让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到国际化的教学气氛中,获得多样化的学术体验。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素质,不仅是广阔的国际化视野,还包括:熟悉国际标准及国际惯例、精湛的业务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交往中妥善处理问题、较强的运作能力等等。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以国际化的视野和全球性的眼光理解、尊重和接纳不同文化的能力,是国际化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人才培养国际化的过程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国文化,更好地融入国际化行列。另一方面,对于不同文化有更好的理解会减少交流中产生的摩擦。高校应将中西方文化有机结合,营造良好的国际化人文交流氛围,举办一系列中外学生文化交流活动,以多种形式开展,诸如定期举办中外文化交流讲座、国际文化节、中外学生联欢会、才艺比赛等,为多元文化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搭建平台。将非语言行为策略作为跨文化交流桥梁,从而消除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有利于中外师生增进了解和加深友谊。在促进不同文化和谐交流的同时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国际化水平。

4.强化全球使命,致力国际服务

康大以国际为视点看待人类状况,重视国际化问题,真正从全球视野出发考虑问题,就不同的国际问题展开研究,致力于全球合作,已经成立多个研究中心。萨大不仅致力于解决全球性的科学问题,更以全球化的视野致力于服务国际学生。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应站在全球这一高度,以地球村的成员为使命,展开多元化国际合作、国际联合研究、联合培养。在掌握本专业国际化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国际活动能力,使我们的学生既具备国际经贸、商务行情、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又了解一些有关国际礼仪、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考虑来自不同种族、地域或国家学生的需求,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善。同时创造机会让学生熟悉国际惯例,熟悉国际市场规则,了解国际市场动向,以适应国际交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国际交流活动中能够有效沟通信息和解决问题,客观分析世界经济形势,预测未来经济的走向。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通过人才培养国际化与世界连接,展开全球性的合作。

[1]孙锦.多元化国际化成就跨国性大学[N].深圳特区报,2010-10-26.

[2]王宇欣,李保明.美国康奈尔大学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J].农业工程,2013,(1).

[3]王庆环,胥丹丹.以国际视野培养创新人才——访美国康大校长司国伟[N].光明日报,2007-11-14.

[4]芒刺.充满爱心和革命性的康奈尔大学[J].教育与职业,2006,(11).

[5]庄少绒.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问题[J].南方经济,2004,(2).

猜你喜欢

国际化交流学校
聚焦港口国际化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