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式”温病学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5-08-12郑旭锐周永学杨景锋李磊惠毅王礼凤闫曙光宋健曹宁

亚太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叶天士温病学科

文/郑旭锐 周永学 杨景锋 李磊 惠毅 王礼凤 闫曙光 宋健 曹宁

温病学是属于中医临床基础课程,是中医的桥梁学科,其既具有基础课的特点,又具有临床课的特点,同时又因为它属于经典课程,所以初次学习这门课程时,大部分学生都会觉得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因此,如何结合温病学的学科特点,从而提高温病学的教学质量就成为中医院校温病学教学中的关键。所谓“融入式”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改为现在的“融入式”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温病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尝试融入模式的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对象

2014 级中医专升本班学生,学生人数62人。

2.教学方法

2.1 将温病学发展前沿融入教学

在课程进行中我们专门设置了温病学发展前沿的专题讲座,介绍近年来温病学的研究最新进展,如非典的治疗进展,人感染猪链球菌,艾滋病的研究进展等等,新发温病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发展,而温病学的前沿也是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取得的成果。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将温病学的最新进展介绍给学生,不仅能使他们可以了解到温病学的最新知识,同时也能使他们认识到温病学科是在各个学科的发展中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

2.2 将与相关学科的比较融入教学

温病学是一门传统的学科,最早是由伤寒论发展分离出来的,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由最早的晋-汉唐时期的萌芽阶段到宋-金元时代的成长阶段,再由明清时期的成熟阶段发展到现在,其已经成为中医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但是其概念和理论抽象,知识点多而繁琐,辩证方法独特,通过将温病学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伤寒论》学科进行比较,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温病学的特点。温病学是《伤寒论》的分支学科,它是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预防和诊治方法的一门学科,但其不乏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等等,除了和这些学科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外,其自身的上、中、下三篇内容独立成章但又相互联系密切,其知识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将其融入相关学科的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温病学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这两门学科进行比较、联系学习,有助于锻炼比较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3 将临床典型病例融入教学

在临床实践中,温病学服务的对象是各种发热类的临床病例,我们在课堂中引入相关的典型案例,包括各类发热类疾病的诊治,如流感、肾综合征出血热、非典、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等,我们教师选择典型的病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负责召集组员进行讨论,讨论完成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陈述本组讨论的结果和理由,最后由我们教师做最后的总结,通过将临床典型病例融入教学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于温病学的理解,也加强了他们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

2.4 将临床见习内容融入教学

温病学是一门临床操作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温病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温病学的基础知识来解决临床上温病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积极设立了临床见习教学点,我们定点了西安市第八医院和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感染科作为临床见习的基地,我们会在教学的中期选择适当的时间带领学生们去见习,去感受温病在实际生活中的患者,学生们可以通过见习,加深对温病患者临床表现的理解,病因发病的理解,加深他们对于温病学的认识,强化他们的临床实践意识,为以后上临床做积极的铺垫。

2.5 将温病学家的事迹形象的融入教学

温病学属于中医的经典课程,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出现了温病学是一门经典的课程,其学习起来难免会有些枯燥,所以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将温病学打家们的事迹融入了教学,如讲解温病学大师叶天士时恰当的插入了叶天士谦虚拜师好学的视频,在讲解《温热论》时,适时插入了“医痴叶天士”,这些都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烘托和渲染的作用,同时增加了授课的生动性,同时学生也加深了对于叶天士学医从医的理解,加深了他们对温病学的理解,增加了他们学习温病学的兴趣。

3.教学效果

通过上述多种融入式教学方法使温病学教学更有趣味,把枯燥无味的经典课程知识讲授的非常生动有趣,降低了温病学课程的理解难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学期末的问卷调查中发现,95%的学生反映经过这样的学习,对温病学的理解更加的深入,学习过的知识记忆深刻,也加深了他们学习温病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将融入式教学法引进温病学的教学中,增加了学生们学习温病学的兴趣,加深了学生们对于温病学的理解,降低了经典课程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经典的课程不再枯燥无味,使学生们达到了温病学的教学目的,增加了他们临床实践技能的操作,为他们以后的临床工作做了很好的提前铺垫,同时也提高了温病学的教学质量,值得在温病学教学中推广应用。

[1]林慧光,芮立新;《温疫论》“截断扭转”学术思想探析[J];中国医药学报;2003年03期

猜你喜欢

叶天士温病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浅谈温病特色诊法之舌诊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叶天士拜师谦学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叶天士栀子豉汤的临床运用
参与式教学法在温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留学生温病学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