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环境污染根源及其治理——以辽宁为例

2015-08-10许静

当代经济 2015年6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化肥

○许静

(沈阳工程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36)

“农村环境污染”包含生产性污染和生活性污染。与城市环境治理相比,农村环境显然成了环境治理的盲区,长期被忽视。同时,农村环境具有普遍性、分散性、潜伏性、持久性、复合性等特征,进而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辽宁省为例,对农村环境污染产生的根源、治理措施和未来的改进方向进行一个考察。

一、辽宁农村环境污染的根源

1、农业生产方式污染

与传统农业生产相比,现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畜药、催生剂、人工饲料、农膜等(见表1)。辽宁粮食产量从1980年的1221.6万吨增长到2012年的2070.5万吨,增长了69.5%,化肥施用量从1980年的76.1万吨增长为2012年的146.9万吨,增长了93%(见图1)。同时,由于农民缺乏科学实用化肥、农药的基本知识,导致化肥利用率极低,其中仅35%的化肥被吸收,其余则随雨水进入土壤和河流中,对水、土壤、农产品、水产品等都有极大的威胁。

2、生活垃圾污染

图1 1980—2012年辽宁粮食产量与化肥施用折纯量数据对比图

目前,辽宁农村居民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0.9公斤,全省一年农村生活垃圾约660万吨,大多数随意堆放。这不仅破坏地表植被,还会导致地下水和河流的严重污染,威胁人们的健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严重滞后,表现为脏水乱排乱倒现象,对农村环境构成威胁。

3、畜禽养殖污染

畜禽养殖已经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畜禽养殖的粪便和污水中含有COD、BOD5、氨氮、总磷等污染物以及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由于部分养殖废弃物得不到及时处理,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随着我省畜禽养殖量不断增长,污染物产生量也大幅增加,产生的环境压力将日益增加。据统计,2008—2012年期间,我省每年养殖生猪约1500—1600万头,牛马骡驴等约520万头,生猪按照每天每头排粪1.5千克,牛马骡驴每天每头排粪16千克计算,每年共产生粪便约为4000万吨,尿液约3000万吨(见表2)。除去作为养料进行资源化利用外,部分粪便得不到有效处理,进入环境中就成为污染物。

表2 辽宁省2008—2012年生猪与大牲畜排粪量

二、辽宁采取的治理措施与成效

1、制定规划和政策,加强了顶层引导

2013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制定《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的实施意见》,指出“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建设辽宁美丽村镇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重大的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此后,在各市、县区层面出台了多项政策、规划、文件,取得了显著成效。

2、加强组织领导

近年来,省市环保部门都充分认识到环保组织、环保人员、环保工作等在农村层面的空白和断裂,积极采取措施,使得农村环保工作有人做、有人管。积极探索在部分乡镇成立环保所或环保分局,抽调各县环保局人手和车辆沉到乡镇一级,目的就是拉长环保工作链,实现管理全覆盖,这种做法从地域上拉近了环保与农村和农民的距离,不仅负责项目初审、排污费收取等,而且承担信访案件的调查处理,直接处置发生在基层的环境污染事件,取得了积极成效。

3、垃圾、废水处理趋于集中有序化

2010年以来,国家共投入8.5亿元、辽宁省各级政府投入12.75亿元,共治理村庄1401个。通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农村生活垃圾从无序排放转为有序管理,实现了较大突破;畜禽养殖及粪便处理向规范化和资源化发展,减少了危害;生活污水直排河道污染环境问题得到初步治理,改善了水质;当地政府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通过整合农业、水利、建设等多方面涉农资金,大大提升了整治效果,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同时,加快“生态省”建设步伐,已创建省级以上生态乡(镇)161个、生态村602个。

4、积极调整产业发展模式

各市积极改变产业发展模式,提倡绿色有机农业,使用有机肥,尽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同时,积极发展沼气站,不仅解决了能源问题,也解决了秸秆燃烧污染、畜禽粪便污染,实现循环经济。抚顺市抚顺县大力推广畜牧业清洁饲养,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一乡镇一座畜禽无害化处理池。结合畜牧业清洁饲养工程,对畜禽粪便进行集中收集、处理,收集后的粪便一部分沤制农家肥,另一部分由有机肥厂收购后加工生产有机肥,发展有机农业,生产有机食品,形成了畜禽粪便→有机肥→有机农业→有机食品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

5、努力实施道路硬化绿化

在《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的实施意见》指导下,各市积极开展工作,农村交通绿化等有了显著改善。2013年,本溪完成村内道路硬化612.03公里,道路边沟治理556.4公里,村屯绿化398.22公里、植树131218株,开展整治工作的村庄主街道均实现了硬化、净化,村内保洁员及保洁工具配备齐全,基本实现了户户通、路路绿,村庄环境面貌得到了根本性改善。

三、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的对策

1、加快法律法规和相关环境标准的制定

环境立法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美国、日本、欧盟各国都十分重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和环境标准的制定。目前,我国、我省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严重缺乏可以依据的环境标准。因此,首要任务是大力改变“无法可依照”、“无标准可参考”的尴尬局面,结合我省农村环境的现状和特点,围绕污染形成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制定具体的法律法规,填补法律空白。

2、加大投资力度,丰富资金筹集渠道

加大投资力度,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要条件,这也是对农村环境长期忽视的经济补偿。对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发展沼气、公路绿化、文化广场建设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持续稳定的投入。加大经济投入是必要措施,关键是解决资金的筹集问题。由于资金需求量大,而且资金投入需具备持续性,因此,必须采取多样化的资金筹集渠道。第一,可以采取国家、省、市三级按比例投入,各级设立固定的财政预算。第二,按照国外农村社区的做法,按户征收适当环境治理费,将此资金注入到农村环境治理基金中。第三,采取税收、补贴等经济激励手段控制环境污染。

3、建立多层级监管组织和领导负责制,创新农民自治新道路

针对农村环境监管组织缺乏,以及“有人建无人管”的乱象,可以采取如下具体措施:第一,建立省、市、县、乡、镇的多层级监管组织,各层级之间相互联系,工作各有分工和侧重。第二,各层组织实施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强督查考评,对所辖区域农村环境治理进度、质量等进行有效监管,确保取得实效。第三,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积极探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自我管理方式,调动农村居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农村居民自觉对环境保护进行监督。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短期内,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达国家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政府投资兴建环保基础设施,如日本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农村集落排水工程”建设,德国政府出资大力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等。针对我省的情况,主要建设的项目包括:第一,进一步建立农村垃圾点,集中收运和有效处置垃圾。第二,逐步解决污水处理设施和保障饮用水安全设施。第三,逐步实现村级文化广场和道路硬化、绿化建设。

5、改变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积极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和畜牧业养殖方式,发展现代化的绿色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路。第一,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鼓励使用有机肥料取代化肥、农药;培训农民正确的化肥、农药使用方法,避免食用方法不当造成的经济浪费、土壤板结和农产品农药化肥残留问题;鼓励农民生产绿色有机食品及其深加工业务,积极帮助农民、农村建立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第二,鼓励畜牧业发展的现代化,扶持农民建立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第三,努力推广“变废为宝”“废物资源化”示范项目,使之形成产业化,变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实现农村污染的良性改造。

6、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投入少,基础设施差,缺乏监管是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但与此同时,缺乏环保意识则是更本质的问题。通过电视、报刊、网络、宣传栏、宣传手册等途径,提高村民普遍的环保意识水平,形成自觉维护环境的行为规范,倡导绿色消费和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制度,使农民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

[1]葛素芬: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

[2]黄季焜、刘莹:农村环境污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全国百村的实证分析[J].管理学报,2010(11).

[3]魏晋等:中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研究综述[J].生态环境学报,2010(9).

[4]周丽莉: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农业装备技术,2012(1).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化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田间试验化肥减量增效促农增收
大气环境污染因素及其治理措施分析
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陕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显现“叠加”效应
黄明表示:对环境污染犯罪,绝不能以罚代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