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实类公益宣传的影像艺术分析——以央视《真诚·沟通》为例

2015-08-10沈菲静

声屏世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公益摄影

□沈菲静

本文责编:陈道生

《真诚·沟通》 是央视新闻频道一档时长为90 秒的公益人物宣传片栏目,它创办于2002年4月,至今已制作播出两百多条公益宣传片,开创了中国“纪实性公益宣传片”的先河和纪录,成为国家主流价值观呈现的重要窗口。栏目坚持以现实主义为选题基础,有效勾连新闻的时效性和人文关怀,用朴实大气、精巧细致的创作手法,注重细节,放大新闻事件中普通人的内心空间。在一个个独立的浓缩着“尖锐的打动,安静的震撼”的叙事背后,承载着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宣扬。节目定位于纪实性公益宣传片,不仅具有新闻性、公益性,更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一方面挖掘和传递人物背后的思想和价值,另一方面在镜头、意境、语言、结构等方面,追求一定的艺术效果,追求更高的影像品质。

影像表达的真实性和艺术性

一、真实性是《真诚·沟通》的基本原则。“真实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质朴而本真的事物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美的所在。纪实类电视公益宣传最引人耳目的美点是其人物及故事取材的真实性,它源于生活,源于生命的本质。纪实类电视公益宣传片截取真实生活的一个横断面,让观众深刻感知这是真实的,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事,这种强烈的真实感可以拉近观众与公益宣传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距离,增强贴近感和心理的认同感,从而回味咀嚼,品味感悟人生的真谛。”①尚勤和许蕾在《纪实类电视公益广告的美学分析》 一文中作出的关于公益广告的真实美的概述,很好地诠释了《真诚·沟通》自创办以来一直坚持的影像艺术风格,那就是在真实的基础上用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手法讲述人物故事。

对于《真诚·沟通》而言,其最根本的任务是把社会中微小的、容易被忽视的真善美呈现出来,用一种平和、安静的视角,用大气、宽阔的语言,讲述平凡人、平凡事。这种叙事的真诚,最基本的保证就是真实。这种真实除了确保人物身份、故事来源等真实之外,讲述方式的技巧也尤为重要。《真诚·沟通》追求的不仅是讲述者主观表达的真实,更重要的是使受众感受到这种真实、接收到这种真诚。无论从题材策划上,还是从拍摄采访上,平等的视角才能带来真诚的讲述,才能使观众从内心感受到认同,他可能就是你的隔壁邻居,也可能是我们在超市擦身而过的一个人。这种真实给人们带来的是关于自身的反思,进而从这种真实出发,最终达到人人都有善行。这正是公益宣传片的灵魂使命:润物细无声。

二、艺术性是《真诚·沟通》的影像追求。在《真诚·沟通》的拍摄中,影像表达的重要性基本与内容表达持平。由于节目时长较短,仅仅只有90 秒,《真诚·沟通》在讲述人物故事的过程中需要更加贴近人物形象,用最直接的方式切入故事的动情点,因此特写镜头的大量运用成为它的一个特色。在《最北看山工计文革》一片中,火车在冰天雪地里呼啸而来,镜头切向计文革的脸部特写,这是人物的第一次亮相。紧接着计文革目送火车开走,镜头从右后侧方给了一个眼部的大特写,他戴着的眼镜上结了厚厚一层霜,充分体现了这个中国最北小站的气候寒冷。片子中段再来一组特写镜头:冻得通红的一只手伸到雪地里取了一块冰渣,冰渣送到嘴边咬一大口,握着工具的手用力凿冰——这时字幕介绍“巡守点常年不通水电,生活用水均取自山下的额穆尔河”。简单的三个特写镜头,配以字幕解说,看山工的艰苦生活已经刻画出来,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特写镜头屏蔽了过多的复杂信息,而是将观众的看点集中到一处,很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印象西藏》系列片子中,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对光影的充分运用和对场面的和谐过渡,跳跃性的剪辑给片子带来了新鲜呼吸的气口,在变幻的光影和时空中,节目把一个丰富的多元的西藏和各种性格各种状态的人带到观众面前,有限的节目时长中容纳的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都被充分扩展,从而展现出磅礴大气的风格和淋漓尽致的表述。而光影的艺术运用在《彩绘卡车司机》一片中,为刻画人物内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头的第一组镜头,借着凌晨窗外的微光拍摄人物沐浴,用微距镜头呈现水珠在皮肤上滑动,水柱从喷头喷出,强烈的明暗对比下,干脆利落的动作,刻画出主人公非常男性的、粗犷的一面,这一面正是由他的职业给他带来的长期影响。而在中段开始交代卡车司机爱画画以后,颜色变得鲜艳,光线的运动明亮鲜艳,人物内心的热爱和梦想与之前职业中的状态呈现鲜明的对比。光和色彩的区别运用在片中非常明显地把人物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区分开来,用镜头语言非常直观而具有艺术感地交代这两者之间强烈的冲突,从而使故事具有戏剧张力。

高速摄影、延时摄影在《真诚·沟通》影像中的运用,给片子增加了镜头的美感,根据节目主题的不同也进行了不同的表意。在《清洁工》一片中,在一处人字路口,以环卫大姐扫地为前景,背后是一条商业街和商店、写字楼,延时摄影从下午四五点到日落,然后天光暗下去,路灯和商场霓虹灯亮起来。5 秒左右的镜头里,展现了环卫工人从白天到黑夜的辛勤劳动,浓缩在时间里的表意通过延时摄影中灯光的明暗表现出来,既能表达片子的主题,又增加了艺术美感。在《带八旬老妈环游世界》一片中,运用了一个轮椅停在院子里的延时摄影,在这个镜头之前讲述母亲因为患了老年痴呆,在家不出门闷闷不乐;在延时镜头之后讲述女儿为了尽孝,推着轮椅上的妈妈去环游世界最后让她变得开朗快乐。延时摄影镜头在这里很好地结构了整个片子,承上启下,用意象的手法自然地过渡了两种叙述的情绪。而高速摄影恰如其分的运用也增加了镜头的艺术感,比如跳台阶、踢毽子、爬雪山这些行为的特写,还有一滴水滴下、一个转头头发飞起、两只手紧紧相握,高速摄影平时在体育节目中比较常见,用来展示运动的细节和力量感,但在《真诚·沟通》中这些细节通过高速摄影的展示,充分渲染了所要表达的感情,是很好的情绪镜头。

镜头语言的独立叙事功能

一、镜头独立叙事的意义。电视节目的成功离不开镜头语言的灵活运用,镜头的景别、景深范围、运动方式等因素在传达叙事和抒发情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展示细节,推动故事的发展,也能营造氛围、强化并升华主题。在电视节目研究中,许多学者提到了“视觉修辞”这一概念,它指的是“为了使传播效果最大化,而对传播中运用的各种视觉成分进行巧妙选择与配置的技巧和方法”。②镜头叙事方法的变化阐述了导演的节目意图和通过节目表达的价值观,它默默地引导着观众的内容理解和情感释放。

常规《真诚·沟通》节目一般为90 秒,是一个非常固定的时长,在90 秒之内如何呈现一个完整的人物故事,突出其精神价值,展现审美看点,这是一件有挑战性的事情。90秒钟内的信息呈现,以求获得90 秒之外的延伸和回响,这是节目较高的要求和境界。如何合理地分配这90 秒钟,把握故事讲述的层次和节奏,设置巧妙的悬念,在适当的时间推出情感高潮,在结语之时给观众留下印象深刻的一句话,这都是对导演控制力的极大考验。能够独立叙事的镜头能让画面充满丰富的意义,画面的美不仅仅因其光线场景,而是在叙事中充当不可或缺的事实意义,承担交代信息、渲染情绪的功能。

二、镜头语言独立叙事的方式。在《真诚·沟通》的有效尝试中,用多重影视手法共同进行表达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拍摄、采访、剪辑、声音、包装等多种行为有效叠加,会让单纯的节目时长变得立体,容纳的信息更加丰富多元。

同期声的使用比后期配音或旁白更为自然、逼真,能充分体现公益广告的真实性原则。作为自述性节目中常用的辅助手法,同期声的使用有助于镜头在有限时长内进行独立叙事。《百年老药铺》一片中,老人守着家传几代的老药铺,不为挣钱,只为周围生活贫困的一些老乡亲有个地方买到便宜的药。片中一段现场同期声,吃低保的老太太来买药,店主一边抓药称药,一边对老太太说“这次药你先拿去吃,就不收钱了,好了下次来再说”,老太太回应“你这儿开药店也很不容易,都七十多了天天在店里守着,还经常不收钱”。一来一去的对话里,老先生的年龄、待人处事的性格、乡亲邻里对他的评价都在这简单的对话里了,比他自己进行讲述要真实感人得多。这段画面和同期声的使用,就属于赋予镜头语言独立的叙事功能,在没有采访和旁白的基础上,画面自己完整表意,有情绪有观点,用最短的时长提供了最丰富的信息。在《真诚·沟通》的影像处理中,越多地使用独立叙事的镜头语言,节目就越能在有效时长内呈现更加丰富的信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着锦上添花的作用。

后期剪辑对于片子的意义是一次再创造的过程,它通过选择和取舍,将前期拍摄的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重新分解、组合,编辑成为一个完整的作品以表现创作者意图,它要处理的最基本的问题就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真诚·沟通》镜头拍摄过程中基本遵循成组拍摄的原则,对同一场景、动作拍摄一组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镜头,以便后期剪辑中进行艺术性的处理。比如《奶爸的私人定制》一片中,展现奶爸为自己三岁的女儿做小裙子,裁剪布料的一组镜头里包括熨烫布料、画线、撕布料、下剪刀、过缝纫机等一系列镜头,首先拍摄一整组顺序镜头的特写,然后分角度进行近景、中景和全景的拍摄,在剪辑中基本可以实现无缝剪辑,使做衣服的过程显得一气呵成,具有流畅的节奏感。而开篇这组镜头的交代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悬念,观众以为是讲一位服装裁剪师的故事,然后画面一转,奶爸为女儿穿上新做的衣服,原来这个服装师是爸爸为女儿的“私人定制”。镜头语言的独立叙事在片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充实内容交代信息,还能结构整个片子,使其有自己独特的起承转合。

《真诚·沟通》发展至今,成为各种新锐实验影像的一个开放平台,用不同的影像叙事风格讲述了自己独特的看世界的方式,体现了在时代和国家发展的大洪流中,普通人内心的善意和温暖,成为大背景下独特个人的一种独特记录。在追求真实记录的同时,艺术性的影像追求给《真诚·沟通》带来了更多的质感。在纪实类公益人物宣传片的发展中,《真诚·沟通》为更多的节目发展做出了各种尝试,而影像的探索是无止尽的,更高品质、更高追求是永恒不变的方向。

注释:

①尚 勤,许 蕾:《纪实类电视公益广告的美学分析——以央视〈真诚·沟通〉为例》 [J],《声屏世界》,2012(5)。

②冯丙奇:《视觉修辞理论的开创——巴特与都兰德广告视觉修辞研究的初探》[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6)。

猜你喜欢

公益摄影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做了15年公益却依然不会“包装”自己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