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六种病害防治措施分析

2015-08-07孙会东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防治措施病害玉米

孙会东

摘 要 在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的过程中,人们非常重视因为自然灾害而给农作物造成的损失,而忽视了其生理病害的发生与预防。其中,玉米作为人们日常种植的农作物,其发生自然病害会给农民造成非常大的损失,但只要在生产的过程中多家注意,这些虫害造成的损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

关键词 玉米;病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8-0-0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多耕地少,外加玉米的产量高,种植条件要求低。因此,玉米在我国的种植产量占很大的比例,防治玉米因虫害、病害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减少、绝收等问题显得至关重要。有效防治玉米病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目前,虽然科学技术能够让玉米病虫危害的严重趋势得到缓解,但其虫害防治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针对不同问题进行对策分析探讨。

1 死苗和弱苗

造成死苗和弱苗的原因有很多,土地结构问题、种植过程中过潜、成长过程中水分不足、播种过早等都会造成死苗和弱苗。其症状是玉米发芽受阻,幼苗不能正常的生长,叶子出现泛黄或者枯死等。主要的防治方法就是提高耕作质量,种植时打碎田间的硬土块。播种时一定要把握好播种深度,天气干旱时,应适当加深些。从农业技术防治角度出发,主要是从无病果穗上留种,适时播种,加强苗期管理,结合定苗及早拔除病苗,加强栽培管理,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及时中耕、除草施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抗病力。

2 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主要发生在气候比较凉爽的地区,特别是北方,比如西北、东北等地方。发病时间主要是玉米抽穗开始,先从下部叶子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当田间湿度变大时,就会产生黑色的霉素,分生孢子或者菌丝形式附于病残体上,通过气流进行传播。发病的条件是在气温20~25 ℃时,湿润度达到90%时,是易发阶段[1]。主要的防治措施就是选择优良的品种进行种植,播前增加磷钾肥,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期间也可以进行人工的摘叶,把已经产生斑点的叶子摘除,达到防治传染的目的;也可以用农药进行防治,适宜的防治药剂是弯孢菌叶斑病可用50%百菌清、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400~500倍液:大斑病可用50%多菌灵、75%代森锰锌等药剂500~800倍液,间隔5~7 d喷1次。连续喷2~3次[2]。

3 黑穗病、黑粉病

黑穗病和黑粉病近年来有上涨的趋势,主要分布西北和西南丘陵地带。主要是种子产生胚芽后,遭到病原菌的侵染,并随着种子的生长而生长,知道抽穗期才显现。主要的表现就是穗变黑、短粗,外观为球形,没有花丝,当气温潮湿时,会产生粘稠的感觉。当果穗苞叶自行裂开,就会产生大量黑粉。有的则是过度生长,不结实,有的则是畸形生长。这种病一般都是幼苗时期侵染,除了在前期加强栽培管理和预防外,也可用2%立克秀或20%粉锈宁按种子量的0.2%拌种进行预防。

4 空秆

我们经常见到的植株不结穗或者结穗却没有籽粒,一般的空秆在幼苗期基部为圆形,叶子发紫。订单浓绿发紫,叶脉相间有白色透明的斑点或者条痕。一般空秆造成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有秆没果相当于劳而无获。玉米产生空秆有多种诱因:一般都是发穗期间缺乏碳、糖等有机营养,如过度密植、播种过早、播种深浅不一及施肥不均等都会造成空秆。要解决玉米空秆,首先要在玉米品种选育或引种,选用适合当地的综合性状好的品种。如北京北部山区春玉米现以掖单13为主,平原地区春玉米以农大60、沈单7为主。平原地区夏玉米以唐抗5、90-1等综合性状好、丰产、稳产性品种为主。其它地区应因地制宜确定适合当地的品种;还可以平衡施肥,合理浇水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并补施微肥。加强拔节孕穗期管理,遇高温干旱天气及时浇水,满足雌、雄穗对水分的需要,遇阴雨连绵天气要及时排涝,并进行人工授粉[3]。

5 玉米虫害

虫害是很多农作物病的来源,玉米也一样。玉米主要的虫害并有蛀茎夜蛾、旋心虫、切根虫、玉米螟、黏虫、棉铃虫、蚜虫、玉米叶螨等,我们就简要讲讲常见的蛀虫和粘虫。

其中粘虫主要危害玉米收获后粘虫转移到玉米上,如果不及时防治,粘虫将会将玉米叶片全部吃光,要防治粘虫,最好在六月底七月初小麦收割前进行。

而玉米蛀虫体长5~6 m,主要吃食玉米植株,一般的成虫在白天取食,具有假死性,大部分在松散的玉米表地产卵。而幼虫一般在苗的基部取食,潜伏在根基周围,在玉米苗期幼虫能够对多株产生危害,使叶面产生排孔,形成花叶,造成萎蔫枯心或者枯心苗,甚至能够使玉米畸形,无法正常结果。主要的防治方法就是具体是通过合理轮作的方式使连茬种植的现象得以避免,将危害降低,也可通过适当的药剂进行防治[4]。

6 玉米全蚀病

玉米全蚀病是一种传统的病害,幼苗期染病并不明显,抽穗期间上部开始出现症状,刚开始叶的边缘泛黄,慢慢向中间蔓延,最后整体变为黄褐色,严重时根部腐烂,须根减少,根部属于子囊菌,一般在土地里能够存活3 a,主要重播途径就是通过土壤蔓延,危害玉米整个生育期和成长期。主要的防治方法就是选用合适的抗病品种,或者收获时将根部翻出来烧掉。

为提高玉米产量,确保正常生长,应该因地制宜选抗病杂交种,合理布局。提高土壤肥力,科学施肥。应重视施用农家肥,克服偏施氮肥,追施多元肥和复合肥,特别要注意增加锌、钾肥的数量。提高田间栽培管理水平,压低菌源。叶斑病菌会在病残株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侵染来源,所以要在玉米收获后及时秋翻,将遗留在田间的病残体翻埋土中,适时早播,促进早熟,建立无病制种、繁种基地,提高农作物幼苗质量;药剂防治相对而言是一种辅助手段,由于在病害期间防治困难较大,所以只能选择药剂防治。

参考文献

[1]宁国华.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科技传播,2012(20):120,112.

[2]郭德洋.浅谈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11(13):25.

[3]李探林.常见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1):64-65.

[4]王丽丽,王丽先,王丽梅,等.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J].吉林农业,2011(8):75.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防治措施病害玉米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收玉米啦!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