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期待“休创族”

2015-08-06尹小隐

中国青年 2015年3期
关键词:休学创业者大学生

文/尹小隐

暖心理由:“创业红利”不仅将有助于解决就业,也将有利于“创新型国家”和“创业型国家”的建设,成为中国避开“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依托。

创业是门好专业

2014年底,教育部推出文件,要求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生休学创业。新闻一放出,便引爆舆论场,成为新一年的一大热门话题。

该文件用词值得玩味,不是“允许”,而是“要求”。这意味着,更加富有弹性的高等教育制度将作为国家级政策得到推行。

该政策的基础,是早有地区吃过“螃蟹”。江苏自2006年就出台政策,允许在校大学生休学创办科技型企业或进行科技中介服务。根据该省教育主管部门的统计,全省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占比达1%,高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比率达2.6%。无独有偶,在被誉为“改革开放桥头堡”的广东,也有深圳大学等高校先行先试,实行弹性学制,最长到8年。在浙江,也早已有高校实行学分制改革,北方则有山东、天津等省市在2013年推出相关政策。

创业者方面,在政策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就勇敢迈出休学创业第一步的,各地都有见报者。活跃的创业需求和僵化的管理之间的矛盾,也早已在反复的公众讨论中被磨损了新闻性。

星火燎原势已成,只欠天公赐东风。

终于,终于,东风来了。

中国的改革第二程离不开全社会的创业热潮。创业热潮的形成离不开创业文化的培育。创业文化离不开创业者群体。创业者群体的兴旺,离不开生龙活虎的青年创业者。大学生创业者,正是青年创业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通休学创业的关节,相当于顺势加造势。开闸放水,青春势能,不可低估。

这已经不再是一个“唯有读书高”的时代。何况社会本就是一所足够让人长本事、明事理、提修为的“大学”。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中,创业,是一门好专业。与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路数不同的是,这还是一门“宽进严出”的专业,因为“毕业率”很低。多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3%~4%左右,美国则是20%。也就是说,美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比中国约高出五倍。这不是因为中国的年轻人与大洋彼岸的同龄人相比更不适合创业。美国大学生创业更容易成功,无疑与其较为成熟的创业环境有很大关系。

通过多年的探索,美国早已形成一整套良好的校园创业生态。美国的大学生休学、退学创业者,在“硅谷”等高校集中地区并不少见,甚至成为一种时尚。这不仅构成美国“软实力”的一部分,更最终转化成科技和商业上的“硬实力”。可以说,美国的创业文化领先世界,正是因为有不绝如缕的“休创族”(休学创业一族)。

而在中国,敢于休学创业的学生,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3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率为2.3%,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率为3.3%,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率仅为1.3%,而美国是20%~30%。

的确,创业,本身就是“勇敢者的游戏”,并非适合多数人。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四成的受调查大学生表示,会选择休学创业,但同时有超过9成的受访者直言,没有制度细节,休学创业是空谈。

可以看出,面对政策利好,大学生们在摩拳擦掌的同时,仍然足够理性冷静。

大学生创业:希望和硬伤

毋庸讳言,国家已将鼓励大学生创业,视作解决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的一条重要出路。比如在“先行省”江苏就有统计显示,一个大学生创业,可以带动7~11个学生的就业。虽然这一数字目前还不能覆盖创业失败的比例,但从长远看,随着创业环境的改善,两者的差距可以逐渐得到缩小,达到“收支平衡”。最终产出的“创业红利”,不仅有助于解决就业,也有利于“创新型国家”和“创业型社会”的建设,成为中国避开“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依托。

中国目前每年有700多万大学生毕业,若创业成功的学生比例和拉动就业的效果达到上述水平的一半,则每年可出现超过70万名“校园企业家”,创造超过490万个就业岗位。

该政策的另一项深远意义,则是通过普遍建立休学创业制度,倒逼高校改革。从高校的角度看,创造条件,为学生铺平休学创业的路,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首当其冲的就是按文件要求,建立弹性学分、考试和学籍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创业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创业需要的资金等,甚至实行“按学分交学费”的大变化。

美好的前景令人期待相关细则早日出台。可以预期的是,各高校会根据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关细则。毕竟,学生休学创业成功,对高校也会带来种种益处。但作为一项新事物,休学创业的现实推进也很难一帆风顺,必定会出现种种可以预料到和无法预料到的问题。在这方面,公众已经提出一些困惑,比如允许学生休学创业,会不会造成大量学生离开学校?学校允许学生休学创业,是不是在推卸教育责任?会不会“一休了之”放任不管?这些都是公众的疑虑,需要高校来解答。

而最大的问题,恐怕还在“休创族”自己身上。目前大学生创业存在的最致命问题,既不是资金,也不是经验,而是创业项目缺少技术含量,大多“扎堆”在电商零售、餐饮等低端行业,最多想办法披上个时髦的外衣,把自己包装得“高大上”一点。这也正是“黄太吉”、“西少爷”等创业案例的手法。可惜的是,现实已经无情证明,即使明星如他们,也避免不了因为质量是硬伤而最终“硬着陆”的命运。

从这个角度说,没有科技创新的创业不是好创业。

但无论如何,多一项选择,就多一分可能;多一分可能,就多一分希望。

即使问题肯定不少,也仍然值得人们叫好,因为改革带来的益处太多!比如有人就指出,中国高等教育一直重理论轻实践,通过鼓励休学创业,有助于学生积累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不啻为弥补学校教育短板的一个好办法。

回顾这2014年,不难发现,国家对培育“中国式创业生态系统”可谓不遗余力。据媒体统计,2014年共有8次常务会议释放了支持创新创业的信号,还印发了4个文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可以说,允许休学创业,正是中国创业大棋局的重要支点之一。

可以预见,不需要太久,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可以称为“休创族”的群体出现在各大校园,并渐成气候。他们会经受怎样的磨难,能否取得真经,会给这个社会带来怎样的变化?谜底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休学创业者大学生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休学创业
教育部:将对高校弹性学制和休学创业作出规定
互联网创业者
晶莹的泪珠
休学创业:另类"怪小孩"和他的勇敢妈妈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