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志”话“志”

2015-08-05高业璇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5年7期

高业璇

摘 要:涂鸦是一种自然行为,也是一种可生发的学习阶段,将涂鸦作为帮助幼儿感知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趣事,即是幼儿成长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需要。本文研究的是如何将涂鸦作为一种感知与表达、沟通载体,过程性地与幼儿一起发现即兴涂鸦的乐趣与传递的信息内容,并将其放大与传递的实践性探索。

关键词:画志 话志 即兴涂鸦

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V.Lowenfeld)认为,涂鸦期(2-4岁)是基于肌肉运动的最早的图画,随后成为心理活动的表征。涂鸦期的孩子应有“涂抹自由”,享受涂鸦的快乐,促进良好的心智成长,顺利地进入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以即兴涂鸦进行画“志”话“志”

即兴涂鸦:以绘画涂鸦的形式,允许并鼓励幼儿随时完全自主的表达。

“志”,是一种记载。画“志”,即以绘画的方式,记录生活中的事件、心情、向往等心理指向的表达方式。幼儿涂鸦是一种画“志”,是一个过程的静态表达。

话“志”,就是给自己的画志作一个解释,通过画面表现,再加上语言表述,可以清晰地帮助他们建立“我要(希望)表现什么”,以及“我已经表达了什么”,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话志,是将静态的定格内容变成动态的过程。

二、“我要准备画画了”——为孩子作好必要的准备工具

1.画笔——那些可以随手拿来进行涂鸦表达的绘画工具都可以。

硬笔:如油画棒,水彩笔等色彩明、易掌握的工具。软笔:即各类毛笔。辅助工具:塑料刮刀,小喷壶等。

2.画纸——不论大小材质,只要能画的都可以。如彩色纸,软硬不同的画纸,布面的画框,小木板,环保的泡沫板,都可以成为幼儿的画纸。

工具和材料都应该准备好放在教室或家里固定的位置,让幼儿自己能取到,且能进行必要的选择。

三、“尽情画志话志吧”——小班幼儿的涂鸦教学尝试

(一)涂鸦画志是成长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需要

1.涂鸦是小班幼儿的需要:特殊的表达方式

3-4周岁的孩子们,语言还不能自如的运用,但他们却可以用绘画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知,用独特的笔触和造型表达自己的感知和理解,此时,非常需要成人合适的方式去解读,以此读懂幼儿。

2.涂鸦是教学的的需要:记录幼儿的生活与心情方式,是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

幼儿通过“画志”表达心里想说的话,这是一种最为直接的记录方式,也是教育者最为直接的评价方式之一。通过幼儿的画,可以从多角度分析我们孩子的心理需要和最喜欢的活动内容。

3.涂鸦是解读心灵的需要:看懂孩子的涂鸦是什么?

我们不仅应该知道孩子愿意并喜欢涂鸦,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工具和材料,还应该将孩子们带入涂鸦的合适情境,并且把自己也“投入”到孩子们的场景中去。

(二)“画志话志”涂鸦教学的开放实施

1.即画即话——当下心境下的即兴涂鸦创作

“心境”,是指幼儿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况。从当下心境出发的即兴画志话志,是指教师要即时地抓住幼儿的心理活动状况,适时地允许并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境。

【案例1】两幅黑白的画(图1):

画志案例:区域活动中的背景音乐时常被我们用作是连接上下环节的。音乐《小松鼠进行曲》播放时,有两位幼儿快速拿出美工区的宣纸和墨水及水粉笔,在纸上重重的有节奏的点顿着听到音乐结束时候他们也放下了手中的笔。

话志现场与解读:

(1)发现并“肯定”:

老师:“老师发现你们两个小朋友刚才画了两幅画,你们画的是什么?”

“我觉得刚才的小松鼠音乐很好玩,我我很喜欢,我想把小松鼠跳跳跳的样子画下来。”

老师:“原来是这样,给你一个大大的表扬!看上去真像小艺术家的样子呢!你们把音乐变成了画,太了不起了!”

(2)交流并“传递”:

老师:“我喜欢这两幅画,你们愿意把你们的画和小朋友分享,让大家也欣赏你们的作品吗?”

“我刚才画了一幅小松鼠的画,这里有只小松鼠在跳跳跳,就像刚才的音乐一样……”全班小朋友热烈地鼓掌。

(3)分享并“学习”:

“原来他们的画里有这么多的感觉和故事,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两个小朋友的画画方法吧。”请这两位小朋友带着大家一起画(书空画),学学这么有节奏的画法,嘴里还一边念着我想画什么,我要这样画……

老师还给他们发两颗大大的金五星,以此表扬孩子的大胆与创作。

快速的选择材料,快速的更换材料,重重的点顿和大面积的墨块都是孩子当下的心跳与感知,这是一个多么有画面感的场面,这种因某种活动或事件而起的创作,与心境有关,也与环境有关,幼儿可以随时把自己的感知画成“志”,再引导他们用语言“话志”,以此不断地“刺激”他们的表现和表达欲望,触发真正的生活感知能力和即时表达习惯。

2.“多‘画多话”——多种方式的即兴涂鸦

幼儿对于涂鸦的表现,经常会“不择手段”,而且也不求全求完善,但他们却乐于创造。“创造”是没有格局的,从内容到形式,从工具到材料,从过程到结果,每一个环节,每一种形式,都可以不断地被再造与革新。这种创造就如孩子们的涂鸦作品,常做常新。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幼儿对于涂鸦的表现,也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手段和方法,所以也会带来意外的惊喜,而他们则很享受于这种自己创造的新方法中,成年人的肯定与褒奖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时候,还需要给予适当的帮助。

【案例2】阳阳的葡萄

画志案例:阳阳的好朋友乐乐在用笔画葡萄,他对乐乐说:“我不会”,乐乐不做声,阳阳拿着笔和纸到老师面前说,“老师,请你帮我画一串葡萄。”老师给阳阳画下了葡萄的轮廓,阳阳很高兴的走了,把纸放在桌面上,拿出了紫色的橡皮泥,捏了一个又一个圆溜溜按在了老师画好的葡萄轮廓上,高兴的对乐乐说,“我也有葡萄!”乐乐这时说,“真好看。”阳阳笑眯眯的又拿着纸和老师说:“老师,请再帮我画一张葡萄”(图2),阳阳拿了画好的葡萄轮廓,又开始了新方式的“涂鸦”,他拿出了紫色、黄色、绿色三种颜色的橡皮泥,搓圆了轻轻按上,一个接着一个,直到把葡萄颗粒都搓满。

话志后续解读:

1.讨论与肯定:老师:“快来看,阳阳今天的葡萄有新发明!”

小朋友围过来。

老师:大家看看,阳阳的葡萄和大家画的有什么不一样?

“用橡皮泥做的。”

“鼓起来的。”

……

“阳阳为我们大家创造了两种新的方法来画葡萄,你们觉得他的办法好吗?”

“老师觉得这两个办法太好了!我们鼓掌表扬阳阳!”

2.评议与褒奖:

老师:“那么,大家看看,阳阳的葡萄好在哪里呢?”

“葡萄有紫的,青的,黄的,颜色很多。”

“阳阳的葡萄像真的一样圆圆的”

……

老师:“阳阳太厉害了!”

3.鼓励和延伸:

老师:如果我们向阳阳学习,还可以用什么来画葡萄呢?

“可以用用漂亮玻璃球。”

“用很多颜色来画一定也好看。”

……

即兴涂鸦是没有太多准备的活动,因为身边同伴的一句话,因为一个举动,就可能激发了孩子们对即时情境的表达,这样的表达可能不完全是有意识、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但却透露着孩子最直接的想法,在一次次的表达中孩子的无意识行为变成了孩子们的隐形“表情”,通过这样的涂鸦让孩子和同伴和身边的人建立了交流的桥梁,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及时抓住这些机会,肯定他们的做法,将无意识的涂鸦变成有意识的表现。

3.生活再现下的即兴翻译

幼儿的生活即表现,他们会记住自己认为有趣的事,并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特别是将生活再现成涂鸦作品时,我们应该用合理的方式与角度去解读他们的表现方法,将他们的涂鸦作品通过生活场景联系起来,可以获得幼儿对自己经历生活的表现的体验。这种生活体验将为他们逐渐抽象出生活中通过看、听等感知觉而形成的表现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案例3】

画志案例:

当我们的孩子记忆的内容越来越多时候,他们的表达也出现了连续的内容,可能出现在不同的时间和内容,例如小宝在双休和父母去了海洋公园,周一的自主时间中她坐在位置上画了一张有平直的线和连续曲折的线的画,接着又随手拿来了磁性画板画了第二幅。孩子父母说,这一天回到家,孩子拿出了自己的颜料和在海底世界购买的海豚模板用颜料进行“大规模装饰”(图3)。

话志解读:

第二幅画我们都能看明白,画的是章鱼,第一幅画的是什么呢?

当孩子们出现这样的涂鸦时,我们单独的解读不够说明,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得知他画的是海洋公园来回路上看到的路,还加进了自己的感觉(路上车很颠,“人都抖起来了”)。我们连续的看曲折的路、章鱼和海豚,才发现,这不是孩子们对生活经历的简单记录与复制,而是比较高阶的感知觉表达,从孩子的涂鸦和“话志”中,我们才“翻译”出,印象最深的除了动物还有路上的感受,颠簸的路程在涂鸦作品中可以看出是有特别的一段感受。

孩子的涂鸦作品是这样的神奇!

四、做个幼儿的心理侦探,尽多解读孩子的即兴涂鸦画志

绘画涂鸦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兴趣与注意指向的自然体现,是身心发展的综合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有利于幼儿天性的发挥及个性的发展。

我们如何来解读幼儿的涂鸦画志作品呢?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幼儿涂鸦习作解读“三步法”。

步聚一:观外形:从一幅涂鸦作品的造型开始研究,看清画面中的6种元素:画的中心、独特之处、象征性、形式、颜色和画面分配的内容强度。引发我们思考的前提是有耐心和兴趣及感知力的深层的理解一幅涂鸦作品,这些因素对绘画者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生活环境、家庭关系等。如能观绘画过程,将会更有启发。

步骤二:转角色:假设自己就是小作者,设身处地的进入作品。同时做好和孩子谈论涂鸦作品的准备,从鼓励开始。绘画可以架设起一座交流和联系之桥,桥的一段是画,另一端是语言,我们可以通过这座桥寻找并找到联结幼儿心灵之路。

步骤三:问自己:不问多余问题,问有价值的问题。涂鸦期的孩子们正在经历过程性的思维雏形形成,他们的想法是多变的,涂鸦源于“对心目中的图形的想象,”而我们可以这样问自己:

这幅画要向我传达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画的中心是什么?还缺少什么

发现了那些隐藏的含义?

画面上的物体大小、形状以及运动的方向是怎么样的?

是否存在不同的视角、省略、明暗色调的表现法、弧形、圆圈、下划线、笔迹、透明处、反面、歪曲的图形等?

哪些内容一再被重复?

回答这些问题时候,我们先弄清楚孩子在画画时的发展状态。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个性,考虑孩子的独特经历,还考虑生活经历和目前的生活情况。

画志,话志,从涂鸦开始的解读,是一件具有神奇力量的事。虽然我们没有办法完全从幼儿的角度去解读他们的涂鸦作品,但我们至少可以试着通过认真地读他们的习作去感知幼儿的世界,用他们的语言去领会幼儿们希望表达的内容,这样,我们就和幼儿一起找到了共同语言,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不断地交流,这将有助于我们不断地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西湖区闻裕顺学前教育集团 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