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进入“大空间”时代空港城市将成新中心

2015-08-05王学东

市场观察 2015年7期
关键词:空港人类时代

王学东

自人类诞生,便开始了对这个世界的不懈探索,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使自己思维和活动空间不断扩大的历史。当前世界已进入“大空间”时代,空港城市是践行“大空间”时代的最佳路径,中国应当抓住这一机遇,在全球的视野下布局国际空港城市,实现快速发展。

一、人类活动空间形态演进的四个阶段

根据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我们可将人类活动空间形态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漫长的农耕时代,人类活动都是以聚居区为坐标点,以人力畜力所及为半径,仅实现区域内基本自给自足和相邻区域的简单商品交换,我们将这一阶段称为“点空间”时代。

第二个阶段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的现代船舶、铁路和汽车等交通工具相继出现,纵横叠加的地面交通网络基本覆盖所有可提供资源和市场的地方,将人们生产生活的操作空间跨越地域局限,人类真正进入了“平面空间”也就是“二维空间”时代。

第三个阶段是自第二次科技革命后,飞机、电话等现代交通、通信技术相继登上历史舞台,为人类建立起空中交通走廊和即达交流平台,把过去地面上的线性交通网络变成了立体空间网络,带动了知识经济和高端产业的发展。这时的人类,进入了“立体空间”也就是“三维空间”时代。

第四个阶段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航空技术、生物技术等交互作用的第四次技术革命耦合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全面革新,让人类实现了多媒体、多元化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即时性交流。尤其是现代物联网的发展,把信息交流与物质交换高度融合,实现了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和信息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人类生产生活由“三维空间”迅速进入了时空概念的“四维空间”或“多维空间”,这就是已经赫然在我们眼前的“大空间”时代。

二、“大空间时代”的三大支撑条件

航空运输业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全球价值链转移方式“龙型化”这三大因素,是人类社会进入“大空间”时代的前提条件。

第一,发达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是进入“大空间”时代的根本前提。在以经济全球一体化和速度经济为外在加速器的知识经济时代,航空运输显现出巨大的时空融聚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效率实现资源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充分流动与配置。再加上多种现代运输方式的高效连接,形成覆盖全球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为“大空间”时代提供了基本的物质载体和实现前提。

第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是进入“大空间”时代的技术支撑。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对经济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变革,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突破空间和时间制约;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破除了虚拟与现实的形式阻隔;基于虚拟化、数字化和服务供给在更大层面上的规模化,极大地拓展了生产可能性边界和企业发展空间。因此,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大空间”时代的技术支撑。

第三,全球价值链转移方式“龙型化”是进入“大空间”时代的核心内容。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工序的可分性增强,国家之间开始利用各自的资源禀赋和优势对产业链进行分工,以降低产品成本。产业链从原来的不同梯度国家在某一产业上依次起步、此消彼长的“雁型”发展模式,转变为各国家在同一产品不同工序上几乎同时起步和联动的“龙型”发展模式,产业转移由“整体型”向“分离型”转变。国际产业链由原来的垂直或水平转移模式向同一产品内部各工序之间的分工模式演化,地区之间的分工更加显著而持久。因此,全球价值链转移方式“龙型化”是“大空间”时代所承载的核心内容。

三、“大空间时代”的五大典型特征

第一,生产要素流动极速化。依托航空运输形成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使商品交换的速度大大提高,基本实现洲际间一日即达;依托全球互联网特别是移动终端的普及,信息交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即时性。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良性反馈机制,把人类的消费生活体验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二,经济利润长尾化。大空间时代的全球市场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快捷交易的渠道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二是大范围流动容易形成规模效应,降低交易的边际成本;三是随着边际成本和时间成本的不断降低,边缘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将有可能得到相对经济的供给,促进小批量、个性化的产品生产成为潮流。

第三,产业结构高端化。随着全球共同市场逐步形成,促使高附加值产品和细分之下的服务经济占据越来越高的份额,虚拟化的知识产品和创意商品也将会不断扩大规模,产业结构不断高端化,人类将彻底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第四,经济社会全息化。人类更容易获取经济社会全样本,并全方位、全景式地对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再度挖掘价值。这将全面改变企业生产决策模式和人类生活交流模式。

第五,全球发展均衡化。在大空间时代,任何一个具有空港功能和信息节点功能的区域都能够凭借自己的比较优势,充分参与世界分工,产业链分工呈现出点对点、跨洲际网状布局的大空间格局,这使世界上广袤的内陆地区摆脱以往的区位劣势,与沿海地区站在同一起点上,全球发展呈现均衡化态势。

四、“大空间”时代人类社会的五大发展趋势

第一,生产要素向空港城市聚集,空港城市将成为区域发展新中心。随着高端产品运输方式主要依赖于航空运输,以机场为核心的空港城市已经成为国际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集中了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已经逐渐成为在“大空间”时代进行战略布局的重要支点。这颠覆了传统的区域经济理论,打破了产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沿海、内陆梯度转移的规律,必将成为世界各国在全球配置资源的战略制高点,可以说没有空港城市,大空间时代便无法真正地实现。

第二,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新型产业和行业将不断涌现。随着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广泛的应用,“互联网+”的概念正在兴起,各种传统产业正在进行转型升级甚至制造业、外贸业、金融业和农业都借助信息技术和航空技术进行转型升级,催生了诸多新的产业、行业以及职业。比如淘宝、微信、打车、团购、支付宝、众筹、网络货币、网络信贷等。而现代运输服务体系也日益从人力密集型行业向智慧化、综合性供应链服务商的转变,对应于这些新的产业和行业还出现了许多新的职业形态,如“淘女郎”等网络购物产品展示模特、“代运营”等网络店家托管人员等。

第三,社会组织的形成方式发生变化,社会组织形态将更趋复杂多样。在大空间时代,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社会组织极大发展,比如蜂鸟摄影、豆瓣读书和电影等,社会组织网络的规模也随之扩大和复杂化。企业活动的组织形态也更为扁平化,对传统的线性管理体系具有颠覆性变革。比如众包、众创等形式成立的企业,工作分配和考核的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甚至通过现代通讯、侦测和网络技术,军事活动、应急组织等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第四,个性化需求的应用层出不穷,生活体验更加丰富便捷。“大空间”时代的科技和产品创新更加迅速,适应人们个性化需求的应用越来越多,因而人们的工作方式、消费方式、学习方式等均发生根本性改变。工作方式更加多样化、舒适化,网店、微店等低门槛创业、灵活选择工作时间的新型职业越来越多;消费方式更加个性化与碎片化,人类有可能在全球范围满足自己独特的消费需求和体验;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化,慕课、电子书等方式将能更好地整合利用碎片时间用于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交流方式更加远程化,分散在全国甚至全球的朋友、校友均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更加亲密的交流。

第五,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便捷,人际关系将面临重构。大空间时代为人类从信息和物理上面向全世界构筑人际关系网提供了可能,过去人类从亲戚、朋友圈层式向外扩张的人际交往形式将逐渐向交互式网状模式过度,基于共同兴趣爱好的,比如驴友团、夜跑团等,这些介于陌生人与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大量出现,超越物理距离的网友、聊友等新型人际关系也大量出现,同时,网络深度介入人们工作生活,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增加,大大降低了人类的安全感,对重建人们之间的信任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总之,以现代互联网和航空服务网络为特征的“大空间”时代革命正在到来,空港城市所具有的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互联互通的特性,将能更好地适应未来投资需求的新方向,消费市场的新变化和产业组织的新革命,已经成为世界新一轮经济增长级。如果说我国在以海港、陆港为代表的“平面空间”时代,错过了抢占制高点的历史机遇,那么在“大空间”时代,我们就应抢先布局国际空港城市,提升“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水平,从而在新机遇中占得先机。

猜你喜欢

空港人类时代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乘世界空港东风,聚湾区枢纽动能!未来空港新经济发展高峰论坛
广州空港经济,乘“机”起飞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从“中国制帽之乡”到空港小镇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