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服饰话语态度资源的社会性别身份建构

2015-08-04梁静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评价理论

梁静

摘要:以评价理论为语篇分析工具,通过分析媒体服饰话语中态度资源的使用揭示此类语篇中男性和女性社会性别身份建构的差异,从而解构语篇中隐性的性别意识形态。

关键词:媒体服饰话语;社会性别身份;态度资源;评价理论

中图分类号:H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7-0145-02

引言

在实际生活中,服饰兼具防风保暖、遮身蔽体的使用价值和装饰的审美价值[1]。此外,服饰自古以来就是社会关系中身份的象征,是社会交往中角色认同的符号[2]。换言之,服饰还能够建构社会身份,实现社会身份认同。

作为媒体话语的一个分支,服饰媒体话语指在媒体中对服饰的社会、文化意义进行的一系列陈述,具体表现为报纸、电视、杂志、网络等各种媒体对服饰的文字描述和图片描述[3]。媒体服饰话语指导人们根据服饰的符号意义进行差异性消费,即选择不同意义,从而实现建构身份认同的功能。

作为社会身份认同的一个重要维度,社会性别身份也属媒体服饰话语建构的社会身份范畴。社会性别(gender)不同于生理性别(sex)。社会性别关注男女之间在心理、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不同,是指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角色期待、要求和评价,是社会基于生理性别强加于个体的一系列行为特性,包括男性特质(masculinity)和女性特质(femininity)。

目前,对社会性别身份建构的研究大部分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诸如图片或文字中男女人物数量或动作的内容,以揭示男女表征的差异[4]。与此相对,从语言学视角探究社会性别身份在话语中的表征和建构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媒体服饰话语中存在着丰富的评价资源,以态度资源尤甚,故而本文运用评价理论分析在以不同性别为目标读者的媒体服饰话语中态度资源使用的差异,揭示男性和女性社会性别身份建构的不同。

一、评价理论和研究方法

Martin和White (2005)的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于话语人际意义研究的延伸,这一新的词汇——语法框架旨在分析话语所体现的各种态度、情感强度以及说话人对不同命题的介入方式[5]1。在评价视角下,评价资源是实现话语人际意义的关键,是揭露话语中所含意识形态的核心。评价资源包括三大类:态度、级差和介入。态度涉及人的感情,级差和介入则涉及态度的投入。其中,态度指评价者对人、事团体及观念等某一特定对象所持有的心理倾向或行为倾向[5]35。态度系统可细分为三个子系统:情感、判断和鉴赏。情感属于心理情绪范畴,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情感反映,主要通过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来体现[5]35。评判属于伦理范畴,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被评价者行为作出的价值评判[5]35。鉴赏属于美学范畴,是评价者运用美学的价值观念对语篇、抽象事物或自然事物进行评价,分为反应、结构和价值三个子范畴[5]56。反应是指物体吸引我们注意力的程度或者物体对我们的感情影响;结构是指我们对物体比例和复杂性的感知;价值是根据社会价值对物体或过程进行的评价。

本文语料为服饰新品发布报道,包括两组:一组为25篇选自于知名女性时尚网站www.vogue.com的以女性为目标读者的媒体服饰语篇,另一组为25篇来自于知名男性时尚网站www.gq.com的以男性为目标读者的媒体服饰语篇。本文研究主要采取定性分析辅以统计分析的方法,首先确定语料中与服饰相关的态度资源,然后统计出各种态度资源在以女性为目标读者的媒体服饰语篇和以男性为目标读者的媒体服饰语篇中的使用数目和分布频率,最后通过对比两组语料在各种态度资源统计分布频率上存在的差异来分析媒体服饰话语如何通过态度资源来建构不同的社会性别身份。

二、态度资源在媒体服饰话语中的人际意义

在媒体服饰话语中,态度资源的人际意义在于将读者(潜在服饰穿着者)定位为与语篇作者或语篇中明确指出的评价者共享价值观的人,从而使读者和作者或其他评价者在服饰和服饰穿着者等方面产生共鸣。在读者定位这一人际意义的实现上,不同的态度资源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服饰语篇中的情感通常来源于现实的或潜在的服饰穿戴者、服饰设计者或语篇作者。通过描述其对服饰或者服饰穿戴者的穿戴效果的心理反应,情感将读者(潜在服饰穿着者)定位成与之共享内心活动的主观感受者。除非语篇明确指出判断为来自于他人,服饰语篇中的判断一般被认为是语篇作者对服饰穿戴者或服饰设计者行为作出的评价。由此,判断将读者(潜在服饰穿着者)定位成与作者或其他判断者共享伦理规范的主动行动者。作为服饰语篇中使用最多的态度资源,鉴赏的评价者一般也是语篇作者,其评价的对象既可以是服饰的外表、材料、质地、手感、纹路、图案、风格、尺寸、颜色、功能等方面,也可以是服饰穿戴者的外貌。其中,语篇中的反应通过表现评价者对服饰的外在因素和穿戴者外貌的视觉态度,将读者(潜在服饰穿着者)定位与作者共享对服饰穿戴者的外貌的评价,使得现实的或潜在的服饰穿戴者被物化。作为评价者对服饰本身的内在特性——材料、质地、颜色、图案、尺寸、风格等的评价,媒体服饰语篇中的构成使得读者被语篇作者定位成与之共享对服饰内在特性的评价。通过表现作者或其他文中明确指出的评价者对被服饰的社会价值的评价,或者影射作者对服饰穿戴者或服饰设计者行为过程的社会价值评价,语篇中的价值将读者定位成与作者共享这种社会价值的评价。

三、态度资源在媒体服饰话语中的分布特征及社会身份建构本文在对分别以男性为目标读者和以女性为目标读者的两组媒体服饰话语语篇语料中的态度资源分析和统计基础上,得出了反映态度资源在两组语料的使用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一方面,两组语料在态度三大类资源的使用比重上有其共同点,即两组语料均以鉴赏为主,其次为判断,使用最少的是情感。另一方面,两组语料在某一特定种类的态度资源的使用频率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以女性为目标读者的媒体服饰话语语篇比以男性为目标读者的媒体服饰话语语篇使用更多的情感用语和鉴赏用语、更少的判断用语;在鉴赏资源三个分类的使用上,前者涉及反应的鉴赏多于后者,涉及价值的鉴赏少于后者,而涉及布局的鉴赏则和后者相似。

这些差异表明,以女性为目标读者的媒体服饰话语语篇更关注服饰和服饰穿着者吸引他人注意力的程度以及其对潜在服饰穿着者的情感影响,而以男性为目标读者的媒体服饰话语语篇则更关注服装的功能和社会价值及其对潜在服饰穿着者的行为控制。由此,媒体服饰话语通过态度资源将女性建构成主观情感的体验者和被物化的鉴赏对象,而将男性建构为具有理智判断力的主动行动者和注重其个人社会价值和社会身份的鉴赏者。

结语

通过对媒体服饰话语语篇中态度资源的分析,本文揭示出态度资源藉由读者定位的这一人际意义的实现建构出两种有别于对方的社会性别身份。其中,被认为具有男性社会性别身份的服饰穿着者被建构成具有理智判断力的主动行动者和注重其个人社会价值和社会身份的鉴赏者;而被认为具有女性社会性别身份的服饰穿着者则被建构成主观情感的体验者和被物化的鉴赏对象。通过态度资源,媒体服饰话语将隐性的社会性别身份强加给读者,从而维持并强化社会语境中的社会性别身份。

参考文献:

[1]罗兰·巴特.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M].敖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8.

[2]金艳.媒体服饰话语中身份认同的建构和消解——《时装》杂志三十年服饰话语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18.

[3]王蕾,代小琳.霓裳神话:媒体服饰话语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前言.

[4]廖益清.评判与鉴赏构建社会性别身份——时尚话语的批评性分析[J].外语学刊,2008,(6):71—75.

[5]Martin, J.R. & White, P.R.R.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M].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05.

(责任编辑:刘东旭)

猜你喜欢

评价理论
He For She演讲中的态度资源分析
评价理论视角下《香水》中格雷诺耶的人物塑造
评价理论及其应用分析
评价理论下英语足球评论阅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