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文化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2015-08-04张文彬张裕洲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价值观政治思想

张文彬 张裕洲

摘要:流行文化因具有现代性、时尚性、消费性和草根性等深受“90后”大学生喜爱的特性得以在大学校园中广泛地传播,并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做好流行文化影响下“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实效性的内在要求。针对广州地区“90后”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相结合分析流行文化对该群体的影响,进而提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流行文化;“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7-0093-02

一、“90后”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认知现状

为全面了解“90后”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认知现状,笔者在广州地区十余所不同类型高校的“90后”大学生中发放了“流行文化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抽样调查”问卷。这十余所高校涵盖了重点本科、普通本科、高职院校、民办院校等各种层次的高校。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50份,问卷回收率为91.7%;排除不按要求作答的问卷后,有效问卷531份,有效率为96.5%。

(一)对于流行文化的定义及了解的途径

“流行文化”指一定时期内在人群中广泛传播与崇尚的文化,是具有流行性特征的文化现象的统称[1]。有时将大众文化与流行文化等同,并与精英文化相对照[2]。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有52.7%的“90后”大学生认同流行文化等同于大众文化。在被问及“一般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流行文化”这一问题时,选择“手机上网”的大学生最多,占52.5%;其次是“电脑上网”,占36.9%。上网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打发业余时间的最主要途径,也是他们接触、了解流行文化的最主要渠道。

(二)对于流行文化的态度

被调查的大学生绝大部分都表示对于流行文化有较高的关注度,选择“一直关注”“时常关注”的占72.5%,仅有5.3%的大学生表示从不关注流行文化。对于“是否会向别人推荐流行文化”,73.1%的学生表现得并不积极,表示只会偶尔与别人交流一下。大学生对待流行文化的态度总体上是比较理性的,75.3%的大学生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追逐某种流行文化,但值得警惕的是有11.3%的大学生对流行文化持“大家觉得好,我也会喜欢”的态度。

(三)对于流行文化的表现形式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大学生中最为流行的前三种休闲方式分别是:上网聊天、看电影电视剧以及玩网络游戏。其中大学生最经常做的事情是用手机刷微信“朋友圈”,最喜爱看的热播剧类型是韩国电视剧,最热衷玩的网络游戏是“英雄联盟”,最风靡的综艺节目是“跑男”,最喜欢的偶像类型是歌星,最厌恶的流行文化形式是山寨文化,最多大学生选择的流行热词是“Duang”和“任性”。流行文化的表现形式可谓多种多样,且变化极快,因为有45.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之所以关注流行文化更多只是“为了好玩”,38.8%的大学生是“为了与同学或朋友更容易沟通”。

(四)对于流行文化影响的认知

对于流行文化对自身的影响,给予肯定的占多数,38.6%的大学生认为流行文化“正面影响非常大,对自己学习生活有帮助”;认为“负面非常大,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有22.2%;认为“基本上没什么影响”的占31.3%。52.6%的大学生认为流行文化对于自身价值观最大的影响是“影响辨别是非的能力”;其次是占40.4%的“让人更追求个性的突出”;仅有2.1%大学生认为自己完全不受流行文化的影响。根据调查,“网络文化”“韩流文化”“影视文化”是三种对大学生最具影响力的流行文化,大学生最追崇流行文化的原因是其“与时俱进,思想不局限于学校及周围”,最令大学生担忧的是流行文化的盛行“会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造成影响”。

二、流行文化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如何才能客观评价流行文化,做到扬长避短,需要我们科学分析其两方面的影响。

(一)流行文化的积极影响

1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流行文化的出现与盛行,给人们过去相对单一、稳定的文化生活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其所推崇的平等、民主、自由的理念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精英文化占强势地位的文化格局,使得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人都可以拥有话语权、共享文化成果。大学生处于思维最活跃的年龄段,对于文化话语权的渴求也最为强烈,流行文化开放的态度及民主的意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不谋而合的,流行文化在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时又恰好迎合了大学生的需求。正因如此,“90后”大学生可以自觉地、方便地从流行文化中汲取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各种知识、信息,有利于他们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健康成长。

2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是通过书籍、报刊、课堂等载体对大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收,加之传授的形式单一、方式刻板、内容乏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缺乏良性的沟通与互动,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随着手机、电脑、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流行文化与新媒体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使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这一创新的载体成为可能。

(二)流行文化的消极影响

1对于大学生自身的不利影响。流行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传播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在没有严格规范的情况下,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目前文化市场空前繁荣,竞争异常激烈,某些不负责任的媒体不顾职业道德,一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惜以恶俗、低级的文化内容博取公众的视线。绝大多数的“90后”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但在面对多元化的流行文化时,很容易就被其中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虚无主义所吸引,不能正确鉴别流行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导致他们理想信念缺失,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严重的甚至危及他们的身心健康。

2对于文化大环境的不利影响。流行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向大学生传递了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信息,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及敌对势力披着传播流行文化的外衣,通过网络传媒手段对我国的文化大环境进行隐蔽性极高的文化渗透。这些不利影响不但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构成了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流行文化影响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科学应对流行文化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承接中华民族文明成果的深层积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表达[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在“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高校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措施与路径,另一方面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共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二)增强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协同作用

传统文化有着强大的兼容性、柔韧度,开放、现代、包容并蓄,以人为本、以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我们民族的统一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是鉴别各种社会文化的显微镜。“90后”大学生虽然认可传统文化丰厚的历史底蕴并为之感到骄傲,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整个社会氛围趋于浮躁,他们身处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更倾向于选择“消费”流行文化来换取刺激与快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如通过微电影创作比赛、微博话题调查、微信有奖问答等“90后”大学生喜爱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协同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优化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辅助作用

“90后”大学生处于一个信息高度开放的时代,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新媒体在校园里接收到各种信息,接触到各种文化。将新媒体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最近由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手机APP“学习中国”,由复兴工作室创作的系列视频《跟着大大走》等新媒体就因其易用性、趣味性在“90后”大学生中风靡。如果能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根据“90后”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研发、制作具有针对性的手机应用、微视频等,优化新媒体的辅助作用,必定会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陈果.大学生流行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前沿,2007,(4).

[2]段哲贤.流行文化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2009,(9).

[3]孙占国.怎样看待当前的大众文化[J].求是杂志,2000,(13).

[4]詹小美,金素端.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化认同[J].青海社会科学,2013,(3).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价值观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