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身抗体和免疫功能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中价值分析

2015-08-01张钰

当代医学 2015年35期
关键词:胆汁特异性原发性

张钰

自身抗体和免疫功能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中价值分析

张钰

目的 探讨自身抗体和免疫功能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中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间接受治疗的非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92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特异性自身抗体AMA-M2、SLA/LP、LK-M、gp-210、LC-1、SP100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ANA,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肝特异性自身抗体AMA-M2、SLA/LP、LK-M、gp-210、LC-1、SP100的检出率为91.43%、22.86%、14.29%、14.29%、17.14%、3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1.09%、3.26%、2.17%、4.34%、4.34%(P<0.05),观察组患者ANA(着丝点型、核多点型及核膜型)阳性检出率为37.14%、25.71%、31.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87%、3.26%、4.34%(P<0.05)。结论 检测肝特异性自身抗体及血清ANA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检出率,对于诊断该疾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自身抗体和免疫功能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自身抗体;免疫功能;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具有慢性、进行性、非化脓性,其特征为采用淋巴细胞破坏小叶间胆管的非化脓性炎症,造成血清中出现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1]。据统计,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发病人群以40~60岁的女性居多,目前对于该病的病因还没有较为明确的说法,有研究表明,该病很可能与自身免疫有较大关系,因为来自免疫系统的攻击容易造成胆管的慢性渐进损伤[2]。目前临床上将该病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无症状期,即早期;肝功能异常期;慢性淤胆肝硬化期;肝硬化失代偿期[3]。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探讨自身抗体和免疫功能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中价值,本研究对127例患者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于周口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其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61.27±3.19)岁,平均病程(2.31±0.29)年;基础疾病:强直性脊柱炎7例,系统性硬化病5例,病毒性乙型肝炎1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1例。选取同一时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非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92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9例,女53例,年龄50~71岁,平均年龄(60.89±3.24)岁,平均病程(2.29±0.32)年;基础疾病:强直性脊柱炎18例,系统性硬化病13例,病毒性乙型肝炎3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9例。2组患者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基础疾病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特异性自身抗体AMA-M2、SLA/LP、LK-M、gp-210、LC-1、SP100。具体做法如下:早上8:00用专用血凝真空管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获取患者的血清,以1∶100的比例进行稀释,然后采用欧蒙滴定平板技术将抗原带位置固定好,仔细观察检测结果并记录下来便于分析其诊断价值[4-5]。判断标准为,阳性:特定观察区条带清晰可见强着色带。所有步骤(包括TS-型转移脱色摇床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谱试剂盒)均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ANA,分别采用鼠肾及猴肝作为抗原基质进行操作。采用同样方法,于晨间8:00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然后稀释、摇匀后,放置于抗凝管中,采用SYAMEX XS-800i血液分析仪(采用的溶血素、稀释液等均为SYAMEX XS-800i血液分析仪制定试剂)对采集的患者血液进行检测分析,分析其诊断价值[6]。

1.3 观察指标 检测肝特异性自身抗体AMA-M2、SLA/ LP、LK-M、gp-210、LC-1、SP100。检测ANA(着丝点型、核多点型及核膜型)阳性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2组患者肝特异性自身抗体 经过检测,观察组肝特异性自身抗体AMA-M2、SLA/LP、LK-M、gp-210、LC-1、SP100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2组患者肝特异性自身抗体[n(%)]

2.2 比较2组患者ANA(着丝点型、核多点型及核膜型)阳性检出情况 经过检测,2组患者的ANA(着丝点型、核多点型及核膜型)阳性检出情况有明显不同,观察组患者ANA(着丝点型、核多点型及核膜型)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2组患者ANA阳性检出情况[n(%)]

3 讨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目前临床中较为类典型的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清中出现高滴度的特异性抗线粒体抗体(AMAs)、肝内小胆管进行性破坏、胆汁淤积及肝脏门脉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等为临床特征,从而引发肝硬化,严重者导致肝脏衰竭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PBC目前主要并发于女性,约为男性的10倍,年龄多在60岁左右,且疾病有逐年递增趋势。有研究表明,AMA-M2抗体对诊断PBC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通过抗AMA-M2抗体、ANA检测对鉴别PBC与病毒性肝炎、AIH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通过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对鉴别PBC与SLE、RF、S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7]。而在此次研究中经过检测,观察组肝特异性自身抗体AMA-M2、SLA/LP、LK-M、gp-210、LC-1、SP100的检出率以及观察组患者ANA(着丝点型、核多点型及核膜型)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知,检测肝特异性自身抗体及血清ANA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检出率,为其诊断带来极大的应用价值,同时避免了病情延误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有利于患者及时接受治疗,因此,自身抗体和免疫功能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前两个阶段,即无症状期和肝功能异常期,由于症状较为隐蔽,不易察觉,给诊断带来极大难度,而及早诊断出病症对于治疗时机、治疗效果、治疗成功与否及恢复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表明,AMA-M2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约为90%和85%~98%,可见AMA-M2是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8]。SP100抗体是一种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有研究显示,SP100抗体同gp210和SLA/LP等肝特异性自身抗体一样,都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因此,自身抗体和免疫功能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中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检出率,对于诊断该疾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今后的临床检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推广。

[1] 胡玲,谷磊,刘蓓蓓,等.抗核抗体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J].疑难病杂志,2014,11(10):1123-1125.

[2] 胡伟.自身抗体和免疫指标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J].广西医学,2014,11(9):1565-1567.

[3] 沈桂堂,张丽丽,胡丽娜.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及生化检查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9(13):120,130.

[4] 梁景云,颜世能.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31(1):131-133.

[5] 李银萍,牛俊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抗gp210抗体检测的意义[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2(5):466-468.

[6] 刘然,陆伦根.抗线粒体抗体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价值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22(2):218-221.

[7] 杜慧慧,李青梅,周希禛.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3,16(1):19-23.

[8] 詹克勤,彭卫华,陈建华.抗gp210及sp100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5):416-41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5.033

河南 4666000 周口市中心医院消化科 (张钰)

猜你喜欢

胆汁特异性原发性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唐映梅:带你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