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析

2015-07-31江细英晏星辉

当代医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人性化血糖高血压

江细英 晏星辉 付 吉

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析

江细英 晏星辉 付 吉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9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抽取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分析对比2组患者病情改变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1.1%显著高于对照组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6.1±0.9)d显著少于对照组(11.3±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人性化;护理;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在临床较常见,高雪压患者中大约50%合并糖尿病[1]。糖尿病往往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使血压较难控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会提高大、小血管病变几率,通常是正常人发生率的数倍,并且患者心力衰竭及糖尿病肾病等患病几率均显著上升,甚至猝死。因此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具有重要作用[2]。本文选取9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分析人性化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高安市中医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n=45)。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7.6±2.3)岁;病程1.0~13.6年,平均(6.5±1.4)年;其中1型糖尿病者20例,2型患者25例。研究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48.3±3.1)岁;病程1.2~14.5年,平均(6.8±2.4)年;1型糖尿病患者22例,2型糖尿病2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予以全方位人性化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 许多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存在多年病程,却因为接收渠道受到限制,信息无较高完整性等因素,导致对实际临床病症表现及内容无明确了解,有的甚至认为此终身性疾病意味着绝症,存在较高死亡率,因此无法积极配合治疗,或出现急躁、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情绪。根据患者此类情况,护理人员需在其入院后实施合理心理辅导,按照病情予以详细讲解,确保患者能够了解病情与治疗方法及效果,避免因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而产生心理恐惧感。若患者疼痛较为严重时往往出现濒死感,护理人员需及时予以安抚,合理引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与家属达成共同认知,使得患者保持良好心理层面便于控制病情[3]。

1.2.2 加强疾病知识宣传 根据患者实际年龄、性别、病程、住院次数、并发症情况及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程度,需责任护士实施一对一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使得患者了解糖尿病形成因素、症状与病症可控制性,使之了解合理饮食对于控制血糖具有重要作用。使患者了解疾病相关治疗计划及治疗有关知识,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实施合理治疗,且使其了解用药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低血糖等不良反应,若产生此情况应采取何种方法予以合理处理。使患者详细了解治疗方法、目的,并积极配合相关治疗及护理,以达到治疗目的。可通过医院健康宣传栏、制定健康小册子等方法开展糖尿病相关知识宣传。

1.2.3 药物治疗 在治疗时要使患者的血糖和血压水平维持稳定,并在合理的水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加强锻炼,合理安排饮食。可首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具有内源性拟交感活性的受体阻断剂进行治疗[4]。可选择的降糖药主要有磺脲类、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胰岛素。

1.2.4 饮食护理 在饮食方面需予以更加细心谨慎的护理。使得患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食用低糖、低盐食物,富含维生素、高纤维等饮食,与患者实际身高、体质量、年龄等因素相结合,计算适宜卡路里摄取量,制订合理日常饮食规范[5]。主要摄取食物为谷物、鱼、蛋类、豆类以及高纤维蔬菜水果等,患者应戒烟限酒,少吃或不吃辛辣与刺激食物。控制患者体质量。

1.2.5 运动指导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合理运动可以增强体能,改善食欲,合理控制体质量。多数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患者需经合理运动改善体质,保持良好情绪,由此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体内血糖水平减少,提高心血管功能,平衡紊乱的新陈代谢功能。给患者开出个体化的运动处方。通常,患者需在运动后适量出汗并无疲惫感为最佳,还可根据患者年龄来检测运动后脉搏跳动,通常为<170次/min,所选取运动方式一般在条件允许时,可慢跑、单车、散步、太极拳或健身操等,运动时间通常需设定饭后1h、低于30min、每天1~2次最佳[6]。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经护理治疗10周后分析2组患者血糖值及护理效果。护理效果评价标准:优:血糖、尿量恢复正常,病情保持稳定性,合理控制饮食,能够主动运动;良:血糖、尿糖值降低,未恢复正常;饮食控制度一般,只是被动性进行运动;差:血糖和尿糖未发生显著改变,饮食和运动未按照要求达到标准。总有效率=优率+良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统计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变化对比 研究组空腹血糖值与餐后2h血糖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x±s)

2.2 护理效果及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3±1.6)d,研究组住院时间为(6.1±0.9)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n(%)]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的传统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临床中护理学科内涵逐渐发生重大变化[7],人性化护理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上,强调将人作为整个护理工作实施的中心,注意人自身的价值、自由以及发展。从护理领域分析,此护理模式具有较高创造性、个体化、整体性、有效性,使得患者生命价值、人格尊严、隐私受到尊重,为患者提供舒适医疗环境,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均能够得到满足。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经常忽高忽低发生变化无法对其进行轻易控制,而且疾病往往出现反复性且属于不可根治病变,使得患者极易产生恐惧、焦虑、消极等不良情绪。过去采取单纯护理模式往往只是针对疾病本身并未予以整体护理。目前糖尿病患者实施一对一针对性施教,予以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增强护理水平,利于患者康复。在对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需注意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并督促患者根据护理方法有效执行[8]。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后,研究组在血糖控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可以坚持用药、积极配合治疗,促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人性化护理更能加强护患沟通,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心理状态,最大程度满足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良好服务,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总之,人性化护理后可有助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合理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谢庆富,刘茂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4(3):174-176.

[2] 赵亚丽.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治疗探讨[J].医药前沿,2013,2(20):114-116.

[3] 白学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治疗探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3,2(3):45-47.

[4] 张晋莲.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 2(4):800-801.

[5] 蒋雪梅,游云祥,解清颖.人性化护理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857-1858.

[6] 许左隽,许建忠,殷兆芳,等.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20(5):129-134.

[7] 杨冬梅,赵霄霞,刘海英.人性化护理在内科中的实施及其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4):11-12.

[8] 戴彦霞.社区人性化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2(7):357-35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0.075

江西 330800 江西省高安市中医院(江细英 晏星辉 付吉)

猜你喜欢

人性化血糖高血压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全国高血压日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