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2015-07-31胡莲娣李水兰

当代医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个性化依从性糖尿病

胡莲娣 李水兰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胡莲娣 李水兰

目的 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4),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集中性心理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则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并对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采用不同心理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后其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糖尿病患者个性化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其心理状态,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个性化心理护理;老年糖尿病;应用价值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有极大的影响,多数患者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并会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而加强对患者心理干预的重视对改善患者心理情绪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将接收的8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集中性及个性化两种心理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且效果显著,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余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 3月~2014年5月接收的8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排除严重心、脑、肺等器官器质性疾病患者,排除有精神病史的患者,排除有糖尿病相关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以随机双盲法为依据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17例,患者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9.5±3.6)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4.5±1.1)年;对照组男28例,女16例,患者年龄62~81岁,平均年龄(70.2±3.5)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8±1.2)年;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干预,即患者入院后均向其发放由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并对其问卷调查表内容进行分析,以掌握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给予患者饮食、用药、血糖监测等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采用集中性心理护理方式进行心理护理,即收集并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问卷调查表内容,并为患者制定综合性的心理护理计划,并以集中、群体授课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教育;同时护理人员还应以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依据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逐渐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即以心理护理程序为依据收集并分析本组患者的问卷调查表内容,明确患者的心理问题类型,并和患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沟通,以掌握患者的性格、心理状况、对疾病的认识等情况,从而以患者的实际心理问题为依据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同时护理人员还应重视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并从社会、经济、家庭等多个方面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及时给予患者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比如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对于厌烦、抗拒等心理问题的患者应耐心的向其讲解抗拒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使患者积极主动的端正自身的态度及对治疗的认识,使其积极主动的和医护人员进行配合等。

1.3 观察指标 以问卷调查方式从药物疗法、饮食控制、运动辽法3个方面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同时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依据对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记录。本次研究共发放88份问卷调查表,且均有效回收,其有效回收率为100%[1-2]。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等方面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2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x±s)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焦虑、抑郁、敌对、精神病性等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2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症状评分比较(x±s)

注:t干预前=2.5521,a1P=0.0584;t干预后=3.2125,a2P=0.0421;t干预前=2.5545,b1P=0.0581;t干预后=3.2004,b2P=0.0441;t干预前=2.6242,c1P=0.0559;t干预后=3.2254,c2P=0.0413;t干预前=2.6233,d1P=0.0574;t干预后=3.3325,d2P=0.041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其往往会伴随患者终身,且极易产生多种严重不良反应,因而极易导致患者产生紧张、烦躁、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则往往会引起应激激素分泌,比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从而抗击胰岛素,进而导致血糖升高,病情加重[3-5]。因此,为有效的控制患者病情,在给予患者有效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还必须要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而现阶段临床上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通常以集中性心理护理较为常见,而较少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6]。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本质即心理护理的个性化。所以,笔者认为在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个性化心理护理时应加强对个性化护理客观描述的重视,比如可从患者个人性格、家庭因素、经济情况、疾病情况及社会因素等方面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计划[7-8]。且在给予患者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时应严格遵从以下3个原则:(1)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其主要是由于不同患者的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等不同,因而不同患者所伴有的心理问题也不尽相同,因而必须要以患者的具体情况为依据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2)不同患者采用相同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其主要是由于部分患者其生活经历、性格、心理问题等较为相似,因而可采用部分相同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3)相同心理问题采用不同护理方式进行,其主要是由于虽然患者的心理问题相同,但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性格等不相同,因而应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心理护理。从而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为患者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心理护理[9]。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2组患者采用不同心理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后其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糖尿病患者个性化心理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其心理状态,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1] 梁银志.个性化护理对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的作用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7):955-956.

[2] 白雪.个性化护理在提高老年慢性疼痛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4):231-232.

[3] 龚美富,吴国庆,胡路,等.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对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影响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5(2):167-168.

[4] 袁晓,倪海祥,魏佳平,等.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关系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2):156-158.

[5] 申屠,敏姣,钱振渊,等.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的应用及护理[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4,22(2):112-114.

[6] 杨敏,丁和远,徐炯,等.老年2型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血小板功能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4,31(3):180-182.

[7] 李春昌.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功能与胰岛自身抗体的判定[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1):37,40.

[8] 桂小红.高血压病人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1):113.

[9] 江皋轩,崔梅,李明秋,等.老年痴呆患者个性化护理及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2,18(12):126-12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0.072

江西 338000 渝水区袁河街道白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胡莲娣) 新余市妇幼保健院 (李水兰)

猜你喜欢

个性化依从性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