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诊断标准下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研究

2015-07-31方和金郑杏珊李惠贤

当代医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卵巢孕妇年龄

吕 芳 方和金 郑杏珊 李惠贤 谭 宪

基于新诊断标准下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研究

吕 芳 方和金 郑杏珊 李惠贤 谭 宪

目的 对新诊断标准下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方法 资料选择进行产前检查、已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81例产妇,将其作为实验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再随机选取81名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于新诊断标准下分析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旨在寻求最佳防范措施与治疗措施。结果 实验组的高血压疾病史的比率为19.75%,年龄>35岁的比率是22.22%,体重指数超过28kg/m2的比率是61.73%,流产史的比率是19.75%,妊娠期糖尿病史17.28%;对照组的高血压疾病史的比率为2.47%,年龄>35岁的比率是6.17%,体重指数超过28kg/m2的比率是24.69%,流产史的比率是3.70%,妊娠期糖尿病史4.9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SPSS-回归-二元Logistic方法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年龄、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疾病家族史等都是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结论 针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对GDM孕妇进行定期监测体质量,血糖水平,尿酮,B超评估胎儿是否异常的全程随访跟踪管理,使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为妊娠期糖尿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改善母婴的预后结局。

新诊断标准;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

妊娠期糖尿病(GDM)即产妇妊娠之前糖代谢正常,在妊娠期间才出现的糖尿病。我国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1%~5%,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糖尿病孕妇临床经过复杂,对母儿均有较大危害,母儿的近、远期并发症较高[1]。会导致胚胎发育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感染、羊水过多,流产和早产、胎儿畸形、巨大胎儿、低出生体重儿、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低血糖等,因此,必须引起重视。本研究将81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旨在研究新诊断标准下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2年12月~2014年3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已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81例产妇,将其作为实验组。实验组产妇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0.00±4.19)岁;孕期24~28周,平均孕期(27.00±0.06)周;其中,47例初产妇,34例经产妇,所有产妇孕前并未出现糖耐量异常等症状。随机选取81例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2.00±3.53)岁;孕期24~28周,平均孕期(26.00±0.26)周;47例初产妇,34例经产妇。2组产妇在年龄、孕期、产次等一般资料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新诊断标准:根据IADPSG(2010年)提出GDM诊断的新标准,采用“一步法”进行诊断,即:(1)在妊娠

24~28周及以后,对所有尚未被诊断为糖尿病的孕妇,进行75g OGTT检查:空腹及服糖后1、2h的血糖值分别为5.1、10.0、8.5mmol/L。任何一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2)针对医疗资源缺乏地区,妊娠24~28周的空腹血糖值未超过4.4mmol/L,可暂不行75g OGTT检查。

1.3 方法 (1)对2组产妇的体质量指数、遗传病史、妊娠史、年龄等情况进行统计;(2)对比分析2组产妇各项指标的发生率;(3)妊娠期24~28周时,给予产妇服糖,并于1h后对其血糖进行测量。针对血糖超过7.8mmol/L的产妇,予以葡萄糖耐量试验,即口服75g葡萄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前1天晚餐结束后,应禁食8~14h至次日晨(最迟不超过上午9时);②试验前3天正常体力活动,正常饮食,确保碳水化合物的日均摄入量超过150g;③试验期禁烟,支持静坐;④予以口服75g葡萄糖的液体300mL,并于服糖后的1h与2h抽取机体静脉血;⑤将静脉血放置于含氟化钠的试管中,并以葡萄糖氧化酶法对血浆内葡萄糖的水平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产妇的相关指标对比 诊断后发现,实验组产妇高血压疾病史、年龄大于35岁、体重指数超过28kg/m2、流产史、妊娠期糖尿病史等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产妇的相关指标对比[n(%)]

2.2 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 采取SPSS-回归-二元Logistic方法进行分析之后发现,肥胖、年龄、多囊卵巢综合征、疾病家族史等都与妊娠期糖尿病存在着一定关系,属于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见表2。

表2 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

3 讨论

近年来,妊娠期糖尿病患病人数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妊娠期糖尿病已经发展成为当今影响妇女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的主要病症之一。妊娠期糖尿病属于妇产科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医学界普遍认为是基于遗传因素条件上,产妇受外界刺激之后,导致其患上妊娠期糖尿病。该疾病为产妇妊娠期间首次发现、发生的异常糖代谢症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产科并发症[2]。妊娠期糖尿病通常被认作糖尿病中较为独立的一种类型,多发于妊娠中期及妊娠晚期,此时,孕妇体内拮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使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随孕周增加而下降,为维持正常糖代谢水平,胰岛素需求量必须相应增加。对于胰岛素分泌受限的孕妇,妊娠期不能代偿这一生理变化而使血糖升高,而出现GDM。

随着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涨,医学界专业人士将研究重点放在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因素方面,研究发现,该病症发病率日趋升高与以下几种因素有直接关系:第一,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工作得到重视与普及,检查出许多无明显症状的患者;第二,育龄妇女存在着营养过剩的情况,加之其工作、生活压力大,运动量较少,因此肥胖比例逐年上涨;第三,新诊断标准得到推广与应用[3]。

针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医学界认为与肥胖、年龄、多囊卵巢综合征、疾病家族史等有直接关系,但该说法并不统一[4-5]。在本组研究对象中,经筛查与诊断后发现,在年龄大于35岁、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疾病家族史等因素方面,实验组显著多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肥胖、年龄、多囊卵巢综合征、疾病家族史等都是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

(1)肥胖。当今社会的生活方式多以坐式为主,加之高热量、高脂肪的大量摄入,人们极易发生肥胖问题,超重现象普遍存在。经研究发现,体重指数超过28kg/m2的妇女越来越多,而这类人群患上妊娠期糖尿病的几率也随之增大,因此可判断肥胖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之一。这就要求产妇改变其生活方式,通过控制体质量指数,达到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目标。

(2)年龄。当前,高龄初产、晚婚晚育的产妇越来越多,若产妇年龄大于35岁,其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会明显上升,因此年龄被认作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

(3)多囊卵巢综合征。该病症属于育龄妇女中的一种内分泌类疾病,会导致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以及无排卵性不孕症等病症的发生。就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妊娠期糖尿病而言,两者都具备胰岛素抵抗的特性,以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产妇在妊娠期容易患上妊娠期糖尿病[6-7]。

(4)疾病家族史。妊娠期糖尿病属于早期的2型糖尿病,如果产妇的家族谁有任何一位成员患有糖尿病,该产妇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几率会明显上升[8-9]。例如,若产妇的母亲患有糖尿病,其女儿极易患上妊娠期糖尿病,并一直循环往复下去。因此,若产妇的家人患有糖尿病,在其妊娠早期时就应当定期检测血糖,及早诊断与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高危产妇,健康教育提高育龄妇女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认识,加强育龄妇女对该病的重视,提高育龄妇女对该病早期筛查和干预治疗的依从性,最大限度改善母婴的预后情况,提升其整体生活水平。

[1] 谢幸.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5.

[2] 王秀梅.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变化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0):20-21.

[3] 薛萍,孙丽霞.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4):66-67.

[4] 莫小庆,王子莲,曹筱佩,等.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与产后早发糖代谢异常的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32(6):791-794.

[5] 叶春春,陆亦蕊,潘培芳,等.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血糖再筛查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13,20(5):684-686.

[6] 李奕,张丽君,刘侠君,等.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探讨[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3,1(6):125-126.

[7] 李璐瑶.妊娠期糖尿病40例分析[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14, 2(3):245-246.

[8] 张连英,袁彤,傅珂,等.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3(14):325-326.

[9] 郭玉岩,陈成华,赵璐杰,等.妊娠期糖尿病诊断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13,12(23):330-33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0.037

广东 528400 中山市博爱医院产科 (吕芳 郑杏珊 李惠贤)中山市人民医院急诊中心 (方和金) 中山市博爱医院病案室 (谭宪)

猜你喜欢

卵巢孕妇年龄
变小的年龄
保养卵巢吃这些
卵巢多囊表现不一定是疾病
我有一个“孕妇”爸爸
孕妇睡觉会压到孩子吗
孕妇接种疫苗要慎重
产前检查“高危”孕妇别忽视
如果卵巢、子宫可以说话,会说什么
年龄歧视
算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