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观察

2015-07-31吕小波

当代医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内科呼吸机

吕小波

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观察

吕小波

目的 对内科急诊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将内科急诊收治的150例呼吸衰竭患者均分为2组(n=75),以接受常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以接受有创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接受治疗2周后临床有效率为77.33%,对照组接受治疗2周后临床有效率为58.6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观察中有6例患者死亡,对照组有16例患者死亡,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接受治疗期间发生呼吸机相关并发症13例,对照组发生15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提高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急诊内科;呼吸衰竭;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为临床急危重症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患者在发生呼吸衰竭后如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影响患者预后[1]。目前,治疗呼吸衰竭以机械通气为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2]。本研究对应用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呼吸衰竭的效果进行评价,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就诊于洛阳东方医院急诊内科的呼吸衰竭患者150例,随机均分为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对照组(n=75)及接受有创通气治疗的观察组(n=75)。所有患者均符合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3],即动脉氧分压低于60mmHg和(或)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40mmHg。所有患者均由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41例,女34例;年龄44~71岁,平均(56.56±11.34)岁;呼吸衰竭发生时间8~612min,平均(355.35±113.68)min;Ⅰ型呼吸衰竭者39例,Ⅱ型呼吸衰竭36例。观察组,男44例,女31例;年龄43~73岁,平均(56.68±12.11)岁;呼吸衰竭发生时间10~601min,平均(351.79±111.89)min;Ⅰ型呼吸衰竭者43例,Ⅱ型呼吸衰竭32例。2组性别、年龄、呼吸衰竭时间及呼吸衰竭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法,即患者在清除呼吸道异物后,将面罩固定于患者面部,并连接呼吸机,给予呼吸机通气治疗,以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胸廓随呼吸机供气而起伏、肺内可闻及清晰呼吸音及SPO2改善为通气有效[4]。观察组则选取应用有创通气治疗,及给予气管插管,将呼吸机连接于气管插管,通气方式及通气成功判定方法同对照组。2组均于呼吸机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接受治疗2周后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以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明显好转或可脱机者为有效,以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患者死亡为无效。对比2组患者治疗主要有效率,同时对2组的死亡率进行对比。在患者接受治疗的2周时间内,分别对2组患者因呼吸机所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接受治疗2周后临床有效率为77.33%,对照组接受治疗2周后临床有效率为58.6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χ2=7.016,P=0.008)。观察组在治疗观察中有6例患者死亡,对照组有16例患者死亡,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326,P=0.021)。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2组呼吸机相关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在接受治疗2周的时间内共发生呼吸机相关并发症13例,对照组共发生15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呼吸机相关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呼吸机将指定浓度的氧气输送给患者,以达到改善呼吸衰竭患者低氧血症及氧化碳潴留状态的目的,在提高血液氧浓度的同时,也可为患者基础疾病的治疗提供条件[5]。但是不同的机械通气方式对改善呼吸衰竭患者低氧血症及氧化碳潴留状态的效果存在差异。目前,临床常用的机械通气方主要有无创及有创2种,无创通气治疗虽然可减少患者的创伤,但其通气效果不稳定,易并发胃肠胀气、局部皮肤压红等并发症[6],且其在通气过程中无法有效地对痰液进行吸除,易发生误吸。所以需要需找另一种有效的机械通气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下降,由此可知,观察组不仅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这是由于应用有创通气治疗,其虽存在有对患者存在一定创伤的缺点,但其可有效地暴露患者气道,其通气效果稳定,可有效防止无创通气过程中所发生的胃肠胀气、局部皮肤压红等并发症。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可有效地对患者进行吸痰操作,大大降低了痰液误吸的发生风险[7]。既往有研究[8]报道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可有效治疗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引起的呼衰;有创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呼衰中能够迅速而有效地纠正患者出现的低氧性呼衰;也有报道指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呼衰的效果优于无创机械通气,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任何通气模式的变化和脱机前处理都需要血氧的监测。

综上所述,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及降低死亡率,却未增加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有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提高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 杨中良,周竞崎,孙宝玲,等.呼气末正压对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11):1247-1250.

[2] 刘杜姣,薛庆亮,王鹿杰,等.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氧合指数与预后关系探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4(10):592-595.

[3] 孙治霞,韩丽华,申亚晖,等.有创机械通气不同实施时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7):767-768.

[4] 陈泽芬,陈绍会.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护理问题分析与干预对策[J].重庆医学,2010,39(6):758-759.

[5] 吴杰斌,孙迎军,金宝,等.机械通气体位变化对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8):930-932.

[6] 李翠.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重症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7):4818-4820.

[7] 周丹丹,朱宝华,张蓓蓓,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并发呼吸衰竭病人的营养风险筛查及预后分析[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4,21(3):158-160.

[8] 任庆伟,解思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气胸18例[J].山东医药,2014(28):10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0.033

河南 471000 洛阳东方医院(吕小波)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内科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