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便捷交通有未来吗?

2015-07-31重庆交通大学公共交通学者王健

运输经理世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公共交通巴士乘客

文/重庆交通大学公共交通学者 王健

互联网+便捷交通有未来吗?

文/重庆交通大学公共交通学者 王健

自出生以来,互联网不断发展并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新一代创业者依靠智能手机和对旧体制的颠覆,刮起了移动互联网的大风。过去采用电子邮件和消息工具的企业通讯,已被企业聊天工具整合各种碎片化的企业沟通和协作为一体;过去很难配置及处理的线下支付已被移动支付所取代;过去管理人员不便使用的大数据,已被商业智能软件优化,帮助用户节省时间和改进决策;传统的纸上签名已经变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数字签名;客户沟通工具使企业与用户的沟通轻易实现,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以乘客为中心的需求响应交通服务正在运输领域引发按需出行的新型商业模式。通过智能的城市交通网络,以租借和共享汽车,或乘坐巴士的方式使用车辆,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实现低能耗的短途运输,同时又补充服务公交网络没有覆盖的地区,减少总出行量,缓解交通和环境问题。

车联网的影响不仅仅是技术的,更是产业层面的。表面上的影响是,乘客手机通过“第三屏”预定交通出行服务,驾驶员或运营商通过车载装置“第四屏”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深层的意义则是信息化和汽车制造和运营业的深度融合,改变着汽车产品形态、生产方式,改变汽车控制功能和交通控制的关系,以及改变交通模式和出行方式。

如果说,传统运输企业的软件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互联网软件的机会在于变革工作本身。毋庸置疑,互联网将继续对运输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优步(Uber)等移动应用程序链接乘客和驾驶员,提供租车及共乘的服务,乘客通过发送短信或使用移动应用程序来预约车辆,还可以追踪车辆位置。滴滴打车是中国版优步,在中国当前法规体制下,用私人汽车来从事出租车或约租车服务都不合法,而采用汽车租赁公司车辆+劳务公司派遣司机的组合模式似乎就变成合法,各地运管对互联网叫车平台的判断也不相同,有的认为这是“黑车”扰乱市场(准入管制);有的认为这是利用折扣、补贴和动态定价扰乱市场秩序(运价管制),有的认为驾驶员没有获得相关资质(服务管制)。实际上,优步或滴滴打车都建立有完整记录、追踪和动态显示乘客、驾驶员和注册车辆信息、位置信息和实时状态的数据分析系统,比传统的牌照和资质许可监管更能保障乘客安全,并最大可能地控制和预防风险。

酷巴(Kutsuplus)是一种按需响应的迷你巴士服务,没有固定的线路和时间表,乘客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召唤巴士、指定自己想要上下车的时间和地点,以及支付费用,运营平台统一处理不同乘客的出行请求,自动计算出接送所有乘客的便捷路线。迷你巴士可运载9名乘客,还有足够的空间放置婴儿车和自行车。用户可以选择独享迷你巴士,也可以与其他人一起分享并分担费用,其费用比出租车便宜,但高于传统公共巴士,酷巴不是为了赶走出租车,而是为私人汽车用户提供一种替代的公共巴士服务。

中央政府对互联网的兴趣和反应要比地方运管快,国务院颁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便捷交通就是其中一项行动计划,强调通过基础设施、运输工具、运行信息等互联网化,推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便捷化交通运输服务发展,显著提高交通运输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精细化水平,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品质和科学治理能力。显然,“互联网+”便捷交通的重点不是解决互联网叫车和出租车之间的矛盾(私人交通问题),让公共交通服务更有吸引力才是要旨。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02辆(2014),城市道路已经拥挤不堪。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准备花钱的中产阶级不可能再复制美国式的汽车保有模式,在我看来,公共汽车才是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真正的未来,公共汽车的优势远大于汽车租赁或汽车共享。

汽车共享是起源于瑞士的一种短期汽车租赁形式(通常按时计费),这种租赁服务使汽车的使用更有效率,组织租车的可以是用户自己管理的机构、商业公司(公共或私人)。小型的非正式机构可能只有几辆共享车和少数共享者,大型服务机构与汽车租赁公司合作,集中在有许多潜在客户的城市地区服务,美国Zipcar公司拥有40万会员,4,400多个场所和近1万辆汽车,占美国市场份额的80%和全球汽车共享市场的一半。在美国人口密集地区(市中心,大学周边)汽车共享很容易成功,而在欧洲低人口密度和农村地区则很难提供类似服务。理论上讲,私家车共享或运营的合法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道路交通拥堵,一辆汽车共享服务的效果相当于减少15辆私人汽车。

中国乘用车年产销量已超过2000万辆,汽车保有量增加非常惊人,占用大量道路资源而使城市交通日益拥堵。让私家车在城市运输中发挥更大作用就是交通体制改革的一个领域。深圳市拟在主干道上将双向内侧车道在条件具备时改为高载客量车道(HOV),仅允许载客量超过一定人数的车辆免费通行,而其他车辆则需付费通行,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把乘用车定义为客运工具,基本的几何事实就是乘用车上每个乘客所需要的空间都远大于公共汽车,不论小型化或无人驾驶的汽车都是如此。在人口低密度郊区使用汽车没有问题,但在都市区人均空间相对较少的时候就会出现拥堵,多人乘坐出租车或无人驾驶汽车肯定会提高汽车使用空间效率,但所占用的道路空间仍然要比公共汽车大许多,再先进的技术永远无法改变这个几何事实。幻想无人驾驶汽车来取代公共交通,那就意味着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对能源安全的严重后果,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社会不良影响。

在未来的中国,什么类型的车辆将会茁壮成长?一辆个性化服务的巴士可以送人们到达任何想去的地方,满足私人汽车点到点的服务,这种新型的需求响应交通服务是精简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好机会。

公共交通学者 王健

理论上讲,任何人都无需拥有一辆汽车,政府也无需为私人汽车扩建更多的通行道路和停车场。按需出行的需求响应巴士在出行成本和便利性上优于私人汽车,并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其它交通方式结合在一个网络之中。欧洲公共交通互联网应用的按需出行模式及实践经营,美国交通领域推行的汽车共享及优步的互联网技术,都值得我们借鉴来改革中国出租车行业,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又让部分私人汽车合法运营,既提高城市车辆的利用效率,又有助于改善道路交通环境。

猜你喜欢

公共交通巴士乘客
永不堵车的巴士
植物巴士
嫦娥五号带回的“乘客”
希望巴士
城市轨道站点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分析
“风的乘客”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寒夜巴士上,两本并排的书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
二次规划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