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益肺肾、祛风化痰法防治哮喘复发的临床分析

2015-07-30蒋学良黄瑛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6期
关键词:疗效

蒋学良+黄瑛

【摘要】目的 探讨补益肺肾、祛风化痰法防治哮喘复发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者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级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根据患者热喘以及寒喘的不同分别采用补益肺肾、祛风化痰法中清养化痰以及温养化痰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控制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热喘患者以及寒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指标ACT评分上来看,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哮喘患者采用补益肺肾、祛风化痰法治疗后,能够有效减少哮喘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补益肺肾;祛风化痰法;哮喘复发;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12 【文献标识码】A

支气管哮喘病作为一种慢性反应性疾病,具有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以及用药时间长的特点。现代化医学研究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病反复发作以及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的免疫功能受到损伤,患者细胞的免疫功能低下以及体液免疫亢进,出现紊乱现象[1]。为了探讨补益肺肾、祛风化痰法防治哮喘复发的疗效,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哮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者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10~62岁,平均年龄(51.21±3.25)岁,其中热喘44例,寒喘36例;对照组男41例,女39例,年龄12~59岁,平均年龄(50.89±3.15)岁,其中热喘43例,寒喘3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病程以及哮喘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诊断标准

①所有哮喘患者均经过中医辨证属于肺肾气虚且寒痰内伏以及肺肾阴虚且痰热内蕴的症状;②寒喘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喘鸣、咯痰、色白质稀,容易发生感冒、咽痒、出现腰膝酸软以及脉弦细弱等;热喘患者临床表现为咯痰、喘鸣、色黄质黏,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痒、乏力,舌质红以及脉细数等;③排除标准为:妊娠期妇女,对药物过敏患者;能够引起哮喘或者呼吸困难的疾病患者;有严重肝肾、造血系统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无法判断疗效、不按规定用药以及资料不全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根据患者哮喘类型的不同,热喘患者采用清养化痰法,使用生地黄、药用北沙参、知母、麦冬、僵蚕、山萸肉、广地龙以及竹沥半夏配合治疗。寒喘患者采用温养化痰法治疗法,使用山萸肉、药用黄芪、五味子、僵蚕、紫河车、仙灵脾、款冬以及姜半夏配合治疗。对照组哮喘患者采用常规中医疗法,热喘患者使用药用麦冬、五味子、山药、泽泻、茯苓、熟地黄、山萸肉、丹皮等配合治疗。寒喘患者使用药用党参、麦冬、五味子、白术、茯苓、补骨脂、炙甘草等配合治疗。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中药的服用标准均为1剂/d,用水煎服200 mL,口服,2次/d。哮喘患者在30 kg以下者可以分两次进行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为了确保疗效可以重复服用1个疗程。

1.4 观察项目和疗效判定标准

①疗效: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疗效判定标准[2]如下。显效为哮喘症状没有出现复发;有效为哮喘症状明显改善,复发次数少;无效为哮喘症状无明显改善,复发次数多。②对两组哮喘患者进行哮喘控制规范测试,治疗前和治疗后各1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在哮喘复发疗效上的比较

①热喘类型:观察组40例,控制9例、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2例,控制显效率为75.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40例,控制3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控制显效率为52.5%,总有效率为80.0%。②寒喘类型:观察组40例,控制11例、显效11例、有效20例、无效1例,控制显效率为77.5%,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40例,控制5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9例,控制显效率为55.0%,总有效率为77.5%。可见,观察组在热喘患者以及寒喘患者的治疗控制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在治疗前后哮喘控制指标ACT上的评分对比

①热喘类型:观察组治疗前哮喘控制指标ACT评分为(16.15±3.28)分,治疗后为(23.15±2.19)分,对照组治疗前哮喘控制指标ACT评分为(18.25±3.19)分,治疗后为(21.04±2.41)分。②寒喘类型:观察组治疗后哮喘控制指标ACT评分为(16.28±4.21)分,治疗后为(23.09±2.19)分,对照组治疗后哮喘控制指标ACT评分为(18.19±3.65)分,治疗后为(20.98±2.52)分。从热喘患者以及寒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指标ACT评分上来看,治疗前,两组哮喘控制指标ACT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哮喘控制指标AC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哮喘病病理的核心是气流受阻,主要是通过气道慢性炎症引发的气道阻塞以及气道高反应性。肺功能控制测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哮喘病理的反应变化,及时掌握患者的哮喘严重程度。因此,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要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正规的肺功能测试,有针对性的治疗,确保疗效。补益肺肾、祛风化痰法治疗哮喘复发从哮喘病得病理性质上入手,标本兼顾。哮喘病症状有寒痰以及热痰之分,在中医临床上将其分为肺肾气虚,寒痰内伏型以及肺肾阴虚且痰热内蕴型。选用的治疗方法一种是温养化痰方法,以补养肺肾,祛风以及温化寒痰为主,另一种是清养化痰方法,以滋养肺肾,祛风以及清肺化痰为主。温养化痰方法中山萸肉可以起到益肾的作用;紫河车能够补肾纳气,黄芪主要补肺固表;僵蚕可以祛风,保证祛伏痰等[3];清养化痰方法中生地以及山萸肉可以滋养肝肾,肺肾双补;僵蚕能够祛风化痰,地龙清热熄风,通络定喘效果显著。从疗效来看补益肺肾、祛风化痰法能够有效控制哮喘的复发,治疗后哮喘复发次数明显减少,起到了很好的疗效。

本研究中,哮喘患者中热喘患者以及寒喘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临床控制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热喘患者以及寒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指标ACT评分上来看,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哮喘患者采用补益肺肾、祛风化痰法治疗后,能够有效减少哮喘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邹思捷,王志英.王志英教授运用祛风化痰法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经验[J].吉林中医药,2012,06(2):

561-562.

[2] 王志英,周学平,李国春,等.补益肺肾、祛风化痰法防治哮喘复发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5(3):421-424.

[3] 徐立然,许 立,郭立中,等.补益肺肾、祛风化痰法治疗慢性持续期哮喘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04(1):316-319.

猜你喜欢

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痈的疗效观察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旋转DSA指导下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
止嗽散联合阿斯美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