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巴尔通骨折的疗效

2015-07-30关绍锋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6期
关键词:固定

关绍锋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巴尔通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诊治的67例巴尔通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先进行中医手法复位,再进行夹板外固定治疗,利用Fernandez评分标准观察分析疗效。结果 67例患者经治疗后,优32例,良28例,可5例,差2例,其优良率为89.6%;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时间(5.7±1.2)个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巴尔通骨折,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固定;巴尔通骨折;夹板外;中医手法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

所谓巴尔通骨折是指桡骨远端关节面纵斜向断裂,多数合并腕关节脱位[1]。引起巴尔通骨折的病因大部分是由于间接暴力造成,即跌倒时手背或者手掌着地,造成暴力向上传递,且经近排腕骨撞击所引发的桡骨关节面断裂,大部分合并腕关节半脱位,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腕部肿胀,压痛显著,且腕关节活动受到限制,可存在骨擦感[2]。在巴尔通骨折临床治疗中一般采取手法复位治疗,本次研究笔者就巴尔通骨折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疗效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诊治的67例巴尔通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32例,年龄15~74岁,平均年龄(42.6±11.4)岁,其中开放性损伤27例,闭合性骨折40例,全部患者受伤原因均为跌倒。

1.2 方法

67例患者均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先进行中医手法复位,再进行夹板外固定治疗。治疗前实施X线检查或者其他影像检查,基于影像资料,结合医师自身多年治疗经验,应用手摸心会,以旋前的方式把前壁旋于前位,同时平置,由一位助手将骨折近端把持住,手术操作者把持患者患处且实施拔伸牵引,将向背侧以及桡偏的骨块按住,充分利用牵引力实施尺偏。经手摸了解复位具体情况,明确桡偏和掌侧成角并进行纠正。最后实施夹板固定,采取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夹板外固定法进行固定,以屈曲的方式固定患处掌尺。完成手法整复和夹板外固定以后应立即进行X片的复查,及时了解患者骨位改善状况,如果骨位不佳则应再次进行复位,待骨位满意以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可实施手指屈伸活动,7天后进行握拳伸指,紧握中立板立柱大约30 s,接着休息10 s后再进行练习,反复如此;14~21天后进行肩关节以及屈肘关节活动的练习;一个月后当患者骨位愈合后,逐步强化活动幅度。除此之外,还要嘱咐患者坚持每天慢步,时间一般为30 min,要求其定期到院复查,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应及时到到院就诊。

1.3 疗效判断标准

采用Fernandez评分标准对患者腕关节功能实施评分,评分内容主要包含有患者自身对于日常活动、工作疼痛情况所作评价以及医生对于患者手握力、腕关节屈伸活动情况、旋转活动情况的评价[3]。根据评分制定疗效评判标准,主要如下。无畸形或者疼痛,同时腕关节活动接近正常或者已恢复至正常,患者手握力超过正常标准值80%表示优;疼痛比较轻度,且无畸形,手握力为正常规定值70% 及以上,同时患者活动度受限表示良;存在轻度畸形或者疼痛为中度,手活动度是正常的40%~70%表示可;在日常活动以及工作中疼痛呈持续性,且比较剧烈,手活动度和正常值相比,低于其40%,且握力未发生显著改变,或者手指僵硬表示差。

2 结 果

半年随访期间,67例巴尔通骨折患者经治疗后,优32例,良28例,可5例,差2例,所获优良率为89.6%。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5.7±1.2)个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3 讨 论

根据巴尔通骨折发生机制和骨折线特点可分为两种,即背侧型和掌侧型,其中前者比较少见,是指手掌着地跌倒的时候,因手部背伸,造成桡骨远端背侧出现骨折,且骨折片大部分移位至背侧,且合并腕关节半脱位;后者在临床中比较多见,主要是指手背着地跌倒的时候,造成应力方向沿着桡骨远端向掌侧走行,且骨折片移位至掌侧,此外腕关节也会出现半脱位,曾有学者把掌侧型归纳至史密斯骨折中[4]。

巴尔通骨折作为一种常见骨折,对其施予复位治疗的标准为桡骨远端高度、尺倾角以及掌倾角正常值的恢复,须确保患者腕关节面以及下尺桡关节面没有台阶样分离以及移位。在腕关节复位中,易对复位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关节面平整性、掌倾角和尺偏角、桡骨与尺骨间相对长度,在这之中对腕关节功能恢复损害最大的一个因素为桡骨缩短。若关节面平整性较差,很容易引起关节炎。对此在巴尔通骨折整复中必须要注意关节面平整性以及桡骨远端高度[5]。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对巴尔通骨折患者应用中医手法并夹板外固定治疗,所获优良率可达89.6%,说明在巴尔通骨折临床中采取中医手法并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可提高疗效,加速患者康复。在临床实践应用时应定期进行复查,以便了解患者压垫与夹板情况,对夹板仔细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存在松动,以及骨位是否移动或者发生变化,根据检查情况对压垫与夹板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骨折断端良好对合。同时还应加强早期功能锻炼,若患者手法复位效果不理想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实施手术治疗,从而最大程度保留患者腕关节功能,缓解骨折所带来的痛苦[5]。

参考文献

[1] 任德华.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治疗Barton骨折65例[J].江苏中医药,2011,43(9):54-55.

[2] 刘树伟,黄廷荣.应用手法复位合克雷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无端骨折200例[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1):58-59.

[3] 王晓峰,张福珍.中医手法整复并夹板外固定治疗巴尔通骨折效果探究[J].医药前沿,2012,02,(3):360.

[4] 尹鹏展,王大鹏.手法整复并石膏外固定治疗巴尔通骨折[J].中医临床研究,2013,(22):88-89.

[5] 刘 杰,聂洪邵.12例外固定架治疗月骨周围脱位并桡骨巴尔通(Barton)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0):260-261.

猜你喜欢

固定
关于尺骨钢板桡骨髓内钉固定用于尺桡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磁性附着体对口腔修复中固定、咀嚼及不良反应的改善作用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针固定方法的探讨
胶管止血带和棉垫联合制成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带的临床应用
一种温度继电器焊接防错研究与应用
如何有效发挥课间操的锻炼作用
水胶体敷料在经口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鼻饲管固定改良法的临床应用
使用一次性双鼻氧管固定鼻胃管的方法
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