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2015-07-29刘劭曙

关键词:思考对策

刘劭曙

摘 要:农村先进文化建设是县域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思考;对策

1 现状与问题

洋县是一个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农业大县,地处汉中盆地东缘,北接关中,东连荆襄,南接巴蜀,独特的地理位置,千百年来汇集了关中地区的秦文化、荆襄地区的楚文化和巴蜀地区的川文化,受多样性文化影响而形成了包容兼蓄,富有自己地域特点的秦洋文化。全县辖20个镇,362个行政村,6个社区 ,总人口44万,农业人口38.5万,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明显成效,部分乡镇文化站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文物保护得到加强,农村文化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但从总体发展状况上看,县域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极不协调,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背景很不相称,与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求很不适应,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距太远,特别是村级和丘陵、山区的文化建设极度贫乏,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着十分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1.1 农村文化发展不平衡,差距日益扩大。城中村、城(镇)郊村、平川村、丘陵村、山区村的文化发展差距较大,一般说来,呈现城中村好于城(镇)郊村,城(镇)郊村好于平川村,平川村好于丘陵村,丘陵村好于山区村,文化传统深厚的村好于一般村。城中村、城(镇)郊村具有比较强的集体经济实力,在农闲时节或重大节庆日集体能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地处城东的城中村金家村和城郊巩家槽村,大力发展房地产业,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他们组织了秧歌队、自乐班、老年健美操队等,自编自演节目进行文体活动。

1.2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文化设施薄弱。由于洋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属吃饭财政,保证人头工资外,用于文体事业发展的经费非常匮乏,分配到农村文化建设的钱少之又少。向上争取中、省、市的资金,多是一些专项经费,而且杯水车薪,无法兼顾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1.3 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组织引导。改革开放后,各级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农村文化建设没能真正重视起来。各级对经济工作高度重视,落实任务,夯实责任,建立长远规划和短期目标,并进行刚性考核,对文化工作多写在文件报告上,难以落到实处。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2 主要原因

造成农村文化相对落后,农民群众文化生活贫乏的原因有多重因素。客观上与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文化环境、条件差,文化发展内在规律有关,主观上与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文化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体制机制不适应等因素也有重大关联。从深层次上看,主要有以下三点。

2.1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农民很快摆脱了极度贫穷,解决了温饱,逐渐步入小康。但总体来看,农民收入依然不高,传统的耕作方式没有根本变化,农业经营方式依然粗放,农活非常劳力费时,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弱化,农民的内外压力明显增加,而文化的繁荣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做后盾。古人云:“衣食足然后知礼仪,仓廪实而后知荣耻”,表面看是文化问题,深层次看依然是经济发展问题。

2.2 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尽管这些年在各级组织的文件工作部署、项目支持、资金投入、工作力度方面不断弱化。在抓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上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抓经济建设各级投入了绝大部分力量,层层抓落实,而对文化工作感觉可抓可不抓,见效慢。于是放任自流。表现在考核上,文化建设所占分值非常低,只要经济发展的好,往往可以“一俊遮百丑”,因而对文化工作普遍比较忽视。

2.3 体制机制不顺畅。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在县以下的乡镇、村。各种工作都需要县、乡镇、村落实,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而这三级组织实力不足,特别是县以下各级财力拮据,对农村文化建设支持乏力。乡镇文化站具体业务由县文体局指导,管理权却在乡镇,管人与管事相脱节。村级改革后人员精简,干部交叉任职,抓文化建设基本落空。

3 建议与对策

根据县域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要解决制约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瓶颈,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有关政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真抓实干,为建设和谐社会和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3.1 分类指导促科学发展。要根据各地经济和文化发展实际,分类指导,充分挖掘和发挥县域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壮大县域综合实力。一是要发挥经济实力强文化条件好的乡镇、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县建设一批文化强镇、文化强村,带动全县文化建设快速发展;二是大力扶持经济条件差、文化活动贫乏的丘陵、山区的乡镇、村,尽快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文化事业。对文化建设落后的乡镇、村要加大倾斜力度,重点抓好若干个“点”让其生根、发芽,由此带动整个“面”的工作,在抓重点的时候还要兼顾公平;三是着力引导处于中间状態的乡镇、村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质量和档次。

3.2 夯实各级组织的责任。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一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要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切实做到“六个纳入”。二要建立农村文化发展政策刚性指标。要在农村文化投入、文化工作考评、文化发展等方面设定硬性指标,要像重视农村经济工作那样重视文化工作,把农村文化工作与经济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验收,确保农村文化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3.3 构建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要加快县城文化基础设施如县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等的重建、改造步伐,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影响和带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二要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要充分发挥文化站、文化室、文化大院、自乐班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文化活动,为农民提供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和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文化服务。三要增强农村文化的造血功能。

猜你喜欢

思考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