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中国外交大战略

2015-07-28崔景明

时事报告 2015年1期
关键词:丝路一带一带一路

崔景明 王 建



“一带一路”:中国外交大战略

崔景明 王 建

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我们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 2014年11月底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

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有陆路和海路之分。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时代潮流,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新技术革命推动交通运输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以“丝绸之路”为主线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构想和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使这一古老通道重焕生机。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至此,“一带一路”构想和倡议被正式提升为国家战略。

坚持合作共赢,弘扬丝路精神

“一带一路”蕴含着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以人文交流为支撑,以互利共赢为宗旨的发展内涵。2014年6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讲话时指出,“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这一点集中阐述了丝路精神的基本内涵。

和平合作。丝路国家应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讲信修睦,真诚相待,友好相处,不断巩固政治和战略互信。中国将以建设性姿态参与地区事务,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近睦远交,使沿线国家对我们更认同、更亲近、更支持;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推动通过对话找到各方关切的最大公约数,为妥善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以经济合作为主线的全方位合作。

开放包容。丝路国家应坚持以开放包容心态看待对方,尊重彼此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尊重各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探索和实践;坚定对对方战略走向的信心,在对方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牢牢把握战略合作的大方向。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视角、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各国之间搭建起和平、增长、改革、文明的桥梁,构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市场,使各国的人员、企业、资金、技术活起来,火起来,推动建设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实现多元共生、包容共进,共同造福于本地区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互学互鉴。丝路国家应该促进文明互鉴,平等交流,用对话交流代替冲突对抗,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和谐相处;尊重其他国家的多样性,多做有利于本地区发展稳定的事情;大力开展文化交流,在学习互鉴中,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贡献;分享治国理政经验,从各自文明和发展实践中汲取智慧。

互利共赢。丝路国家应沿着互利共赢之路,追求共同发展,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使双方成为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同舟共济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携手建设命运共同体,为本地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地惠及亚洲国家;通过扩大同相关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2014年9月17日,在广西南宁举办的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新能源、高科技产品吸引着各地客商,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图为工作人员正在介绍一种可以利用垃圾焚烧发电的设备,这套广西柳州生产的设备出口到了泰国、印尼等多地。

加强“五通”建设,推动互联互通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指出,我们可从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先做起来:

加强政策沟通,即各国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本着求同存异原则,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

加强道路联通,即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在此基础上,积极探讨完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

加强贸易畅通,即丝路国家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问题进行探讨并作出适当安排,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提高区域经济循环速度和质量;探索区域性自由贸易,推进跨境自由贸易园区建设。

加强货币流通,即推广中俄等国在本币结算方面开展良好合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降低流通成本,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经济国际竞争力。

加强民心相通,即丝路国家的合作必须得到各国人民支持,应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贸易畅通是先导,道路联通是基础,政策沟通是保障,货币流通是重要支撑,民心相通是动力源泉。五通皆通之日,应是经济带建成之时。”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APEC会议上就做好互联互通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二是打通制约互联互通建设的瓶颈;三是在区域和国际合作框架内推进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用互联互通促进亚太地区人民在各领域建立更密切联系。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对“互联互通”的阐释已渐成体系。

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的讲话中指出,“互联互通”应该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应该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是生机勃勃、群策群力的开放系统。“一带一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习近平主席对加强互联互通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第二,以经济走廊为依托,建立亚洲互联互通的基本框架;第三,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第四,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开放的丝路基金;第五,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未来5年,中国将为周边国家提供2万个互联互通领域培训名额。

健全发展机制,促进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外交战略的实施需要在一定的机制下运行,这些机制包括实施的原则、方向、目标、步骤等。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商,就是集思广益,好事大家商量着办,使“一带一路”建设兼顾双方利益和关切,体现双方智慧和创意。共建,就是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双方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持之以恒加以推进。共享,就是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世界人民,打造国家间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规划好方向和目标,构建合作格局。首先,确立合作主轴,深化合作主轴领域全产业链合作,构建互惠互利、安全可靠、长期友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其次,夯实合作基础,确立合作重要领域,推动相关的制度性安排;再次,选准合作的突破口,不断提升合作层次,脚踏实地,争取早期收获。

点线片依次推进,促进区域合作。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提出“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4年11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强调要做好“一带一路”总体布局,尽早确定今后几年的时间表、路线图。首先,抓住关键的标志性工程,重点是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有利于沿线国家民生改善的项目。其次,以创新思维办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最后,统筹协调好各方关系,形成合力。

加强人文交流,增进国家友谊。“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基础。”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促进我国同沿线国家教育、旅游、学术、艺术等人文交流。利用各种交流发展机制,举办丝路国家间友好交流活动;促进青年、智库、议会、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等的友好交流,开展互办艺术节等文化交流活动,鼓励青年学生赴对方国家留学交流;加强旅游、航空、新闻出版等领域合作;交流发展经验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动文化交流机构互访,开展对口合作。

由中国政府贷款新建的电网,助推中亚区域电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形成。图为工人们在特变电工厂区内组装变压器产品。

“一带一路”的意义与前瞻

有利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建设“一带一路”是党中央、国务院统揽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构筑了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平衡改革开放总体呈现的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拓展了对外开放的辐射面和对外交往的领域。

有利于推动区域合作,走向共同繁荣。“一带一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机制,使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利用地缘相近、人文相通的优势,实现经济、贸易互补。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将率先受益,实现相关国家的共同繁荣。

有利于增强中国实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据中国经济网数据,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过去10年,中国与沿途国家的贸易额年均增长19%。“一带一路”构想与“中国梦”的理念是相辅相成的,与“新型大国关系”一起填补了“中国梦”在外交领域的空白,是“中国梦”战略的合理延伸。

从未来发展态势看,建设“一带一路”既有利于我国西部开发,实现产业升级,又使沿海地区更加便利地开展全球贸易;既加强了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又开拓了国际市场,为国内产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一带一路”将解决中国过剩产能的市场资源获取、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这三个重要的战略问题,将是我国未来十年的重大政策红利。

(作者分别为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合肥工业大学讲师)

本栏责编:张亮

E-mail: kzl1983@126.com

猜你喜欢

丝路一带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丝路梦
丝路
梦丝路
丝路谣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