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勒泰地区牧区水利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和发展潜力

2015-07-25秦学兵

陕西水利 2015年1期
关键词:灌溉面积饲草料牧区

秦学兵

(新疆阿勒泰地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新疆 阿勒泰 836500)

1 牧区水利开发利用现状

截至2010年底,全地区共建成水库61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10座、小型水库48座,总库容达10.84亿m3;兴建各级渠道20704km,其中干、支、斗渠防渗长度6991km,修建各种排水渠8249km;引水渠首267座,扬水站168座,井有257座,配套各类建筑物34822座,年总引水量达24.43亿m3。

根据阿勒泰地区最新统计,2010年全地区共有灌溉面积370.5万亩,其中饲草料地面积80.04万亩。根据计算,2010年生活用水总量为0.26亿m3;牲畜用水总量为0.31亿m3;工业用水总量为1.21亿m3;灌溉总用水量为20.68亿m3,全地区生活、生产总用水量为22.47亿m3。各县(市)现状年各业用水量见表1。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牧区饲草料地试点项目建成后,由于项目区内土地、草场承包等原因,示范区土地使用权属牧民所有,采取政府扶持引导,部门参与支持,牧民自主经营管理模式。在种植中,政府对种植结果进行协调、监督执行,但效果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1)由于饲草料基地建设滞后,天然草场长期超载过牧,目前理论载畜量已有所下降,而实际天然草场载畜量已到达643.12多万斗标准畜,超载一倍还要多,致使天然草场的80%出现了退化和沙化,产草率下降30%~50%,已造成地区50%以上的国土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是当前影响我区生态环境的头号问题。

(2)由于投入牧区灌溉饲草料地建设资金有限,牧区水利试点项目投入太小无法形成集中连片的规模效益,形成了定居牧民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对于新疆这样一个靠地表径流,长距离输水实施灌溉的牧区,只有集中连片规模建设才能产生规模效益,也才能实现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目标。

(3)牧民从游牧生活过渡到种植业生产,牧民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但由于生活习惯等原因,靠天养畜,逐水草而居游牧的生活习惯未得到根本转变,加之对于作物种植、田间管理十分陌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需要下大力气重视开展技术培训、节水技术推广等工作。

(4)牧区水利建设涉及多部门,仅明确水利设施的建管法人和业主,要实现项目的整体推进和综合效益目标有很大困难,如何组建项目区业主,建立有效的项目运行管理机制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5)牧草种植、畜牧措施滞后于水利建设,一是部分领导对牧区水利建设的“双赢”目标理解不够,实施草场围栏、封禁等项目时,未能和牧区水利及饲草料地建设对应起来,实行“对等置换”,二是种植水平落后,田间种植管理粗放,饲草料单产偏低。

表1 各县(市)现状年各业用水量 单位:万m3

表2 阿勒泰地区各县、市现状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表

(6)缺乏后续管理及维修资金,使工程无法得到全面维护。

3 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2010年全地区共有灌溉面积370.5万亩,其中饲草料地面积80.04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21.61%。全地区节水面积为146.84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39.63%。灌溉饲草料地面积中节水面积12.52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3.38%,说明灌溉饲草料地节水比例偏低,同时也说明仍有很大的节水潜力。

现有灌区大多数均为常规节水灌区或者部分常规节水灌区(吉木乃诸小河灌区除外),部分常规节水灌是指干、支、斗部分防渗,没有全部防渗,水利用系数为0.41~0.45,灌溉定额在730m3/亩~810m3/亩,至规划水平年70%灌区采用滴灌的灌溉方式,水利用系数为0.64~0.75,灌溉定额在400m3/亩~500m3/亩,节水的潜力巨大。

4 规划建设目标

(1)生态保护目标

创造必要条件,至2020年实现规划水平年24407户、115104名牧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定居,牲畜采用半年舍饲、半年放养的模式,依靠天然草地的自然修复功能,使14763.58万亩天然草地得以保护和恢复,使7681万亩荒漠冬草地全部退牧还草,实行永久禁牧,使其覆盖度由现状的5%-10%,逐步恢复到天然状况;使5103万亩春秋荒漠的草地放牧时间由原来的155天缩短为93天,同时将该草地的理论载畜量从324.2万羊单位下降至223.58万羊单位,使2041万亩草地得以休养休息,牧草得以繁延复壮;使1677万亩高山夏草地的载畜量从695.65万羊单位,减少到447.2万羊单位,使603.72万亩草地得以恢复。彻底改变天然草地超载过牧状况,实现“水-草-畜”平衡,使阿勒泰地区的草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

(2)畜牧业发展目标

①“夏秋放牧,冬春舍饲”模式:夏秋合理利用天然草地有序放牧,冬春实施定居舍饲圈养。合理配置人工草地,实现村落式定居,大力发展高效畜牧业;

②“生态搬迁,异地安置”模式:对受水土资源容量制约,在水土开发条件好的区域集中适度开发,异地安置,进行多种经营。

到2015年,牧区有牲畜数649.55万标畜,牲畜牲畜出栏率提高到70%,草原畜牧业实现良性循环。

到2020年,牧区有牲畜数652.85万标畜,牲畜牲畜出栏率提高到80%。

通过以上模式,草原畜牧业实现由单纯数量型向效益型的转变。地区牧民初步达到小康水平。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草原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方向发展,逐步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3)水资源保障目标

近期加强牧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依托已建和在建水利骨干工程,加强配套工程设施建设;节水、配套、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挖掘灌区现有水资源潜力;新建一批中小型骨干工程,为发展人工草料地提供供水保障。

到2020年,实现“草畜平衡”、“水土平衡”,新建饲草料地全面普及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健全良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起适应草原生态保护和牧区经济发展需要的水利支撑体系,基本实现牧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以水资源和草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支持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5 结论

阿勒泰地区水资源量丰富,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水质良好。截至2010年底,全地区共建成水库61座,配套各类建筑物34822座,年总引水量达24.43亿m3。

由于饲草料基地建设滞后,天然草场长期超载过牧,目前理论载畜量已有所下降,加之投入牧区灌溉饲草料地建设资金有限,牧区水利试点项目投入太小无法形成集中连片的规模效益,形成了定居牧民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对于新疆这样一个靠地表径流,长距离输水实施灌溉的牧区,只有集中连片规模建设才能产生规模效益,也才能实现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目标,牧区水利建设涉及多部门、仅明确水利设施的建管法人和业主,要实现项目的整体推进和综合效益目标有很大困难,如何组建项目区业主,建立有效的项目运行管理机制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截至2010年全地区共有灌溉面积370.5万亩,灌溉饲草料地面积中节水面积12.52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3.38%,说明灌溉饲草料地节水比例偏低,同时也说明仍有很大的节水潜力。※

猜你喜欢

灌溉面积饲草料牧区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反刍动物饲草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饲草料产业体系构建的瓶颈与突破
浅谈发展饲草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节水灌溉面积
灌溉面积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
河南省2014年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