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澴潭水文站“07·7”洪水调查

2015-07-25马红兵

陕西水利 2015年1期
关键词:随州市洪峰流量水文站

马红兵

(湖北省随州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湖北 随州 441300)

1 概况

1.1 流域概况

涢水又名府河发源于湖北省随州市境内的大洪山双门洞,流经湖北省随州市所辖的随县、曾都区、广水市和孝感市所辖的安陆市、云梦县、孝南区,在孝南区卧龙镇饶家老屋与澴水汇合称为府澴河,于武汉市甚家矶注入长江。涢水干流河段长281km,集水面积9039km2,干流河道坡度0.4‰,河流平均高程154m,干流弯曲系数0.4。涢水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上游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mm。

1.2 水文站网

涢水上游现有水文站一处,即澴潭水文站,在湖北省随州市随县澴潭镇玉石村。地理坐标东经113°02′24〃,北纬31°29′24〃。澴潭水文站为涢水上游控制站,集水面积804km2。该站1955年4月由湖北省水利厅设立,1966年上游2km处兴建澴潭中型水库,1970年上游22km处兴建大洪山大型水库,使该站受水利工程控制。该站观测项目有降水、水位、流量,控制流域内有配套雨量站6处,分别为:长岗、大洪山、红光、夹沟、石板山、澴潭。

1.3 测站特性

澴潭站以上涢水河床为沙砾卵石结构,两岸为山地,耕地较少。澴潭站基下80m处为澴潭电站引水闸,常年引水发电;基下200m左右有一实用堰型滚水坝,受滚水坝控制,河道水位流量关系稳定。1979年通过了对澴潭水库电站及滚水坝出流的率定分析,1980年1月改为观测上游库内水位,1988年滚水坝坝下流量停测,2000年电站出流采用率定的综合效率系数曲线推流,滚水坝采用率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流。

2 降雨实况

2007年,随州市6月18日入梅,7月26日出梅,梅雨期共发生六次暴雨过程。

第一次发生时间为6月18日~19日,随州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因前期流域土壤干旱,本次降雨未产生有效径流。

6月26日~27日,持续2日的小到中雨天气。

第二次发生时间为6月29日~7月2日,随州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暴雨中心有2个,澴潭站以上流域正好位于此次暴雨区域内。由于前期流域土壤含水量已饱和,本轮强降雨使涢水流域发生全流域性中等洪水。强降雨历时三天,澴潭站以上流域平均累计降雨量为242.3mm,大洪山站累计降雨量为310.7mm。降雨量呈上游大下游小,分布较为均匀的特点。

3 洪水过程

本次洪水为连续降雨和水库水位居高不下共同作用的结果,据该站实测坝上水位显示,受6月18日~19日、6月26日~27日及6月29日~7月2日降雨影响,澴潭水文站坝上水位逐渐上涨。6月20日最高洪水位达到94.10m,6月26日回落到92.95m;6月27日有一次涨水过程,21时达到最高洪水位93.53m,29日回落到93.19m;6月30日有一次大的洪水过程,最高洪水位为96.00m,7月1日回落到93.60m;7月3日1时坝上水位再次起涨,起涨水位93.98m,10:36出现最高洪水位96.65m,峰顶水位持平42分钟,水位最大涨率0.51m/h,水位涨幅2.67m。持续到7月5日1时后,洪水基本落平。

本次洪水造成随州市西南部大范围洪涝灾情,贯穿澴潭镇的随洪公路被洪水冲毁,经抢修后交通恢复。

3.1 洪水调查河段和断面的选取

根据本站的实际情况,洪水调查河段选在基下2000m处的原测验河段,该河段顺直,河床由沙卵石组成,左岸为高地,漫滩部分有竹林,右岸为人工河堤。本次洪水接近右岸堤面,故选取该河段。

原测验河段的基本水尺断面和比降上、下断面(分别距原基本水尺断面95m和165m)保持较好,现仍有水尺桩。由于比降下断面左岸有深潭,测量极为不便,代表性较差,故将原基本水尺断面设为比降下断面,原比降上断面设为比降中断面,在原比降上断面的上游105m处另设比降上断面。

3.2 洪水调查测量情况

本次洪水调查测量时间为1天,引据点基A为该站基本水准点,冻结基面高程88.629m,位于站房门口附近,距离调查断面200m左右。

本次调查由本站值班人员万顺锋分别在比降上、中、下断面的右岸确定了三个洪痕点,洪痕可靠,代表性好。比降上、中、下断面洪痕点的高程分别为86.49m、86.37m、86.28m。

3.3 采用恒定非均匀流流量公式推求洪峰流量

根据《水工建筑物与堰槽测流规范》(SL537-2011)比降-面积法测流第7.8.2条,洪水峰顶和水流平稳期,河段顺直,仅断面沿程收缩或扩散引起的恒定非均匀流时,流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Qs——恒定非均匀流流量,m3/s;

Au、Al——比降上下断面过水面积,m2;

G——重力加速度,取9.81,m/s2;

L——比降上、下断面间距,m;

S——水面比降,10-4;

ξ——断面沿程收缩或扩散系数(收缩取负号,扩散取正号),收缩时可取ξ=0;断面突然扩散时可取ξ=0.5~1.0;逐渐扩散时可取ξ=0.3~0.5;

A——动能校正系数,与断面流速分布有关,断面较规则区段宜在1.05~1.15;

K——测验河段平均输水率。

本次洪水调查断面沿程收缩系数ξ取0,动能校正系数a取1.15。

测验河段平均输水率的计算根据《水工建筑物与堰槽测流规范》(SL537-2011)比降-面积法测流第7.8.8-2条,当测验河段过水断面面积变化不均匀,上、中、下断面面积差异较大时,测验河段平均输水率计算公式为:K=(AuRu2/3+2AmRm2/3+AlRl2/3)/4n。式中Am为比降中断面过水面积,m2;Ru、Rm、Rl为比降上、中、下断面的水力半径,用平均水深代替,m;n为河段糙率。

河段糙率n的采用:收集澴潭水文站往年在该断面的实测流量成果表,整理1956~1980年期间有观测糙率的流量资料30次,经点绘水位与糙率关系曲线,查得水位为86.37m时,糙率n=0.034。

根据以上分析及各参数的采用,计算本次洪峰流量为1135m3/s。

4 实测洪峰流量

7月3日澴潭水文站洪峰流量主要由涢水最大支流双河及区间汇流而成,涢水干流受大洪山水库控制,溢洪流量不大。按照澴潭水文站1955至2007年各年最大洪峰流量独立选样,采用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适线法,将历史洪水调查流量成果1931年2040m3/s和1954年2380m3/s作为特大值处理并参入分析计算。经计算均值为402m3/s,n=55,CV=0.90,CS/CV=2.5。用实测洪峰流量1080m3/s,查理论频率曲线可知,本次洪水的洪峰流量重现期为20年一遇。

5 结语

本次洪水调查,包括搜集资料、河道踏勘、调查河段和断面选定、洪痕调查和评定、洪痕水准测量、河道简易地形图测绘、河道纵横断面测量、糙率n值的确定、比降-面积法推算洪峰流量等,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逐项进行。通过洪水调查,用比降-面积法推求的洪峰流量1135m3/s与本年实测洪峰流量1080m3/s相差55m3/s,相对误差为5.1%,满足规范要求。本次洪水调查的洪峰流量成果可靠。※

猜你喜欢

随州市洪峰流量水文站
随州市民宗委命名24个“民族团结之星”经营户
随州市命名表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经营户
金沙江坝下水文站中泓浮标系数稳定性分析
湖北省随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向市民宗委赠送锦旗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水文站缺测资料插补展延实例分析
随州市羊布病综合防控净化措施的探讨
无定河流域洪峰流量的空间变化统计分析
铁力水文站水文特性分析
清流河滁县站历年洪峰水位洪峰流量趋势分析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