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河口水利枢纽泄洪消能布置优化

2015-07-25周春选

陕西水利 2015年1期
关键词:水舌表孔底孔

赵 玮 周春选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01)

1 工程概况

三河口水利枢纽是陕西省内跨流域调水工程——引汉济渭工程的两个水源工程之一,是整个引汉济渭工程的调蓄中枢,工程等别为Ⅰ等工程,工程规模为大(一)型。枢纽地处汉中市佛坪县与安康市宁陕县交界的子午河中游峡谷段,在椒溪河、蒲河、汶水河交汇口下游2km处。坝址处属秦岭山脉典型峡谷区,河谷宽度50m~100m之间,河谷狭窄,坝址岩体主要为变质砂岩夹薄层结晶灰岩,河床砂卵石覆盖层厚6m~8m,地质条件较好。

三河口水利枢纽拦河大坝为碾压混凝土抛物线双曲拱坝,最大坝高145m,坝顶宽9m,坝底厚37m,坝顶上游弧长500.9m。水库正常蓄水位643.0m,水库总库容 7.1亿 m3,调节库容 6.5亿 m3,枢纽500年一遇设计洪水下泄流量6610m3/s,2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下泄流量7580m3/s,50年一遇消能防冲下泄洪水流量为4560m3/s。

2 泄洪建筑物布置

三河口水利枢纽坝址区河谷狭窄、岸坡陡峻,参考国内已成高拱坝泄洪建筑物的布置,结合本工程泄洪流量大、泄洪水头高、泄洪功率大的特点,经多方案研究比选论证,设计采用“坝身分层出流、水垫塘消能”的布置型式,泄洪落水区沿着河道纵向拉开,又有横向的扩散,采用分散泄洪、分区消能。坝身泄洪采用表孔+底孔泄洪布置,表孔作为主要泄洪设施泄洪,底孔除了承担泄洪任务、在施工期参与导流外,同时具有在特殊情况下放空水库的功能。

泄洪表孔的布置尽可能利用主河床段宽度,3孔布置,孔口尺寸为15m×15m(宽×高,表孔堰顶高程628.0m,最大泄洪流量6020m3/s,与底孔联合可宣泄2000年一遇洪水。

泄洪底孔采用2孔左右对称布置,可有效地分担泄洪任务,特别是工程运行期宣泄常遇洪水,运行安全可靠。底孔进口高程550.0m,孔口尺寸4m×5m(宽×高),能有效分担表孔的泄流压力,其最大泄洪流量1560m3/s。

表1 近年来建设的碾压混凝土拱坝泄洪能量比较表

为使枢纽下泄洪水能够充分消能,减轻水流对坝脚及下游河床和两岸坡的冲刷,保证大坝和边坡稳定安全,在大坝下游设置宽70m、长200m的消力塘,在下泄洪水消能区形成人工水垫塘,保证下泄洪水的效能效果。

3 泄洪消能布置优化研究

三河口水利枢纽由大坝(坝身设泄洪放空系统)、坝后引水系统、抽水发电厂房和连接洞等组成,承担调蓄水量、供水、抽水、发电和防洪等任务,枢纽功能多、布置复杂。拦河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高拱坝,在国际、国内同类大坝中高度位居第二、大坝泄洪流量和泄洪功率均居第一(见表1)。

根据枢纽坝址处地形、地质条件,结合枢纽功能和建筑物多,经过比较和论证,枢纽采用坝身泄洪是合理、经济的。由于泄洪建筑物布置集中、河谷宽度狭窄,表孔和底孔下泄水流落差大、落点集中,甚至叠加,使得下游水垫塘内水流消能不够充分,入射水流流速大,对水垫塘底板冲击力大,影响水垫塘的结构安全。因此,必须研究有效方式,优化泄洪效能建筑物体型,使得下泄水流在空间上尽量均匀分散落入水垫塘内,消能更充分,同时降低水垫塘底板压力。

3.1 表、底孔泄量分配

泄洪建筑物泄量分配,对水库枢纽的运行、效益和消能效果等均有较大型影响。三河口水利枢纽表、底孔泄量分配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宣泄常遇洪水时,优先开启底孔泄洪,宣泄大洪水时,先将底孔全部打开,表孔局部或全部开启泄洪。因此,底孔泄洪能力的大小选择成为关键,设计通过对不同孔数和孔口尺寸的经济技术综合比较,一是考虑碾压混凝土拱坝坝体填筑要求,不宜出现较大孔口影响坝体结构安全和施工进度;二是底孔独立泄洪时水流对水垫塘底板的冲击压力不能过大,不能超过其允许值;三是底孔尽可能增加泄量,分担表孔泄洪压力,同时也能够在施工导流期和特殊情况下放空水库有足够的过流能力。通过多方案研究比选后,确定表孔和底孔泄量分配如表2,和国内同类工程底孔占总泄量15%~40%相比,底孔泄量分配合理。

3.2 表、底孔体型优化布置

许多拱坝枢纽坝泄洪采用表孔大差动齿坎,底(中)孔窄缝扩散,表、底(中)孔分层出流,使得下泄水舌落水位置互相错开,消减射流的集中强度,并在下游设水垫塘来集中消杀下泄水流能量,工程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既安全又经济的泄洪消能方式。三河口水利枢纽泄洪功率高达7923MW,采用上述方式后,仍然不能满足要求,需进一步分析研究,进行体型优化调整。

经分析研究,对表、底孔体型设计进行了多次优化调整,并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验证。最后布置体型根据下泄水流水舌落点,对3孔泄洪表孔的体型进行了优化,即左、右表孔出口进行了采用设置大俯角跌坎加分流齿坎的形式,中表孔采用横向扩散的舌型挑坎。其中,左表孔坎槽宽度均为7.5m,齿槽俯角45°,齿坎反弧半径20m,挑角0°,齿坎出口高程611.17m,齿槽末端加设舌形折坎,出口高程602.89m;右表孔坎槽宽度均为7.5m,齿槽俯角10°,齿坎反弧半径18m,挑角10°,齿坎出口高程611.70m,齿槽末端末端加设舌形折坎,出口高程603.31m;中表孔采用舌型扩散挑坎,宽度15m,末端为圆弧+折流挑坎,挑坎反弧半径20m,起挑角度为32.5°,同时左侧边墙向外各扩散,末端宽度增大至16.5m。

表2 三河口水利枢纽坝身表、底孔泄量分配表

图1 三河口水利枢纽泄洪建筑物布置简图

图2 三河口水利枢纽校核洪水工况水位水舌轨迹简图

两个底孔相间布置在三个泄洪表孔中间,孔口尺寸4m×5m(宽×高),出口采用带跌坎的窄缝挑流消能工,挑坎高程为549.0m,为了避免水舌向心集中,窄缝收缩采用不对称式宽尾墩,内侧收缩1.75m,外侧收缩1.25m,内侧收缩角大于外侧,收缩段长度为5m,收缩比0.4,见图 1。

4 模型验证

4.1 水流归槽及流态

根据水工模型试验成果,在泄洪表孔全开运行时,边表孔水舌分为上、下两层,中表孔则为单层横向扩散水舌,各层水舌挑距各不相同。中表孔水舌最高,挑距也最远,横向扩散宽度几乎与水垫塘底宽相同;左、右表孔水舌挑距稍近,位于中表孔水舌之下,扩散宽度各占水垫塘的一半左右。各股水舌落水位置互相错开,挑距均不相同,有效对下泄洪水进行了空间分散。

底孔在宽尾墩的作用下,底孔水舌呈直线纵向拉开,侧面呈扫帚状各水位下水舌挑距相差不大,可见水舌外缘挑距135m左右,内缘挑距25m左右,纵向入水长度约110m,两孔水舌接近平行,没有产生向心集中现象,见图2。

4.2 水垫塘底板压力特性

泄洪底孔出口采用不对称宽尾墩的形式,中表孔采用横向扩散的舌型,左、右表孔采用大俯角跌坎加分流齿坎的措施,通过设计和水工模型试验的验证,该布置形式有效将下泄水流切割为不同挑射角度的水舌,控制水流落入消力塘预定位置,大大降低了水垫塘内的动水压力。经试验,在各种运行工况下,该方案水垫塘底板最大冲击压力10.5×9.81kPa,小于规范建议的15×9.81kPa压力的要求;在设计洪水工况下水垫塘底板脉动压力强度最大值61.74kPa,其余工况均小于60kPa,与国内同类工程相当。

因此,在各种运行工况下,枢纽泄洪时,水流对消力塘底板压力均满足受力要求,枢纽泄洪安全的,消能是充分的。

5 结语

三河口水利枢纽大坝为碾压混凝土双曲高拱坝,是目前国内在建碾压混凝土拱坝第二高坝,枢纽泄洪总功率7923MW,居国内第一,工程任务多,建筑物布置复杂,坝址区内河谷狭窄,岸坡陡峻,设计采用坝身表、底孔平面相间布置、联合泄洪的方式,坝身表孔和底孔泄洪按照纵向分层拉开、横向单体扩散、总体分散归槽的原则和方法,通过表、底孔的体型优化调整,保证了枢纽泄洪消能安全。这与与其他类似工程既具有相似的地方,亦具备自己的独特之处,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泄洪效能设计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参考。陕西水利

[1]朱伯芳,高季章,陈祖煜,厉易生.拱坝设计与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2]李瓒、陈兴华、郑建波,王光纶.混凝土拱坝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3]艾克明.拱坝泄洪与消能的水力设计与计算 [M].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

[4]肖兴斌,袁玲玲,等.高拱坝泄洪消能防冲技术发展与应用评述 [J].水电站设计,2003,19(1):59-63.

[5]周钟,沈文莉,黄庆,等.溪洛渡水电站坝身泄洪消能布置 [J].水电站设计,1999,15(2):5-13.

猜你喜欢

水舌表孔底孔
燕尾挑坎挑射水流数值模拟
三维挑流水舌及其碰撞的LBM数值模拟研究
金沙水电站泄洪消能设计研究
表孔位置对弧门支承结构应力的影响研究
白鹤滩水电站大坝首个导流底孔顺利封顶浇筑
基于子模型法的高拱坝导流底孔预应力闸墩三维有限元分析
两底孔交替导流在水电站大坝修复改造中的应用
亭子口水利枢纽表孔弧门及液压启闭机的安装
泄洪洞出口扭曲斜切挑坎挑流数值模拟
精彩瞬间 宏大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