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身体亚健康

2015-07-23关小舒

科学家 2015年3期
关键词:亚健康身体运动

关小舒

关于“伪科学”的那点事儿 十几年前,一位中医首次提出了“亚健康”这一概念,用来借指一种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进而提醒人们关注身体状况,预防疾病发生。

“亚健康”被定义为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就有可能会引起身心疾病,因此又有“次健康”“灰色状态”等称谓。

这个概念提出后在国内产生了巨大反响,很多媒体和专家开始关注这一话题,人们也开始更加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但同时,也有一些制药商抓住机遇,开始打着“亚健康”的旗号推销各种保健品。于是乎,这个概念在“火遍全国”的同时,也被推上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十几年后,在人们都普遍接受了这一概念之时,一些媒体又突然话锋一转,攻击起这个概念的“伪科学”性,甚至还为此专门制作了专题“证明”这一概念的不合理,原因有以下几点:这个概念是中医提出的、只在国内盛行,这个概念只让中医和保健品商家受益、广大群众只是变得更容易被忽悠,顺便,还大书特书地黑了中医一把。当然,这些对“亚健康”是否为伪科学、中医是否靠谱的争论无疑又激起了千层浪。

由于所谓的“亚健康”症状本身病因不清、难以定义,因此很难用一个直接、明确的词语来定义,而是否存在所谓的“亚健康”状态、究竟何种状态才可以被归纳为“亚健康”范畴,似乎也存在着诸多争议。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人从所谓的健康状态发展到疾病状态都会有一个过程,不同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西医,中医主张的是调理身体、关注健康以及疾病的预防,因此用这样一个表示临界的词汇来提醒人们关注个人身体状况似乎也没什么不可,毕竟,这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二元逻辑世界。

虽然说科学永远走在接近真理的道路上,这个较新的医学概念存在争议也很正常,但拿着讨论“亚健康”概念是否是伪科学的幌子来不负责任地随意指责,难免给人一种“中医高级黑”的嫌疑。与其说亚健康是中医杜撰出来的伪科学和中国特色,倒不如说国人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是普遍的现象。或许我们该关注的不是一个词语的合理性与否,而更多的是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毕竟,健康这种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将“自觉不爽、检查无病”的“奇怪”状态命名为亚健康,进而引导人们更加关注身体状况,又有什么不可呢?

你是否也在远离键康的路上?

饮食不合理、睡眠不足、缺乏锻炼、压力过大、过度劳累、长久的不良情绪……以上任何一项因素都会让你离健康的身体状态越来越远,但不幸的是,上述不良因素全都占齐了的人似乎也不在少数。不要把年轻当成放纵的资本,也不要拿“没什么病”当做不注意身体的理由,很多时候,你与疾病只是一墙之隔。

曾经的一份《中国人健康大数据》让人们再次对国人的健康问题产生了担忧,其中白领一族的身体状况更是不容乐观。据统计,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大国,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因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其中尤以年轻白领居多。

据相关统计显示,白领阶层中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高达90%,10小时以上的占62.3%,超过12小时的占20%,而中国白领平均每周的运动时间却只有2.61个小时。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一再被压缩的运动时间,导致越来越多白领脱离了健康的“轨道”,接近六成的主流城市白领人群都处于过劳状态。而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数据也显示,中国内地城市35岁至50岁的高收入人群中,生物年龄平均比实际年龄衰老10年,健康状况明显降低。至于那些关于每多少秒就有多少人罹患癌症或者死于某某疾病的数据,似乎不用说明具体数值,光想想就足以让人不寒而栗了。

有意识地进行健康管理或许才是强调亚健康概念的人真正想要提倡的,关注健康并不是一种危言耸听或者草木皆兵的行为,而是提升你的生活品质与身体素质的必要手段。目前,无论是国人的健康管理意识还是国家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还都处于发展初期,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的障碍。

所谓健康管理,是指基于健康体检结果,建立专属健康档案,给出健康状况评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处方),据此,由专业人士提供一对一咨询指导和跟踪辅导服务,使客户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等多个角度得到全面的健康维护和保障服务。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少疾病病因主要不是生物因素引起的,而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引起的,这种新的医学观念被称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管理就是运用信息和医疗技术,在健康保健、医疗的科学基础上,建立的一套完善、周密和个性化的服务程序,其目的在于通过维护健康、促进健康等方式帮助健康人群及亚健康人群建立有序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风险状态,远离疾病;而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则通过就医服务的安排,尽快地恢复健康。

显然,在我国,这种“高端”的概念目前仍只适用于经济收入较高的人群,而健康管理市场的混乱也使得国家无法就健康管理制订配套政策,除部分社区或中小医疗机构参与外,没有一家真正的国家级大型医疗机构在研究健康管理技术模式问题,这也让我国的健康管理产业前景不明。在这样的状况下,民众似乎只能依靠自己的意识和能力来对自身健康进行自主管理,但健康管理并不等同于吃保健品,也不单单只是做个体检这么简单。

信广告?不如去慢跑!

在中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虽然国民健康管理意识逐渐提高,但随之提高的并不是人们的健身意识,而是保健品的销量。且不说那些被说得天花乱坠的保健品究竟是否有效,也不说长期吃各种功能的保健品是否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单从经济效益来讲,花大价钱买那些效果玄而又玄的东西,倒不如抽点时间做些肯定有益处的运动。说得难听点,基本上,任何以改善亚健康状况为名推销保健品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早在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了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宣言,因为缺乏运动是造成多种慢性病的四大主要原因之一,能够直接导致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以及肥胖等健康问题。而运动健身则是公认的控制慢性病最重要的、简单而有效的手段。世界卫生组织的另一项统计数字也表明,全球每年有200万人死于因“身体缺乏活动”而导致的疾病,发表在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的一项研究结果还显示,与那些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相比,空闲时间不去运动的人,在生物学意义上平均要衰老10岁。

虽然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的锻炼时间有所增加,但所占比例还是与一些西方国家有较大差距。曾经有调查显示,中国人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仅为28.8%,不到三成,而大部分人把不参加锻炼的原因推给了“没时间”。

虽然与一些西方国家相比,大部分中国人的工作时间都相对较长,但所谓“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想动,就总会找到合适的方式。与其说是时间的问题,倒不如说是意识问题。没有真正意识到锻炼的必要性,才是国人运动时间少的根本原因。

在很多西方国家,运动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起床后运动一小时,是很多人迎接新一天的方式。在日本,孩子放学后都会留校参加体育运动,而日本国民参加体育运动的比例更是达到了82.3%,大部分人的体育锻炼习惯都会持续终生,真正体现了“生命在于运动”的名言。而美国人对健身的热衷,就像中国人热爱美食一样,只不过,前者会让你更健康,后者则会让你发胖。在澳大利亚,情侣们约会的内容不是像大部分中国人一样去餐馆吃上一顿,而是相约去跑步,他们认为只有在运动中,才能显示自己的魅力。

没时间并不能成为不锻炼的借口,锻炼也并非只有去专业的健身馆才能实现。只要想办法动起来,你的身体就总会比坐着不动强。比如坚持多站少坐,多爬爬安全的楼梯、少坐“危险”的电梯,认真做做家务,下班后少坐两站地铁、走路回家,亦或者在家做做健身操,任何一种运动都可以让你的身体燃烧起来,而运动带来的改变,则是即刻发生。

运动:好处多到你想不到

“生命在于运动。”法国作家伏尔泰的这句至理名言,贴切地描述了运动与人体之间的密切关系。保持活跃的生活状态,是我们改善身体状况必做的头等大事,其实,也是我们大部分人很容易做到的。

研究表明,定期运动不仅能够降低罹患或死于心脏病、中风及糖尿病的风险,还能预防某些癌症,改善情绪,强健骨骼,强韧肌肉,提高肺活量,减少跌倒及骨折的风险,以及帮助维持健康体重。可以说,运动的好处多到数不胜数,而只要你动起来,身体的变化也随即发生。

随着研究的深入,体育锻炼对人体各方面的影响也愈发明晰,从对各个主要器官系统的影响,到对多种基因活性的影响,从对认知能力、控制血糖能力到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可以说运动所带来的益处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质量。

众所周知,合理的运动可以预防多种疾病。

运动能降低血压和减少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子(即坏的胆固醇)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子(即好的胆固醇)含量,同时,能够增加脂肪和肌肉组织中的脂蛋白脂肪酶活性,从而降低人们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同时,当体育锻炼成为日常习惯后,人体的肌肉组织就会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这意味着胰脏可以更轻松地保持体内血糖稳定,低浓度的胰岛素就能达到过去高浓度胰岛素所能达到的效果,这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特别的意义。另外,体育运动还能促进另一种吸收葡萄糖的途径,这种途径不依赖胰岛素,这也可能成为糖尿病治疗的一个新方向。另有实验表明,糖尿病患者进行多种不同运动有助于控制其体内的血糖水平,也就是说,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将有氧运动与阻力训练相结合,比做单一运动更有益处。

此外,运动也会对大脑产生诸多益处,同时改善人们的心理健康。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在长跑中,人的大脑会释放出更多的内啡肽(一种能令人产生愉悦感的鸦片样激素),而且这种物质会作用于大脑中掌管强烈情绪的区域,进而使长时间运动者产生一种愉悦感,也就是所谓的“跑步者快感”,这种运动快感可以提升运动者的情绪,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运动能够增加大脑中海马体的体积,而受运动影响的海马体部位则掌管着人们对熟悉环境的记忆,同时也能够产生新的神经细胞。

可以说,当体育运动成为了一种习惯后,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就会逐渐累积,不仅会提高个体耐力,让你远离各种疾病,使身体越来越健康,同时也会令你的身材变得更好。如此一劳多得的方法,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该如何选择运动项目,如何掌握合理的运动时间,这还要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体质、休息时间等多种因素来决定。运动分为有氧代谢运动和无氧代谢运动两类。有氧代谢运动包括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跳绳、健身操等,这种运动以增强人体吸入和输送氧气的能力为目的,是保持全面身心健康的最有效、最科学的运动方式,它适合于绝大多数人的锻炼,同时,它也是减肥的最健康有效的途径。无氧代谢运动包括举重、百米冲刺、摔跤等,这类运动由于速度过快、爆发力过猛,使机体在瞬间需要大量的能量,而在正常情况下,有氧代谢是不能满足身体此时的需求的,于是糖就进行无氧酵解,以迅速产生大量能量。做一些属于无氧运动的力量训练,能够增加肌肉新陈代谢率,提高身体免疫力,同时也能够增加骨密度,有效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但做无氧运动时,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掌握好时间和强度,否则反而会对身体不利。还是那句话,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方式,只要你动起来,你的身体就会即刻发生改变。

猜你喜欢

亚健康身体运动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不正经运动范
猪群亚健康
疯狂的运动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
儿童亚健康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