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克伯格氏传奇

2015-07-23张三苏

科学家 2015年3期
关键词:扎克伯格电脑

张三苏

2014年10月22日晚,一位身穿灰色短袖T恤、蓝色牛仔裤的美国年轻人出现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座谈会中,如果不是因为他坐在主讲人的位置,很多人估计会误以为他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却万万想不到这位1984出生、“乳臭未干”的青年,居然是全球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络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Mark ElliotZuckerberg)。令人称奇的还不只是此人的身份,还有他全程中文的对话:“普通话很难,但是我喜欢挑战。”这一次仅仅是他第四次来到中国。

据悉,扎克伯格此行不仅收获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委员会委员的职位,还启动了Facebook在华招聘的计划以及表达了将世界与中国更好连接的期望。将世界与中国连接,这个人们一贯认为是国家领导人的工作,如今却被中国人称之为“脸谱网”的一个社交网络分担了,不禁让人惊叹Facebook的威力。

目前发展步入第11个年头的Facebook在全球已经拥有超过10亿的用户(数据来源于维基百科,Facebook全球活跃用户数于2012年10月突破10亿)。因此,称之为互联网历史上里程碑式的存在一点也不为过。从2004年正式启动,Facebook便势如破竹般收获了哈佛大学3/4的注册用户,接下来是哥伦比亚大学,常春藤联盟学院,北美,欧洲……直到今天的全球10亿。“马克·扎克伯格由于梦想和天分建立了一个王国,这个王国与众不同,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帝国,是一个全新的网络社会。”《马克·扎克伯格传》序言的第一段如此描述“年轻国王与他的王国”。

如今,扎克伯格凭借卓越的才能以及雄厚的资产而被誉为“盖茨第二”。据《福布斯》杂志保守估计,马克·扎克伯格拥有135亿美元身家,是2008年全球最年轻的富商,也是全球历来最年轻的自行创业的亿万富豪;2014年2月10日,马克·扎克伯格及其妻子普莉希拉·陈更是登上美国《慈善纪事报》2013年年度慈善排行榜榜首。

扎克伯格的成功经历为全球年轻人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典范。但就是这个被无数年轻人艳羡的典范,却曾是哈佛大学的辍学生,而且在校期间还因“黑客”事件被冠以“哈佛犯罪之子”之名。这无不让还在悬梁刺股、埋头苦读的学生大跌眼镜。人们不禁好奇“犯罪之子”是如何逆袭成为亿万富豪?

扎克伯格用自己的天赋与才能书写了一个新的成功公式。

天资

扎克伯格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位牙医,母亲是心理医生。1984年,也就是扎克伯格出生的那一年,父亲购买了第一台电脑,这也是渐渐长大后的扎克伯格接触的第一台电脑。就是这个硬盘容量只有现在普通电脑硬盘容量的2.5%的电脑,引发了不到10岁的扎克伯格极大的兴趣。为此,父亲为其专门购买了一台属于他的新式电脑,这让他更是爱不释手、废寝忘食地开始研究。

小扎克伯格几乎将吃饭、睡觉、上学以外的所有时间都花在电脑的研究上,而且非常讨厌做家庭作业。父亲将这些都看在眼里,但并没有呵斥阻止儿子“不务正业”,而是发现并发掘其观察动手能力,开始自己教小扎克伯格写代码、编程序。于是,父亲成为扎克伯格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带领他进入到一个神奇广袤的计算机世界,并激发了他强烈的求知欲望。

为了满足扎克伯格的求知欲望,父亲专门聘请了软件开发师作为家庭教师。这位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发现了扎克伯格的电脑天赋,并称之为“难以被超越的神童”。当一周一次的家教课无法满足扎克伯格的求知欲后,他便进入当地的莫塞尔学院,进一步学习开发计算机程序的大学课程,尤其是通讯工具与游戏的开发。

掌握了编程的技能后,扎克伯格便自己编写了一套用于即时通讯、操作简单的程序,并应用于父亲的牙科诊所,扎克伯格一家将其称为ZuckNet这一套程序后来被认为是美国在线实时通信软件的原始版本。

回首扎克伯格的这段经历,父亲当之无愧是扎克伯格的伯乐,多亏了他没有阻止孩子对电脑的痴爱,并且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并能使之成为孩子的特长,才能成就今日的扎克伯格。看到这里,人们不禁要对比现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形式。很多家长限制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认为电子产品不仅伤害眼睛而且还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但阅读扎克伯格童年的故事,我们便不难发现,扎克伯格的天赋之所以能够及时、合理的开发,是双向作用的结果。

“最关键的是洞察力。人们每天都面对许多事情,但有多少人能够察觉出它们的发展方向呢?”父亲的睿智与远见对扎克伯格的影响自不必说。与此同时,扎克伯格也并不像一般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是借助电脑来研究编程等技术问题;而且,父母也不必担心他长期埋头于电脑而产生自闭、孤独的心态,因为他十分热衷于参加课外活动,后来还担任过击剑队的队长,并且获得了古典文学的文凭。

执着

中国有句古话: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扎克伯格无疑是前者,在他看来,他“做了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而且无论阻力有多少,非议有多少,他都只是想做好自己的事业。

扎克伯格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的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阻力无疑就是大学二年级的“黑客”事件。当时,扎克伯格制作了名为Facemash的网页,旨在通过图片展示标记校内各种“红人”。但偌大一个大学,图片从何而来。扎克伯格便“铤而走险”入侵了哈佛的学生档案库,来获取学生的电子照片。当然,这起事件遭到了校方的严厉批评,哈佛校园日报斥之为“野蛮编程”。但受到严厉批评的扎克伯格并没有就此安分下来,他又偷偷溜到一幢宿舍楼,通过局域网线下载了宿舍内部网络上的照片。随之而来的又是一场严厉的教训。虽然他向校友表示了歉意,但心里坚信自己正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我这样做只是想证明这样一种交流的平台是可行的。”他在后来回忆时说道。

虽然“黑客”事件遭到学校的制止并且引起了一些同学的抱怨,但在扎克伯格看来,这次“不安分”行为并不是破坏性的侵犯,而是实现信息共享。他的这种共享意识正符合信息时代下年轻人表达与交流的欲望,顺应了互联网发展的规律,“这是一个集开放与共享于一体的社会迫切需要的一种交流平台。”事实也证明扎克伯格的判断正确,Facemash在被创建4小时之内,便吸引了450名浏览者,在线可浏览的照片达到2万多张。但力求创新的扎克伯格很快便发现了现有程序的不足,Facemash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间的社交需求。于是,经过严密地计划与编程,2004年2月,他重新创建了一个能满足网友在线交流互动的网站,并取名为Facebook。

之所以称为Facebook,是源于他高中通讯录The Facebook的灵感。但扎克伯格在创建网站的时候去掉了the,足以见得他开放的心态与立足社交的初衷。Facebook 一经开放,便横扫了哈佛校园,随后是整个常春藤联盟学院,到2004年暑假的时候,其用户已经超过了20万。看着自己用心与胆识打造的网站终于受到如潮的好评,扎克伯格便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经营网站,学业因此也受到了影响。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扎克伯格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于是,他离开哈佛,开始专心经营网站。

接下来的发展中,虽然有一些坎坷与纷争,扎克伯格一如既往地坚持着自己的原则与理念。

从创建Facebook至今,扎克伯克一直坚持一个理念,即人与人之间要以真诚沟通为本,要坚持网络社交的真实性。这一点从用户实名制便可验证。扎克伯格十分注重用户体验,不仅要给用户最好、最方便的服务,而且力求为虚拟网络空间的交流提供一份安全保障。在Facebook用户注册过程中,你必须输入自己真实的个人信息以及正确的邮箱或者电话,通过信息反复验证,才能获得账户。在这个平台上,你只需要做自己,你的朋友也都是真实的身份,每个人对自己的发言都要负责任,大家的沟通都是平等而真诚的。可以说,扎克伯格让网络不再是虚拟空间的代名词,他为全人类开辟了一个“兼容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行事风格的空间”。

作为CEO的扎克伯格深知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因此,他对产品要求完美到近乎偏执。“每当扎克伯格审视一款产品时,他似乎都在用一种全新的眼光。他不在乎自己昨天说过什么,即使是针对同一款产品,他每次都会以最高标准来审查产品的方方面面。我从没见过有人会为了开发一款伟大的产品而放弃一款优秀的产品,但扎克伯格可以。”Facebook的软件工程师安德鲁·博斯沃斯在《与扎克共事》一文中如此描述扎克伯格的偏执。而扎克伯格对产品要求的偏执,也正是源于他对用户体验的追求,他要为用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使Facebook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

尽人皆知创新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创新,甚至保持创新。扎克伯格便将保持创新看作是他的工作使命,即使Facebook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络,拥有整个时代里最具威力的信息传播机制,他始终会担心,团队是否缺乏改变与创新。而他对创新的理解,不仅在推陈出新,还要求是敢为人先、独树一帜。

除了首创网络用户实名制以外,Facebook还在不断更新自己的系统软件,这也使得全球用户在这一平台的大规模运行得以实现。Facebook每个月的页面浏览量是5700亿次;每个月有超过30亿张的照片被上传,网站的照片量比其他所有图片网站加起来还多,系统服务每秒要处理120万张照片;每个月被共享的信息内容超过25亿条。庞大的系统得以顺畅运作的原因便是团队的创新精神,正因如此,Facebook当之无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络。

但提供照片分享、状态发布,似乎已经是每个社交网站所必备的功能,而且越来越多的社交软件逐渐趋同,服务功能大同小异。为此,扎克伯格对自己的要求便不仅仅是停留在“新”上,他还要求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为不影响用户操作的舒适度,他限制在主页上显示的广告数量;为促使沟通更加顺畅,他采用个人空间与公众平台“一体式”架构。目前,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已经拥有超过2.4万个应用,这些独特不乏贴心的应用程序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网民在这里驻扎生根。

在广告横行、页面花俏的网络世界,扎克伯格反其道而行,一直保持网站简约大方的风格。蓝色是Facebook网站以及手机客户端的主色调,扎克伯格曾说:“对我而言,蓝色最为丰富,我能看到所有的蓝色。”事实上,扎克伯格患有红绿色盲症,而蓝色是他能看得最清楚的颜色。

成功的人有很多,我们读每一位成功人士的故事总能找到相似的因素:天赋异禀,坚持不懈,不断创新……正是因为相似的成功经历,扎克伯格被人们誉为“盖茨第二”。但他似乎并不喜欢这一称誉,“对于前辈比尔·盖茨,我个人相当尊敬,他是IT业界的成功典范。如果外界非要给我加上‘盖茨第二的帽子,这是你们的一厢情愿。我为什么要成为比尔·盖茨?微软靠Wndows和0ffice发家,而承载我梦想的是互联网,更确切地说是Facebook。”

扎克伯格正是通过这些相似的成功要素,创造了独属于自己的传奇。

猜你喜欢

扎克伯格电脑
电脑
电脑节来了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我的爸爸叫焦尼
冬天的画稿
“我”来了
扎克伯格赴欧洲议会道歉
小刺猬的水果梦
强化学习及其在电脑围棋中的应用
扎克伯格写给初生女儿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