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号专案”任务揭秘

2015-07-23戴振明

军工文化 2015年5期
关键词:氢弹降落伞核试验

1967年6月17日,上午8点20分,在我国西部罗布泊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天空出现了一颗新的“太阳”,这就是我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氢弹。这一天,全国人民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无不为之骄傲,此消息大壮国威,震撼世界。因为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核武器的国家,使我国核武器的发展速度超越了美国和当时的苏联。从第一颗原子弹到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3个月,苏联用了4年7个月,我国只用了两年8个月的时间,从而也实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1958年6月说过的“搞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功夫完全可能”的战略部署。

更让我们降落伞人高兴的是,第一颗氢弹减速系统是由我们航空工业部513厂(现中航工业宏光空降装备有限公司)自行研制设计的第一具空投大重量的降落伞系统。在降落伞研制方面,是历史上重大的突破,被载入史册。

降落伞在空中核试验中的功用,是使核弹减速,保证投弹飞机逃逸危险区,保证核弹稳定下降到预定高度实现空中核爆炸。从而达到“保响、保地面测试、保各种效应、保试验安全”的目的。降落伞能否正常开伞和工作,是关系氢弹空中试验的成败和实现“四保”的关键。对这一系统工程,周恩来总理在听取汇报时曾科学地概括为“机、伞、弹,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因此,降落伞是实现空炸核实验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勇挑重担 为国争光

空投氢弹利用降落伞系统作为减速的手段,在我国还是头一回。1965年12月二机部九院总体部黄愚等三位同志和三机部陈与揖工程师来我厂探讨其实现的可行性研究。我们根据九院提出的总体要求,由戴振明同志起草,邓笙、王德春和陈与揖同志共同审核,提出了5801空投系统初步方案设计,并上报三机部审批。1966年3月三机部正式批准下达研制任务,根据国防科委的进度总体要求,降落伞系统只有一年多的研制周期,时间是极其紧迫的。当时在国内,我国降落伞工业还处于发展阶段,降落伞技术仍处于刚刚从仿制向自行设计的过渡时期,国内空投最大重量不过是500公斤,且是在低空低速飞行条件下进行的,而此次飞行条件为飞行海拔高度高、飞行速度大、空投初始重量重,在技术上最重要的是要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开伞冲击力、临界开伞速度、纺织材料的研制等等,均存在一系列的未知数。为了保证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这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工厂决定成立由设计所邓笙所长抓总,王德春、顾芝明、言道贵等组成的研制小组,我也参与了此项任务。张墨森厂长、郭署总工程师(后期参与)提出此项任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只能提前,不能落后”等重要指示,并定为工厂的“一号专案”任务。时值文化大革命期间,虽然外面风起云涌,工厂近乎停产,但研制小组全体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怀揣着中央军委的命令,以对党对国家的一片忠心,团结一致,一接触到是“一号专案”任务时谁都不敢闹派性,均以饱满热情,认真负责的态度,会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冲破险阻 苦战过关

在研制过程中,遵照中央专委主任周恩来总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指示,经过在理论上多种方案反复论证确定主伞采用宽带条伞,并对系统方案进行了风洞试验、开伞系统的双重保险单项振动试验、环境条件试验、低空模拟试验,在进行了大重量1:1样品条件下高空试验后,最终确定了开伞程序。主伞张开并带着氢弹稳定下降,实施核爆炸,此时飞机已经逃离危险区,进入安全返航空域。

随着对降落伞系统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后来主伞采用波环伞两次开伞技术。

1966年,在南京溧水靶场用大质量试验弹进行近百次的低空模拟试验后,1967年2月5801空投系统在西北空军基地,用轰6飞机完成了在实际使用条件下01弹道模拟试验,并通过了国家技术鉴定后转场21基地进行空军训练投弹试验。

然而科学试验的道路总是曲折的,1967年5月在空军投弹训练时,正当训练进行到接近总预演的关键时刻,发生了一次弹的尾罩工作不正常和降落伞被冲破未能张开的现象。这时处于待命状态的千军万马,顿时气氛紧张起来,问题立即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国防科工委立即派专机将降落伞技术工人郑海良、杨正田两位老师傅和设备送往基地,基地张蕴钰司令主持召开了空军指挥部和基地司令部的问题分析会,两弹专家郭永怀、程开甲以及国防科工委领导听取了分析小组的汇报。经过现场和实物收集的试验数据反复分析与核算,认为弹的尾罩的不稳定与伞之间出现相互干扰所致。为确保安全,工厂将主伞就地采取加强改进措施,经过几个日以继夜的工作,使产品达到理想状态,经过空中再次试验考核,改进后的降落伞完全达到了目标。最后,三机部陈与揖代表试验人员在北京出席了周总理亲自主持的汇报审查会。经毛主席批准,于1967年6月17口进行我国第一颗氢弹空中核试验。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通过第一颗氢弹试验用降落伞的研制成功,奠定了后来核试验用伞的基本设计基础,513厂年轻技术人员从中得到了锻炼,也提高了自行设计的能力。通过试验中与空军测试基地的合作,我们提高了降落伞的遥控遥测技术,引进了机上空中摄影和时统讯号的安装方法与结构,丰富了降落伞技术的研制手段。在核试验执行任务的汇报会上,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曾对气动力低空模拟高空寒验的转换因素对我们作了指导。经过多年来该项试验的经验积累和总结,对一些技术难题从感性逐步转化为理性认识。专案任务设计小组根据对核试验用伞要求的不断提高,先后成功研制了导向面型和波环型降落伞。其性能一代比一代先进,特别波环伞由于结构上的新颖性,性能上的先进性和质量上的可靠性,获得了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和国家发明奖。从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到我国终结大气层核试验止,我们共完成十二次空中核试验任务。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贡献了我们的青春和智慧,为国家作出了贡献。

我国空中核武器试验用伞,从头到尾20多年风风火火的历程,如今回首我国氢弹试验全过程时,我们无数次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对党对国家对事业一片忠诚和执着,克服了技术上、工作上和生活中的诸多困难。如有的同志家中有人生重病,不能照顾,但毫无怨言地含着眼泪上了飞往西北的飞机;有的同志在执行任务的期间家庭出了些事情,但领导直到保响以后才通知立即安排回厂;文化大革命期间,坐车紧张,但为了工作,站4天3晚从南京赶往西北基地是常有的事;为获得实验结果,我们参试人员不顾安危多次进入高辐射污染区检查和回收样品等等。正是513厂这个团队和场区全体参试人员几十年的辛勤耕耘换取了成功和喜悦、为祖国在国际上赢得了平等和尊严,同时也激励着今天的宏光人在祖国的空降空投领域奋勇前进。endprint

猜你喜欢

氢弹降落伞核试验
飞行员杨国祥投掷氢弹失败,放弃逃生机会与氢弹共存亡
降落伞
金正恩视察“可搭载在洲际弹道导弹上的氢弹”
氢弹,不过如此
降落伞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谁为你折叠降落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