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只潘趣碗说起的故事

2015-07-23李晶晶

三联生活周刊 2015年30期
关键词:加莱里卡多加斯

李晶晶

左上:威廉·贺加斯《加莱城门》(现藏于英国泰特美术馆)左下:约翰·巴普蒂斯特·兰佩尔《茱莉亚伯爵夫人肖像》右上:清乾隆 粉彩加莱城门图案潘趣碗右下:19 世纪 青铜烛台一对

这是一只乾隆年间中国出口到欧洲的潘趣碗,尺寸巨大,画面通体描绘的是欧洲人物形象。难得的是300多年的时间,这只碗没有损坏磕碰,保存完整。这种大碗一般是欧美家庭在宴会时用来盛一种果汁饮料所使用的,通常调味后在底部混有葡萄酒或蒸馏酒,大多都为苹果潘趣酒,大碗因此得名。

这只潘趣碗上的图样借鉴了威廉·贺加斯(William Hogarth,1697~1764)所绘的版画《加莱城门》〔或称《老英格兰的烤牛肉》(Calais Gate,Roast Beef of Old England)〕。画面描绘的是加莱城门前的一幅市井之相,胖修士对新到的英格兰进口烤牛肉垂涎欲滴。赤脚修女们由于认为她们已经在一条鳐鱼的脸上找到了基督的形象而愚昧地高兴着,法国士兵们则都是骨瘦如柴、衣衫褴褛和异常地娇弱。由于反抗新教君主乔治二世而被迫流亡的孤独的苏格兰高地人正在吃着大蒜,所有这些都是相当仪式化地嘲讽性形象,是一组新教的数世纪之久的刻板印象。碗内侧口沿通体装饰的卷草纹提示着这只碗来自中国制造。

威廉·贺加斯是英国18世纪著名的画家、版画家、讽刺画家和欧洲连环漫画的先驱,其作品范围极广,从卓越的现实主义肖像画到连环画系列。他的许多作品经常讽刺和嘲笑当时的政治和风俗。后来这种风格被称为“贺加斯风格”。《加莱城门》是当时最伟大的政治讽刺画之一,这幅画表现了当时猖獗的反法情绪,因而广受喜爱。牛肉上模糊的字迹暗示,这块牛肉应该被送到加莱的一家英国小酒馆。贺加斯从监狱中释放出来一直到回伦敦以前,都栖身在这家小酒馆里。然而,画面中几乎所有的法国人都骨瘦如柴、面黄肌瘦,唯一的胖子是画面正中的修士。作品目前收藏于英国泰特美术馆。

根据贺加斯的笔记,他在1748年来到法国,目击了画面中的这个场景。同题版画的第一次发表是在1749年3月。泰特美术馆1971年12月2日的《贺加斯展览目录》中有着详细的记录。版画完成后不久,图样流入中国的景德镇,被中国陶瓷工匠们绘制在瓷器上,工匠们丝丝入扣,只有少量细节跟原画不同,如原画中的士兵勾在画家肩膀上的手。这只潘趣碗虽然有着明显的使用痕迹,可依然无法掩盖它极为精湛的做工。

这种特殊题材的瓷器在18世纪都是特别定烧的产品。目前所知,另外一只相同的潘趣碗为美国私人收藏,是在1973年11月6日在伦敦苏富比出售。另一对带同样场景的潘趣碗最初是由东印度公司的托马斯·兰伯尔德订购的,不过他将画面中的两个纹章替换成了自己家族的纹章,现在收藏于英国维多利亚·艾尔伯特博物馆。另一只带兰伯尔德纹章的潘趣碗最早见于拉菲·莫塔黑德的收藏中,由纽约苏富比在1988年1月27日售出。我们现在很难查阅到当时是谁将《加莱城门》画稿带到了中国,也不清楚这类图案的潘趣碗或其他造型的瓷器究竟生产了多少件。有趣的是东西方艺术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传递出来。

这只罕有的18世纪加莱城门图案潘趣碗是由安娜·玛利亚·圣埃斯皮里图·贝斯托夫·席尔瓦(Ana Maria Espirito Santo Bustorff Silca,1928~2014)珍藏。安娜是何塞·玛丽亚·圣埃斯皮里图·席尔瓦(Jose Maria Espirito Santo Silvs,1850~1915)的孙女。何塞于1884年创立了圣埃斯皮里图银行,这一葡萄牙银行帝国由何塞的儿子小何塞(Jose)、里卡多(Ricardo)和曼努埃尔(Manuel)分别继承。圣埃斯皮里图银行在包括非洲许多国家在内的原葡萄牙殖民地上有巨大的影响力,控制着这些地区的银行、保险、房地产和投资等诸多领域。

席尔瓦兄弟对收藏的热情随着银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财务上的成功日渐增长,三兄弟各自的藏品也印证了他们出众的品位与鉴赏力。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里卡多收集的各类葡萄牙家具、银器、毛毯以及油画,它们在1953年连同里斯本的阿祖拉拉宫一起被捐赠给葡萄牙政府,如今这些藏品依旧被放置在阿祖拉拉宫(Azurara Palace)。里卡多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艺术鉴赏家,作为里斯本最显赫的收藏家之一,他也是当时葡萄牙艺术界的主要赞助人。在上世纪40年代末,里卡多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把自己藏品中的葡萄牙艺术品捐赠给国家。1947年,他买下了位于里斯本、始建于17世纪的阿祖拉拉宫,用于陈列他所收藏的2000余件葡萄牙家具、银器、纺织品、油画、陶瓷以及其他各类装饰艺术品。他还将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总部设立于此,并建立了葡萄牙装饰艺术博物馆学校。在博物馆学校的基础上,他增设了文物保护工作室,该工作室以“保护葡萄牙装饰艺术,保存并发扬艺术传统,提升大众艺术品位,增强手工艺从业者的艺术修养与敏感度”为宗旨,并运行至今。里卡多迁出了阿祖拉拉宫原有的30户贫困家庭,并翻修整栋建筑,以便于将建筑在他的指导下以葡萄牙贵族府邸的风格进行装饰。遗憾的是仅仅在他的计划实施两年后,里卡多便不幸逝世。

里卡多的其他私人藏品在知名度上略逊于他的葡萄牙艺术品收藏,不过在艺术水准与收藏价值上可谓旗鼓相当。这些私人藏品包括古典油画与绘画、欧洲家具及工艺品、欧洲陶瓷以及亚洲瓷器。正如1955年在巴黎、1976年在日内瓦以及1996年在伦敦举办的里卡多·圣埃斯皮里图·席瓦尔藏品拍卖会的拍卖目录所显示的那样,里卡多藏品中的法国家具确是匠心独妙、巧夺天工,其中多件家具上都刻有当时顶级木工的名字,例如Jean-Frangois Oeben、 Jean-Henri Riesener、Claude-Charles Saunier和Adam Weisweiler等。这些家具成为如今法国家具收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皮埃尔·弗列正(Pierre Verlet)是从里卡多家族的收藏品位中获得灵感,从而在1963年编写了那本颇具影响力的书《18世纪的法国木匠》。此后,里卡多在巴黎十六区的公寓中的藏品也被拍卖,成为各大博物馆丰富展品的来源之一。实际上美国的保罗·盖蒂博物馆馆藏的数件法国古典家具精品便是出自里卡多的私人收藏。

尽管里卡多的主要收藏兴趣集中于装饰艺术,但他对法国画家让·巴蒂斯特·皮勒蒙(Jean-Baptiste Pillement)却情有独钟,收藏有数量可观的皮勒蒙的绘画作品。这可能是因为皮勒蒙对葡萄牙的艺术发展有过重要影响,这可以在里斯本陶瓷工厂生产的陶瓷器物上看出端倪。除了陶瓷,皮勒蒙的洛可可艺术风格还见于包括墙纸、家具、纺织品在内的日用品上。

皮勒蒙的职业生涯非常国际化。他17岁就开始旅行,终其一生都在欧洲各国四处漂泊。在西班牙逗留后,皮勒蒙于1750年移居到里斯本,马上就收到国务秘书的信,邀请他担任葡萄牙国王的首席画师。然而皮勒蒙对旅行欲望是如此强烈,他拒绝了这个提议,仍然继续旅行,先去了伦敦,然后是意大利、维也纳、波兰、法国,于1780年再次造访伊比利亚半岛,在岛上待了9年之后,回到故乡法国。在皮勒蒙的作品中常可见中国风格。

安娜·玛利亚·圣埃斯皮里图·席尔瓦是里卡多的小女儿,1928年出生在里斯本,在父母的熏陶下,她继承了对艺术的出色鉴赏力与敏锐嗅觉。父亲的早逝使当时26岁的安娜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做好父亲的藏品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其中不仅包括她所继承的父亲的私人收藏,也包括父亲捐赠给在里斯本的基金会的那一部分藏品。安娜的个人收藏也许是里卡多藏品中法国、中国、意大利及英国艺术品最后的核心,她保留并珍视着这些藏品直至她2014年去世。在这批收藏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那只珍贵而稀有的乾隆年间的潘趣碗。

猜你喜欢

加莱里卡多加斯
说谎的病人
里卡多的快餐店考验
里卡多的侦探训练营
“辞职面试”——职场中的优雅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