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公朴赠书徐盈、彭子冈

2015-07-22徐东

百年潮 2015年5期
关键词:邹韬奋大公报君子

徐东

偶然翻阅藏书家姜德明先生所著《余时书话》一书,忽然发现:七君子之一、著名爱国志士李公朴先生曾于1945年将大后方出版的刊物《民主生活》创刊号赠予我的父母:徐盈、彭子冈。

姜先生写道:“在这刊物的封面上,有烈士李公朴先生的亲笔签名,他用钢笔写在封面的顶端——徐盈子冈先生 公朴赠。”

《民主生活》可能出版于1945年6月,这也是李公朴被国民党暗杀之前所编的最后一本刊物,所刊发文章政治观点极其鲜明,如《国民党六全大会透视》《重庆——特务的世界》《重庆政府反民主、反人民的新措施》,这些像枪炮一样的文字,让国民党当局看了心惊肉跳。

“李先生与闻一多先后倒在争取民主的血泊之中,看到他的墨迹油然而生一种崇敬的感情……”姜先生充满感情地写道。

而对于徐盈、子冈,姜先生这样说:“徐盈是我常常有所请教的前辈,子冈是我一度同过事的大姐,自有一种亲切之感。”

姜先生的文字,勾起了我对父母的回忆,使我想到,他们的早期生活确与七君子有许多关联。

1935年后,沈钧儒是著名群众团体“救国会”的主要负责人,又是后来的“七君子”之首。母亲子冈那时是“救国会”影响下的生活书店里的一名职员,沈兹九女士主编《妇女生活》刊物的助理编辑。上海沦陷后,沈先生来武汉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常常通过《大公报》宣传自己的思想,很自然就与《大公报》的新秀——能干的外勤记者子冈、徐盈(子冈的丈夫,后为《大公报》采访部主任)关系密切起来,到重庆后,沈老得知我父母的住所被敌人轰炸后,主动让他们住进了自己良庄的住所。

良庄所在马鞍山28号是一个三层小楼,一层为两名银行职员居住,二层住着沈钧儒及王炳南两家,三楼很小,如上海的亭子间,抗战中却是重要的活动场所,熟客来访晚了可在此临时居住。良庄后是漱庐,那是国民党的一个特务机构。漱庐前的平房中居住着七君子中的另外一位邹韬奋先生,他家很小,房门后的小书桌则是他工作的地方,而此房后的大楼里住着陈果夫、陈立夫。

我父母搬入良庄后,有了更多机会接触、了解七君子及其他爱国志士,如邹韬奋、黄炎培、史东山等。这对他俩的工作及思想进步,起了很大的影响。在良庄,母亲子冈不仅能常常接触到沈钧儒,了解他对抗战的思想、看法,还几乎天天去邹韬奋家,邹韬奋也常常带着各种抗战消息来沈老处交流、评析,当时沈老的家已成为各种进步力量的聚合点。在这可贵的环境中,我父母采写出大量政治、文化新闻,并通过两人在《大公报》的合法地位登出。有些不宜在重庆《大公报》发表的,他们就发给战时的桂林《大公报》,1941年至1944年间,他们二人以《重庆百笺》为总题,登出不少讽刺国民党腐败、关注时局、关注百姓民生的文章,受到大后方读者称赞。

记述鲁迅葬礼的《伟大的伴送》及后来写史良等七君子被囚苏州监狱的文章,就是他们这一时期的作品。在写《伟大的伴送》时,母亲仅仅是一名年轻的编辑,不大自信,在邹韬奋的鼓励下,她参加了悼念鲁迅的各种活动,细心观察各种人的神情、内心活动,最终稿件完成后得到邹韬奋盛赞,安排全文发表。

在《伟大的伴送》一文中,母亲这样写道:“哀悼鲁迅先生,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他是新时代的号声……”“太阳在深秋应该是温暖的,但今天感到有些燥热,每人脸上是一层油,有的掺着泪,在心头呢,只有阴冷和凄愁。”“望着前面的路,人们记起了这是送鲁迅去‘安息的,像将要失掉什么似的勾起恋念,‘路还远着,要迈过多少阻挠和艰险……大家不自觉地把手臂挽得更紧,失了父母的孩子不是会更亲热的吗……”

这一时期,母亲在思想上也力争使自己走在时代的最前列。

早在1933年,她就曾独闯苏州反省院,探望因宣传进步思想在上海被捕的左联战士汪金丁。汪与我父亲都是左联战士,并共同创办进步刊物《尖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母亲手拿一客冰淇淋,向狱吏谎称来看望表兄,竟在简单登记后进入会见室,他们像兄妹一样攀谈起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父母还多次前往苏州反省院给汪金丁寄书、寄信,使汪金丁及狱友受到极大鼓舞……

1937年,史良等七君子被囚苏州高等法院看守所,母亲化名“小梅”,谎称堂妹进去探监,写出受人关注的《堂姐史良会见记》。文中写道:“七人中史良是我的堂姐,为了一点私情和不太明了的罪名,更使我期望这公审快些到来……”“怨我自己太孤陋寡闻了,在苏州的黄包车夫把我拖过地方法院看守所时,我误以为是良姐所住的地方了,我在门前的‘众目睽睽之下等着时间,在苏州这个古老的地方是不常看见‘旗袍阶级的女学生式的人出入看守所或监狱的,好像罪恶会和读书人绝缘……”“我的堂姐是个勤奋的学生,是个肯尽天良维护正义的律师,是个在国难危急时不忘记国民天责而出来向侵略者反抗的老百姓……”

随着抗战的逐步深入,我父母逐渐成为在《大公报》上发表“反贪文章”的尖兵。在当时,两人除了发表各种报道、专访外,还发表了大量坚决抗日、反腐反贪的文章,如调查通讯集《抗战中的西北》《北方工业》《烽火十城》;反映国民党当局摧残民族工业的《四川的四川》,综述性通讯《迎春篇》《路与变》《死亡线上的喘息》及《笼城听降记》《北方风王画》等文,都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及问题。

我想,正是由于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停止内战的理想及对穷苦大众的热爱,才使七君子和我父母在那个时候成为默契的朋友及知音吧!因而才有了李公朴送书给我父母一事。(编辑 杨 琳)

(作者是徐盈、彭子冈之女)

猜你喜欢

邹韬奋大公报君子
《大公报》举行创刊120周年庆祝仪式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你,是我永远的追随
你,是我永远的追随
君子无所争
从《大公报》看《红楼梦》与近代社会生活
“国家中心论”旗帜下《大公报》的自由思想与爱国情怀——读《〈大公报〉政论研究:以“国家中心论”为中心》
生命不息 著述不止
邹韬奋的变与不变
浅析民国时期《申报》与《大公报》的言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