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南充乡土教材编纂的历史借鉴

2015-07-22张丽霞杨靖康陈华蒋红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西充县南部县南充

张丽霞+杨靖康+陈华+蒋红

中国的乡土教育发端于清末新政实施的教育改革,到目前为止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轨迹。近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地方课程的展开,新的乡土教材编纂之风日盛,然南充乡土教材编纂却稍显滞后,亟需抓紧。今日南充乡土教材之编纂,当借鉴清末南充乡土志之语言风格、体例特点、情感教育、乡邦文化诸方面优点,再辅以当今时代之元素,方可成优秀之乡土教材。

一、编纂南充乡土教材的意义

乡土教材,是指以学生所在地的乡土文化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材,内容涉及该地域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民族等多个方面。根据所涉地域范围大小,有省级乡土教材、市级乡土教材、县级乡土教材之别,有些地区还编纂有乡镇乡土教材、社区乡土教材、村级乡土教材等。

追溯乡土教材的历史,其源头当起于各地方志。中国地方志文献以县志、府志数量最多,皆记载一府一县乡土史料之最佳参证。然地方志的阅读对象为成人,句式、辞藻、篇幅等都不适于儿童学习使用,故不是理想的乡土教材。至清末,朝廷效法西方学制,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堂历史、地理和格致三科均以乡土教育为中心,又颁发《乡土志例目》,作为全国范围编写乡土教材之指导方案。此后,出现了一批以《XX乡土志》为名的新式教材,开启了中国乡土教材编纂的新纪元。

从1905年《乡土志例目》颁发到20世纪三十年代初,前后约20余年的时间,是乡土志编纂的繁盛期。此间,全国各地乡土志大量涌现,乡土教育一度繁盛。之后,由于经济、政治、战争等诸多因素,乡土志的编纂开始减少,逐渐归于沉寂。

至199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始将地方乡土教育与学校乡土教育提上日程。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又明确了三级课程管理的实施细节。201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则明确指出“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积极倡导全国各地教育部门编纂属于自己的乡土教材。继历史课程提倡乡土教材之后,中小学地理、音乐、社会等课程的乡土教材也不断出现,还产生了专门介绍民族、人物等的特色乡土教材,乡土教材的重要作用日益彰显。

资深教育专家梁晓燕等认为:“乡土教材从宏观意义上来说,是发展多元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每个个体来说,认识自己的历史——家的历史文化、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的历史文化,是使一个人充实而有自信的重要手段。”

南充市作为川东北重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当今努力建设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过程中,文化事业亦应与时俱进,与经济建设相辅相成地发展,而乡土教材的编纂正是题中之义。

二、南充乡土教材编纂的历史与现状

(一)清末民初南充乡土志之编纂概况

现存清末民初乡土志多为手抄本,分藏于各图书馆、资料室,甚至散落民间,因此数量统计难于精确。关于清末民初乡土志的存世数量,1985年出版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共收录全国乡土志600余种,其中四川省(含重庆)乡土志共68种。其后,学界多方搜集,至本世纪初,巴兆祥先生对存世乡土志做了再次统计:清末时期全国乡土志共449种,其中四川省(不含重庆)52种;民国时期全国乡土志共214种,其中四川省(不含重庆)15种。如此相加,清末民初全国共编纂乡土志约663种,其中四川省(不含重庆)约67种。具体到四川省的67种乡土志,大多分藏于川内各高校图书馆及地方图书馆,以四川大学图书馆所藏为最多。据许孟青先生统计,四川大学图书馆实藏四川省乡土志有50种,可见其收藏之广。至2009年,巴蜀书社出版《四川大学图书馆馆藏珍稀四川地方志丛刊》,影印珍稀地方志、乡土志共39种,终于使众多的手抄本文献化一为百、化一为千,为四川省乡土志的广泛研究铺平了道路。在39种影印文献中,涉及南充的乡土志有清代王道履纂《南部县乡土志》和清代李祺章纂《西充县乡土志》2种,这便是南充现存乡土志的情况。兹述此2部乡土志之具体状况如下:

《南部县乡土志》,南部县学廪生王道履纂,清光绪三十二年抄本。此书全国仅存两部,分藏于四川大学图书馆和四川省图书馆。此书之首有作者王道履自序,云:“学堂宗旨以教人爱国为第一要义,欲人人爱国,必先使自爱其乡,而欲振作其爱乡之精神,非就本境事实於德育智育有切相关者一一讲明而切究之,不足激其忠义心,鼓其进取心,以成此血心热力之世界。”又云:“天下者,州县之所积也;州县者,一乡之所积也。忠爱发越於一乡,则天下皆忠爱矣;利源扩充於一乡,则天下皆利源矣……此则今日初等小学教科所以必列乡土志之微义也。”真切道出其编纂《南部县乡土志》的初衷与目的。序末又曰:“履以不吝,承乏编撰,谨遵《例目》,旁搜史志,不敢稍涉浮饰,一以详确简切为归。”说明其编纂体例以朝廷所颁《乡土志例目》为模板,又结合本地史志实情进行编纂。

《西充县乡土志》,西充县知县李祺章纂,清宣统元年抄本。此书全国仅存一部,藏于四川大学图书馆。全书以蓝格纸誊抄,当为书稿样本无疑,大抵该书匆匆纂成,未及定本,清廷即亡,故以蓝格稿本形式流传至今。全书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名为乡土历史,下设政绩录、兵事录、耆旧录、人类、户口、氏族、宗教七类;第二部分名为乡土地理,下设中区、东区、西区、南区、北区、山脉、水道、道路八类,其中的东西南北中五区,每区分述地势、古迹、祠庙、坊表、桥堤、场镇、学堂;第三部分名为乡土物产,下设动物、植物、矿物、商务四类。而《乡土志例目》则是分条目为历史、政绩录、兵事录、耆旧录、人类、户口、氏族、宗教、实业、地理、山、水、道路、物产和商务共十五门。可见《西充县乡土志》之编纂类目在遵循《乡土志例目》的基础上又结合本地实情做了增删调整。书末附朱墨双色《西充县地图》一幅,十分精美,经纬、图例、比例尺皆精准科学,如利用经纬度确定“西充城在赤道北三十一度一分三十秒,(京城)偏西一十度三十分”,对西充县城的经纬度定位十分精确。

(二)当今南充乡土教材之编纂现状

清末民初乡土志是当今乡土教材的前身,乡土教材是对乡土志的继承和发展。乡土教材是地方课程建设的先行者,只有有了高质量的教材,才能保证地方课程建设工作顺利进行,进而早日实现新课改的目标。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全国相继涌现出一些优秀的乡土教材,为地方课程的建设做出了有益探索。例如,由湖南省湘西州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的乡土教材《美丽的湘西我的家》,在2008年10月举办的第三届全国乡土教材研讨会上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该教材由湘西州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由12篇课文和4个活动课组成,12篇课文的主题分别为:地图上的家乡、从平原到深山的苗家人、勤劳勇敢的“毕兹卡”、湘西:山·水·城、独具风格的吊脚楼、请到我家来做客——美味的湘西腊肉、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欢乐的节日、湘西童谣、唱支家乡最美的歌、沈从文:把湘西带给世界的人、我们的生活在变化。4个活动课的主题分别为:我的家族树、我们的手艺、班级艺术节、班级展览会。该教材的内容涉及了湖南省湘西州的地理、历史、民族、艺术、风俗、语言、名人等,重在培养孩子们认识家乡、观察家乡、热爱家乡、奉献家乡的意识,进而由爱乡上升至爱国,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情感与价值观。

四川省在乡土教材建设方面,也取得一些成果,如由四川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的省级乡土教材《可爱的四川》,从2009年秋季开始就已作为必修课纳入七年级课程。2012年3月,《华西都市报》启动了“晒乡土教材,秀家乡新貌”系列活动,四川各地的中小学纷纷展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家乡风情的乡土教材,共同见证了四川乡土教育的长足发展。如《蜀都风韵》、《大丰掌故》、《我的家乡——都江堰》、《广安地理》、《宜宾地理》等一批乡土教材脱颖而出。

相比之下,南充市乡土教材建设略显滞后,除了统一采用省级乡土教材《可爱的四川》之外,目前尚无市级、县级乡土教材出版,这与南充市建设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是不相称的。因此,编纂南充乡土教材迫在眉睫。换个角度思考,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相辅相成,不仅是经济建设推动文化发展,而且是文化繁荣助力经济建设,如乡土教材中关于地理、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内容,必将使南充悠久的历史文化得以广泛传播,进而为南充市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南充乡土志对当今乡土教材编纂的历史借鉴

以《南部县乡土志》和《西充县乡土志》为代表的南充乡土志,是清末南充地区历史、地理、经济、风俗等状况的真实再现,至今读来仍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味道。《南部县乡土志》和《西充县乡土志》是南充地区最早的乡土教材,其编纂过程中的语言风格、体例特点等颇具特色,其坚持的情感教育、乡邦教育等理念也值得称道,因此,此二书对当今南充乡土教材之编纂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兹述如下:

(一)语言风格之借鉴

因为乡土志的阅读对象为儿童,故要求其语言风格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以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乡土志例目》云:“盖以幼稚之知识,遽求高深之理想,势必凿枘难入。”于是追求“事必求其详核,文必期于简雅”,采取简明易晓的形式来启迪童蒙。

《南部县乡土志》和《西充县乡土志》均追求简明的语言风格,如《南部县乡土志》记该县行销出境之物产,云:“丝,由陆运出本境,在西充县、顺庆府、保宁府、省城等处销行,每岁约银三万余两。”又云:“蜡,由水运出本境,在顺庆、重庆等处销行,岁约银五万余两。”简明概括,不失要点。又如《西充县乡土志》记该县第一大族何氏,云:“汉有何岷、宋有何群、何涉、何金,膺显爵者十余人。今族最繁衍。”既列举了何氏先贤,又交代了何氏近况,十分简明。

(二)体例特点之借鉴

按体例特点之不同划分,清末民初乡土志有三大类型:一曰“例目派”,即按照政府命令,谨遵《乡土志例目》,将本地事务一一归入《例目》十五门之中,辑成一书;二曰“方志派”,乃守旧一派,认为乡土志即地方志,仍按传统地方志之编纂模式进行编写,所成之书内容繁多、门类极广,与地方志无异,大大超出了儿童的接受能力。三曰“教科书派”,即融西方教科书之章节体、课目体等形式于乡土志之中,既遵照了《乡土志例目》所列十五门,又不死板套用,而是结合本地实情,教学内容真切,教学模式活泼,最适宜儿童使用,当为乡土志中之楷模。

《南部县乡土志》和《西充县乡土志》皆属于“教科书派”乡土志,能够按照本地实情进行体例的编排与调整。如《乡土志例目》分条目为历史、政绩录、兵事录、耆旧录、人类、户口、氏族、宗教、实业、地理、山、水、道路、物产和商务共十五门。《南部县乡土志》则分为历史、政绩录、兵事录、耆旧录、学问、人类、宗教、实业、地理、城内古迹祠庙坊表桥梁市镇学堂、区内古迹祠庙坊表桥梁市镇学堂、山、水、道路、物产和商务共十六门。简省了户口与氏族的篇幅,增入了学问、城内古迹祠庙坊表桥梁市镇学堂、区内古迹祠庙坊表桥梁市镇学堂三类,凸显了当地对于学术文化、古迹遗存等方面的重视。

(三)情感教育之借鉴

爱国之始,起自一乡。南充乡土志善于从情感角度去启发儿童的爱乡意识和爱国意识,给儿童以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导向。

如《南部县乡土志》云:“学堂宗旨以教人爱国为第一要义,欲人人爱国,必先使自爱其乡。”又云:“忠爱发越於一乡,则天下皆忠爱矣;利源扩充於一乡,则天下皆利源矣”,此皆能引导儿童的情感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很好地发展。又如《西充县乡土志》记本县户口,云:“西充地瘠民贫,糊口於成都、龙安、绵州、绥定、重庆,及陕西之汉中、甘肃之阶州、贵州之遵义等地者,每岁不下数千人。自光绪二十八、九年,叠遭亢旱,又遇疾疫,死从者约数百人。近年注重教养,元气渐复,生齿渐繁,易瘠区为富庶,一转瞬间事耳。讲求生聚教训之政策,讵不立致富强哉!”展现了西充县今昔之强烈对比,归因于生聚教训之政策,很好地引导了儿童的情感导向与价值观。

(四)乡邦文化之借鉴

乡土志不仅可以作为童蒙教材,而且可以作为普及乡邦文化之大众读本,是对一定地域乡邦文化的极佳写照。

如《南部县乡土志》记载南部县城内书院、祠庙、坊表,诸如鼇峰书院、凌云书院、文庙、文昌宫、奎星阁、三义庙、桓侯庙等,将南部县崇文、尚义的乡邦文化集中反映出来。又如《西充县乡土志》记载当时兴办新式学堂之盛,按全县东南西北中五区分别计之,东区有公立小学29堂,南区有公立小学18堂,西区有公立小学30堂、私立小学1堂,北区有公立小学31堂、私立小学1堂,中区有官立高等小学1堂、公立小学11堂、私立小学1堂,总而计之,西充县当时共有官立高等小学1堂、公立小学119堂、私立小学3堂,足见当时新式学堂兴办风气之盛。该志又载各学堂设立地址,多为旧有寺庙祠堂,如乐和寺、玉皇宫、三教庙、五显庙等,而3所私立小学所设之处均为家祠,分别为何氏祠、吉氏祠和罗氏祠。由此可见此地由家族至县域的重教之风,实为该地优秀的乡邦文化。

综上,南充市在编纂新的乡土教材过程中,应当借鉴清末南充乡土志在语言风格、体例特点、情感教育、乡邦文化等方面的突出之处,编纂出更加优秀的新的乡土教材。

(基金项目:南充市社科规划课题“南充乡土教材编撰的历史借鉴研究”[NC2013C025];西华师范大学校级项目“清末民初四川乡土志研究”[14D033]。)

参考文献:

[1](清)王道履.南部县乡土志.选自四川大学图书馆馆藏珍惜四川地方志丛刊[M].成都:巴蜀书社,2009.

[2](清)李祺章.西充县乡土志.选自四川大学图书馆馆藏珍惜四川地方志丛刊[M].成都:巴蜀书社,2009.

[3]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可爱的四川[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4]巴兆祥.方志学新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5]许孟青.清末民初四川的乡土志——以四川大学图书馆馆藏为例[J].四川文物,2010,(6).

[6]王兴亮.清末民初教育类乡土志编纂群体与社会影响[J].中国地方志,2014,(6).

(张丽霞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637131  杨靖康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637009  陈  华 蒋  红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637131)

猜你喜欢

西充县南部县南充
西充县: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推进“温暖人社”建设
3-6岁幼儿日常行为礼仪养成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南充市西充县东风路幼儿园为例
南部县蚕桑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对策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提高西充蚕茧质量的建议
坚持法德并举 助力治蜀兴川
重要更正
四川南充上智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南充市委书记为什么夸玉皇观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