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声音创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研

2015-07-21

演艺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录音影视创作

范 翎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影视声音创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研

范 翎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从探究学科历史发展、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专业工具的设计原理、剧本的故事情节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介绍影视作品声音创作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

影视声音创作;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理论;实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影视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随着电影院线、电视以及在线视频网站等信息终端的蓬勃发展,影视作品市场拓展,影视作品创作的增量急需具备专业素养的从业人员,包括大量的影视声音创作人才。

目前,除了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下设录音艺术专业的高校专门从事影视声音创作人才的培养,大部分高校均在影视相关的教学课程体系中设置了部分影视声音课程,这将有利于全面提升影视从业人员素质以及影视声音创作人才的储备。

专业型影视声音艺术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还应在文学修养、声音审美、实践操作、临场应变以及团队协作等方面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因此,专业影视艺术的教学内容需要包含录音声学、声音美学、听觉心理学、音频软硬件技术、录音工艺以及音频编辑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科学的教学模式是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得以实施的保障,如何合理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这些问题都是影视声音创作人才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南京艺术学院录音艺术专业影视录音方向的教学模式为例,在探讨影视声音创作人才培养一般规律的同时,总结具有个体特点的教学经验,以求为我国影视声音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提供帮助。

1 从传统出发,明晰历史沿革

对于影视声音教学而言,理清历史沿革的脉络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以历史全局观的视野正确解析和评价各个时期的影视声音作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把握影视声音创作手段与创作理念的传承与现状,从而形成正确的影视声音审美理念。

从制作技术层面来看,影视录音的工艺经历了从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的发展历程。然而,模拟技术依然无法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其在“精确”的数字技术的印衬下反而显得更为光彩夺目,如录音过程中的声电转换、监听系统的电声转换等,这些最为重要的环节目前还无法依靠数字技术实现,可以预见,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模拟技术将共生于数字技术。作为影视声音工作者,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录音技术在载体、工具、信号传输、制作手段以及系统构建等方面的特性十分重要,这将有利于深入理解各项影视声音技术与创作手法的成因,从而理清影视声音创作理念的发展脉络。

从艺术评价层面来看,影视声音审美意识在不断传承的同时,也经历着更迭与变迁。由近代工业革命所引发的技术革命对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影视声音创作所涉及的拾音、调音、记录以及还音等设备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新设备在追求高规格电声指标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设备的易用性、便携性和人性化特点。与此同时,随着无线传输技术、数字同步技术以及多声道环绕声编解码技术等被广泛应用,影视声音创作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直接导致了传统影视声音创作工艺的全面革新。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声音创作的技术条件均有所不同,在此前提下产生的影视声音作品在制作质量、审美取向以及评价体系方面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如何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科学地评判影视作品是影视声音创作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而结合各历史发展时期的技术概况来解析影视声音作品则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无视历史条件的制约,则极有可能造成对经典作品的误判,由此造成的历史审美观的缺失也不利于形成系统的影视声音审美体系,从而无法科学而有效地指导日后的创作实践。

2 从教材出发,先学后教

近年来,国内影视声音教学方面的教材建设已初具规模。各大高校及科研机构出版了多套高水平的系列教材,如北京电影学院撰写的包括《电影电视声音创作与录音制作教程》、《电影声音艺术与录音技术——历史创作与理论》等书在内的“中外电影声音研究文库”等;此外,多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教材和工具书译著也相继出版,如《声音制作手册——概念、技术与设备》、《声音设计——电影中语言、音乐和音响的表现力》等。

教材的丰富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对于强调实践操作和主观体验的影视声音教学来说,传统的单向性课堂讲授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采用“先学后教”的新型教学模式已成为未来的趋势。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课堂讲解的效率,针对学生课前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深入讲解。同时,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非但不会降低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反而对教师的知识构架、课前备课质量以及临场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余作业的设计是“先学后教”模式成败的关键。对于理论教学而言,一方面可规定学生提交自习笔记和预习报告,另一方面也可规定学生在既定的预习内容范围内提出相关或拓展性的问题。对于实验课程而言,一方面要按照教材进度科学地安排课余实验,另一方面可规定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和实践总结,并能够在实验报告中充分体现实验过程的细节,提出无法解决的难点。例如,笔者曾在“多种立体声制式环境音效采集”的课后实验报告中发现,所采集素材无法辨别出左右声场关系,他们判断导致此结果产生的原因有两种:(1)录音设备故障;(2)监听环境不佳。为验证这一判断,在检查了工作实景照片以及设备设置情况以后,大家发现其真正原因在于录音机所设定的素材格式为MONO。通过主动地发现问题、判断缘由,以及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所获取的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经验,而在于体验了影视声音创作独特的思维方式。

在课堂讲解之前,教师应仔细审阅学生提交的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针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延伸,这样不仅能对学生课上进一步提出的相关问题有所准备,而且也有利于形成相关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从而使教学内容全面化、体系化。

3 从工具出发,以功能映射创作原理

功能完备的硬件设备条件是影视录音教学实践的前提与保障。由于影视剧前期拍摄时可能遭遇风沙、雨雪以及低温等各种恶劣的天气条件,因此,专业的影视同期声录音设备一方面须具有高度的安全系数和稳定的性能表现,另一方面也需要集成多重功能于一身,从而能够减轻负重,便于携带。

大部分影视录音设备厂家在研发和设计产品时总能与业内著名的录音师保持密切的合作,听取他们在设备功能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各种具体的使用需求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由于这些产品在性能指标、功能指向及系统集成等方面的设计务求高度、专业化,因此,专业影视录音设备的功能设计本身就是极佳的教学范本。

在教授设备功能的过程中,课堂讲解不能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应当更进一步引领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为什么需要这样的功能?为什么如此设定数值区间?为什么需要这样的附件?为什么使用这样的材料等。以Sound Devices品牌的多轨录音机744T为例,当讲解话筒增益Input Gain旋钮的使用方式时,除介绍话筒放大电路、增益与动态余量的关系等知识点,还可以就该产品所独有的功能设定进行深入讲解,如两通道话放链接时通过Input Gain控制双通道电平的功能、增益旋钮藏匿功能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就该功能的设计缘由展开专题讨论,使学生了解同期声录音设备和棚内录音设备在功能设计理念方面的不同,进而思考两种工作模式在细节方面的差异,形成合理而科学的创作思维方式。再如,744T提供了内部字时钟、字时钟锁定、主从字时钟等多种同步方式,在介绍此类功能时,可以结合外部字时钟发生器、专业摄影机等设备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讨论时钟同步方式的必要性、系统构建可能以及设备链接方式等问题,进而思考多机拍摄时录音部门具体的工作方式,形成全面系统的硬件系统集成概念。

专业设备在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保障的同时也融合了数字存储、无线传输等最新的科学技术,其功能构架实则是影视声音创作方式和理念的集中体现,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最前沿的工艺水准,因此,以专业设备映射创作原理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解决学生在软硬件设备使用方面的诸多问题,也能从功能讲解延展至创作理念的讲授,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 从剧本出发,规划声音设计

剧本是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也是影视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是导演和演员二度创作的出发点,也是剧组各部门进行艺术创作的出发点,影视作品创作所围绕的核心。

声音部门的创作同样需要围绕剧本展开,影视声音的录制工艺、音效设计、音乐创作等工序都建立在主创人员对剧本深入理解的前提下。只有在拍摄之前就剧本细节与导演进行充分的沟通,领会导演对未来影视作品的总体创作意图,才有可能以创造性的声音意识对影视作品的声音创作进行整体的构想与设计。作为后期创作的依据,以文本的形式撰写声音设计方案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剧本创作的方法和规律,教会他们如何研读剧本,如何透过剧本的表象思考声音创作的各种可能,以及如何对创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判,并提供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养成文本记录的创作习惯,以规范、简洁且科学的方式进行前期声音设计文本的写作。

对照剧本原作解构经典影视作品,不失为一种学习剧本研读的好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剧本原作或分镜头脚本,根据成片指导学生进行反向推导,形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声音设计文本,从而使学生了解剧本研读以及声音设计文本写作的规律。以下是笔者指导学生完成的声音设计文本实例:

场景:郊外的路上

炎热的夏天,大太阳下,路上,某君背着旅行包,正在向前行走。

(声音设计文本:知了渲染氛围,车辆经过,脚步,室外环境声,吵闹,为后续做铺垫,动作细节,视分镜头而定)

手机响起铃声,某君掏遍口袋,终于从背包里艰难地拿出手机,他低头看了看手机上显示的号码,有些迟疑的接起电话。

(声音设计文本:手机铃,动作细节,是否加浮动文字,音效)

某君:喂,喂……身边的环境好像与他作对,过往的车辆与人群,嘈杂得很,还有音乐声此起彼伏,它们迫使某君捂住一只耳朵来听清楚电话里说的是什么。

(声音设计文本:补录一部分车辆、人群等环境声用以加强,话筒距离略远,注意前后景比例关系)

某君:喂,喂……某君撩起眼镜,看手机屏幕。就在这个时候,一辆摩托从他身边飞驰而过,一把将他的手机抢了去。

(声音设计文本:多普勒,抢夺瞬间是否加音效)

某君刚刚反应过来,摩托车已经驶远,抢他手机的人戴着头盔,回头冲着他笑。

(声音设计文本:可能为过肩镜头,注意声音透视关系,话筒指向,淡出)

某君狼狈追赶,街上除了来往的车辆,没有几个行人,某君的抗争被这环境淹没了去。

(声音设计文本:补录一部分车辆、人群等环境声用以加强,可能运用蒙太奇镜头,音效匹配)

摩托车上坐着的人吹了一声口哨,就像凯旋的号角,一溜烟不见了。

(声音设计文本:补口哨音效,若由多镜头构成逃跑需注意镜头间声音衔接)

某君这才跑到了一条小径,但除了安静,没有留下抢匪的踪迹。

(声音设计文本:脚步声,环境声弱化,话筒距离近)

……

上例是针对于2014年9月拍摄完成的数字电影《从你生命中路过》的剧本所做的声音设计方案,笔者担任该片的录音指导。在组织学生撰写声音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将学生分为若干项目小组,并要求各组分别提交设计文本,然后就多个文本整理汇总,最终结合指导意见完成声音设计文案的撰写。通过上例实践,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剧本分析和声音设计文本写作的一般规律,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空间想像思维能力,而最终制作完成的影片也将进一步验证前期声音设计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5 从实例分析出发,以实验解析创作手法

对于影视声音创作的教学而言,解析经典影视作品是学习声音创作手段与理念的重要途径。在影视声音分析的相关课程中,教师应当细致地规划实例分析的进程,充分考虑不同影片在类型、风格、国别、年代等方面的区别,分阶段、有步骤地就影视作品的声音进行逐一解析。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一步拓展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将主动与被动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自觉地解析影视作品声音的习惯。

由于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无法与作品的创作者本人进行深入的交流,因此,通过组织模拟实验来验证分析结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鉴于学校实验条件有所局限,建议选择剧情片、喜剧片或爱情片等对于拍摄条件要求不高的影视作品作为模拟对象,并从中选择便于在校区范围内完成模拟拍摄的场次。由于影视声音创作必然会受到特定场景条件以及人员的影响,不同的环境条件会对录音工艺的选择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因此,在寻找模拟拍摄地点时应尽量选择与镜头中环境相吻合的区域进行拍摄。

在开始模拟拍摄之前,教师需详细分析被模拟场次的镜头语言和景别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分镜头的录音方式,以便制定详细的录音计划。本人曾经以电影《私人订制》①为范本,选择该片的第一场戏(时间范围00:01:18~00:02:07,部分场景见图1、图2)进行模拟拍摄。

从景别来看,该段落大部分采用近景和特写镜头进行画面叙事,没有牵涉到复杂的镜头调度和场景转换,因此,声音采录难度相对较低。在模拟拍摄的过程中,笔者将学生分为导演组、摄影组、灯光组及录音组,以角色轮换的方式使学生体验各项工作的实际操作。除录音设备以外,在服装、道具、灯光甚至摄影器材方面都可简化,甚至可以利用手机进行拍摄。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邀请导演、影视摄影、灯光、化装等相关专业学生进行联合摄制无疑是更佳方案,这样既能够使学生沉浸在更为专业的氛围下进行实践体验,也能够真切地感受不同专业团队之间交流碰撞的创作乐趣。

6 从项目出发,依托实验平台全面指导创作实践

图1 电影截图1(时间:00:01:40)

图2 电影截图2(时间:00:01:49)

影视声音艺术人才培养离不开相应的实验教学平台配套,也离不开实研项目的引领。为有效开展影视声音相关课程教学,学校需建立相应的实验教学平台,其中包括具有良好声学指标的教学实验室、完善的实验管理体系以及配套完备的实验设施与设备。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将专项实验项目、跨专业联合创作项目以及社会服务实践项目纳入教学体系中,以项目带动教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近年来,南京艺术学院为保障录音艺术专业的实验教学,学校专门建立了“数字音频实验示范中心”,该中心由数字录音棚,STUDER 800Ⅲ 24轨模拟录音棚、MIDI教室、数字音频创作工作室,影视多声道环绕声实验室(图3)、拟音配音录音棚(图4)以及影视终混棚等10个实验室组成,形成了一整套与国际接轨的、国内领先的数字音频教学实验系统,也成为全校艺术实践的重要基地。在此平台之上形成了各专业之间横向联合作业,进一步发挥南京艺术学院综合教学优势。截至目前,中心共完成影视声音创作实践项目120余项,其中校内合作项目70余项,社会服务项目50余项,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图3 南京艺术学院影视环绕声制作实验室

图4 南京艺术学院拟音配音录音棚控制室

结语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国内影视声音创作的硬件条件已基本与国际接轨,但与此同时,具有全球视野的高水平创作人才还为数不多,因此,高校在培养专业型影视声音创作人才方面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加强影视声音学科的教学理论探索,鼓励影视声音学术研究和艺术创新,形成优质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有效推进我国影视声音艺术创作事业不断前进。

致谢:感谢大连艺声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滕文峰先生给予笔者的支持。

注释:

①《私人订制》是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出品的喜剧电影,由冯小刚执导。

[1]甄帅,姚国强. 论电影中环境声的作用与运用[J]. 现代电影技术,2014(9).

[2]王珏. 电影声音设计的概念及方法[J]. 当代电影,2010(3).

[3]林临. 影视录音师的创作三部曲[J]. 现代电影技术,2011(11).

[4]姚国强. 电影声音创作观念的多元化趋势[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2).

[5]詹新,刘媛媛. 影片声音分析和设计[J]. 音响技术,2011(3).

[6]王珏. 电影声音设计的减法思路[J]. 当代电影,2013(3) .

[7]王乐文. 电影多声道环绕立体声的录制与制作[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2007.

[8]屠锦红,李如密.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学理分析、价值透视及实践反思[J]. 课程·教材·教法,2013(3).

(编辑 薛云霞)

Discussion about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for Movie Sound Creation

FAN L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Nanjing Jiangsu 210013, China)

From some aspect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 concept of learning first and teaching second,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professional tool, the plot of script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for movie sound creation wa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movie sound creation; training mode; teaching methods; theory; practice

10.3969/j.issn.1674-8239.2015.01.005

猜你喜欢

录音影视创作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Funny Phonics
funny phonics
《一墙之隔》创作谈
影视风起
Colorful Seasons多彩四季
A New Term
影视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