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Ⅲ的国内外虚拟社区可视化研究

2015-07-20宋梦婷唐小霁

现代情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虚拟社区热点图谱

宋梦婷 田 鹏 唐小霁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基于CitespaceⅢ的国内外虚拟社区可视化研究

宋梦婷 田 鹏 唐小霁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 要〕本文基于CitespaceⅢ软件,对国内外2004-2013年间虚拟社区研究领域的时间、经典文献和研究热点及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国内数据来源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中的249篇文章;国外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中SSCI数据库中的401篇文章。通过对虚拟社区进行可视化研究,本文提出了虚拟社区今后的研究展望,为日后虚拟社区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虚拟社区;CitespaceⅢ;知识图谱;经典文献;研究热点及趋势 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可代表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Citespace软件对SSCI题录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形成知识图谱,用来确定虚拟社区的研究热点领域。将网络节点选为Keyword,设置适当的阈值,运行软件得到图6。

虚拟社区这一概念最早由霍华德·莱茵戈德于1993年提出,在此前虽有虚拟社区的存在,但并无一个统一的代名词。不同的学者对虚拟社区的概念归纳不同,如霍华德·莱茵戈德(1993)认为虚拟社区是一群人,彼此可能认识也可能不认识,他们通过电脑的公告栏和网络进行交谈,进而形成情感,在网络空间中形成人际网的集合[1]。管理学家Schubert(1999)认为虚拟社区是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个人或群体在共享语义空间中,通过电子媒体进行交流而形成的共同体[2]。徐小龙,王方华(2007)通过对国外学者的虚拟社区定义进行分析整理,认为虚拟社区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在网络空间中相互交流而形成的具有共同目标的群体关系总和[3]。从以上可见,虽不同的学者对虚拟社区的定义不同,但都倾向于虚拟空间、信息技术、参与者、网络关系和使用几个方面。因此,本文认为虚拟社区是人们通过信息技术在网络空间中进行交流互动,而形成的网络关系网。21世纪是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虚拟社区的形成,各种类型的虚拟社区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如QQ、微博、微信等,因此研究虚拟社区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热点方向对于日后的研究具有重大作用。本文对国内外虚拟社区的时间、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经典文献和研究热点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进一步推动虚拟社区的发展,为日后的研究提供方向。

1 数据来源与处理

对于国内的研究,本文利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为来源数据库以“虚拟社区”或“网络社区”或“电子社区”为篇名(词)检索2004-2013年的所有数据,得到249条结果。对于国外的研究,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检索系统,对SSCI全文数据库中以“virtual communit*”OR“online communit*”OR“Web communit*”OR“electroniccommunit*”OR“network communit*”为标题词检索2004-2013年的所有数据,得到464条结果,通过删除书评、评论、会议摘要等,得到401条结果。本文所下载的中文文献与外文文献题录均包括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研究机构等等。以上所有的数据均于2014年11月25日下载。

本文对以上所下载的数据采用Citespace3.8.R1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Citespace软件是由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软件的使用需要利用JAVA应用程序作为平台,是一种适合进行多元、分时、动态复杂网络分析的可视化知识分析工具[4]。本文对于CSSCI数据库中下载的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使之符合Citespace软件的处理格式,然后将其导入Citespace软件中,选择科学的参数,设置合理的阈值,生成知识图谱。对于SSCI数据库中的数据,其处理方式与CSSCI数据库类似,但不需进行预先的数据转换,其可直接读取Web of Science中的数据。

2 国内研究结果分析

2.1国内虚拟社区的时间分布

不同年度的发文量可从侧面说明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本文的研究主题“虚拟社区”的年度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国内虚拟社区研究文献年度分布表

由图可见,我国对于虚拟社区的研究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4-2005年,在该阶段虚拟社区的研究处于萌芽期,虚拟社区还未能引起学者的注意或虚拟社区刚从国外引进中国;第二阶段为2006-2010年,在该阶段我国对虚拟社区的研究开始升温,中间有所波动,但波动不大,文献量最高时达到29篇,说明虚拟社区逐渐引起我国学者的注意,这与在该时间内我国互联网得到空前发展,各种社交网络,如QQ、人人网等的兴起有关;第三阶段为2011-2013年,该阶段有关虚拟社区的研究不断的增长,文献量突破40篇,最高为2013年,达到53篇,说明关于虚拟社区的研究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但从总体上来看,有关虚拟社区研究的文献量偏少,且从下文的分析可发现,有关虚拟社区的研究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2国内虚拟社区的经典文献分析

2.2.1文献共引频次分析

随着科学文献的不断增长,发表的文献也日益增多,明确某研究领域的经典文献非常重要,有利于找出核心文献[5-7],对某领域的文献进行共被引分析可得到该领域的核心文献。以参考文献Cited Reference为网络节点,适当设置阈值,得图2。

图2 国内虚拟社区研究文献共被引频次分析知识图谱

进一步分析得表1,表1为虚拟社区研究文献共被引频次统计表(共被引频次≥16)。

表1 国内虚拟社区研究文献共被引频次统计表(共被引频次≥16)

由图2和表1可知,在被引频次≥16的文章中,位居首位的是由作者Armstrong A于1996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Real value of online communities》一文,该文被引频次高达27次,其讨论了电子社区、消费者需求和电子商务对市场营销的影响,认为电子社区的参与者若具有强烈的忠诚度,则虚拟社区的价值能够得以体现。另外对国内虚拟社区研究起到较大影响作用的国外著作还有Dholakia U.M的《A Social Influence Model of Consumer Participation in Network-and Small-group-basedVirtual Communities》一文,被引频次为16次,该文调查了参与虚拟社区的两种重要的群体决定因素:群体规范与社会身份,考虑了它们的前因与中介机制,其个案研究验证了其提出的研究模型并进一步发现了虚拟社区的类型对顾客参与原因以及对群体规范和社会身份的调节作用[8]。位居第二、三位的文章均为作者徐小龙的,其《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一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分析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过程以及影响因素并根据成员之间的社会交换行为属性建立了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9]。其《虚拟社区研究前沿探析》一文,分析了不同学者对虚拟社区的定义,并挖掘了虚拟社区所具备的特征以及分类,将虚拟社区与真实社区进行比较后得出虚拟社区的不同,最后对虚拟社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3]。徐小龙的这篇文章对虚拟社区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并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思路,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位居第四的为胡凡刚在《中国电化教育》期刊上发表的《教育虚拟社区与学习交往设计》,该文以教育虚拟社区学习交往的主体、目标、组织形式、环境、内容、资源库、评价等要素的设计为重点[10];最后一文为郭茂灿发表的《虚拟社区中的规则及其服从——以天涯社区为例》一文,该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并研究虚拟社区的规则服从,得出结论“个人道德”比“同侪的评价”和“对规则本身的尊重”对虚拟社区规则服从所起的作用大,凸显了道德在虚拟社区规则服从中的重要性[11]。以上6篇文章为我国虚拟社区的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2.2文献中心性分析

文献节点中心性指网络中经过某点并连接这两点最短路径占这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总数之比[12]。文献节点中心性高低可以反映一篇文章对某一领域的重要作用[13]。对虚拟社区的关键节点进行探测,可找出一定时间内该学科知识演化网络中的转折点,这些转折点的中心性高,在知识图谱中以紫色圈来表示[12]。由图2可知,有9篇文章的节点色为紫色,紫色节点表示为中心性大于或等于0.1,为高中心性节点[14]。将其中心性从高到低排列,分别为郭茂灿(2004,0.35)、李仪凡(2007,0.32)、ARMSTRONG A(1996,0.27)、徐小龙(2007,0.27)、赵玲(2009,0.26)、KOH J(2003,0.19)、WANG YOUCHENG(2004,0.15)、周涛(2009,0.11)、李志宏(2009,0.10)的9篇文章。以上9篇文章是在虚拟社区研究领域内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的知识网络中介节点,是虚拟社区研究领域的重要桥梁,为虚拟社区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2.3国内虚拟社区研究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2.3.1虚拟社区的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了解某个领域的研究热点有利于学者们掌握某学科领域的研究动向,明确研究方向与发展形势[15]。而关键词是一篇文献的核心与精髓所在,虽然在文章中并没有大篇幅的进行介绍,但其是对一篇文献的高度概括,知道某篇文章的关键词也就把握了该文的研究主题[16-17]。因此频次高的关键词是某一学科领域的热点体现[18-19]。本文通过Citespace软件对题录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形成知识图谱,用来确定虚拟社区的研究热点领域。将网络节点选为Keyword,适当设置阈值,运行软件得到图3。

进一步分析得关键词共现词频表(频次≥6),如表2所示。

表2 国内虚拟社区关键词共现词频统计(频次≥6)

图3 国内虚拟社区的热研究热点图谱

由图3和表2可得,以上的关键词是研究虚拟社区的学者们从2004-2013年以来一直关注的热点所在。其研究热点集中于以上几个方面:①虚拟社区本身:虚拟社区、网络社区出现频次位居一、二,此外,网络虚拟社区也是学者研究的热点,这些关键词反映出学者们目前对虚拟社区本身(概念与内涵、原理和模型等)研究比较热衷。②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以及影响因素:知识共享、影响因素、信息传播、实证研究的频次分别为36、15、6、6,说明学者们对虚拟社区的研究开始逐渐向实证研究的方向发展,且研究知识共享与虚拟社区之间关系的文章开始增多,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影响虚拟社区的一些因素。③虚拟社区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现在学者开始将虚拟社区与其他的研究领域相结合,如教育研究、电子商务、社会网络等方面。从以上分析可见,我国对虚拟社区的研究热点集中于虚拟社区基础理论以及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等方面,而对于虚拟社区的评价与评估几乎没有出现,该方面需要深入挖掘。

2.3.2关键词中介中间性分析

通过与2.3.1同样操作,将Article Labeling从By Freq改为By Centrality,可得中介中心性大于或等于0.1的关键词,依次从大到小排列为:虚拟社区(0.27)、教育虚拟社区(0.20)、网络社区(019)、知识共享(0.17)、电子商务(0.11)5个关键词。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高说明该词在某研究领域具有中介桥梁作用[20],在某领域中的研究具有强烈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从该5个关键词可知:目前国内对于虚拟社区的研究虽然已经开始向实证研究发展,但并不是其中心转折,根据赵捧未等(2013)的分析可知,目前在我国对于虚拟社区的研究中,定性分析较多,包括内涵、原理、分类等[21],此研究证实了本文的研究。Lee等(2002)按主题对虚拟社区进行分析得出虚拟社区发展的5个阶段,分别为:①基础研究阶段,即研究虚拟社区的概念、模型、原理等;②技术发展研究阶段,即工具和技术潜力的使用,建立虚拟社区;③潜在应用、关系建立和知识共享阶段;④结果评估阶段;⑤建制化研究,即结合虚拟社区和其他学科领域,包括研究虚拟社区对电子商务的影响等[22]。通过这5个阶段可见,我国的研究热点聚焦于第一阶段、第三阶段以及第五阶段,而对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研究并没有成为研究的热点趋势。

3 国外结果分析

3.1国外虚拟社区的时间分布

2004-2013年国外虚拟社区时间分布表图如图4所示。

图4 国外虚拟社区研究文献年度分布表

由图4可见,国外对虚拟社区的研究呈上升趋势,与国内相比,国外对于虚拟社区的研究并没有出现波动,文献量一直在不断增长,可见虚拟社区的研究在国外一直都是热点问题。这种现象的发生与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密切相关[23]。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诞生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虚拟社区,对于虚拟社区的研究也成为重要的领域。从下文的分析可预计将来国外虚拟社区的研究还会继续增加或者保持稳定的状态。

3.2国外虚拟社区的经典文献分析

3.2.1文献共引频次分析

参考文献以Cited Reference为网络节点,适当设置阈值,得到图5。

图5 国外虚拟社区研究文献共被引频次分析知识图谱

将图5中被引频次大于或等于40次的节点进行统计,得表3:

表3 国外虚拟社区研究共被引频次统计表(共被引频次≥40)

表3中共被引频次≥40的文章共有8篇,其中有两篇并非研究虚拟社区,分别为FORNELL C发表的《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 Algebra and statistics》和WENGER E写的《Communities of practice:Learning,meaning andidentity》。FORNELL C的文章是介绍结构方程模型的经典文章[24],很多实证分析的文章都会参考该文,因此,在进行虚拟社区的实证分析时也会引用该文,为其数据分析提供指导。WENGER E的文章提出了实践共同体的概念[25],很多研究虚拟社区的学者会将虚拟社区与实践社区进行比较,得出虚拟社区的不同,因此,该文也为虚拟社区的研究提供了依据。除此之外位居第一的是Wasko和Faraj发表的《Why should I share?Examining social capital and knowledge contribution in electronic networks of practice》,该文是实证分析,其分析了虚拟社区的成员分享自己知识的原因,说明了影响虚拟社区的知识贡献的因素:个人动机和社会资本[26]。第三篇为RHEINGOLD H于1993年出版的专著《The Virtual Community-Homestea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RHEINGOLD H被称为互联网的第一公民,他是第一个提出“虚拟社区”的学者,在该书中他描述了一个真实的,混合的物理社区,在这里,人们交谈、辩论、寻求信息、组织政治、爱和欺骗别人,自此以后国内外学者开始采用虚拟社区这一术语[1]。第四篇为CHIU CM发表的《Understanding knowledge sharing in virtual communities:an integration of social capital and social cognitive theories》,该文整合了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以构建在虚拟社区中调查人们进行知识共享的背后动机的模型[27]。第五篇为PREECE J写的《Online Communities Designing Usabilityand Supporting Socialbilty》一书,该书介绍了虚拟社区实现的技术,并对虚拟社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该书对虚拟社区进行有效的设计,为日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8-29]。第七篇为KANKANHALLI A写的《Contributing Knowledge to ElectronicKnowledge Repositorie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该文通过建立模型对知识贡献如何利用电子知识仓库进行介绍[30]。第八篇为John Hagel发表的《Net gain expanding markets through virtual commun ities》,其认为为了在网络经济中更好的竞争,必须建立一个全新的方法来进行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及配送工作,并重新考虑公司、客户、供应商以及竞争对手的关系,即虚拟社区的价值和建立[31]。

3.2.2文献中心性分析

由图5可知,有6篇文章的节点色为紫色,中心性大于或等于0.1,将其中心性从高到低排列,分别为DHOLAKIA UM(2004,0.19)、RIDINGS CM(2002,0.17)、BAGOZZI R P(2002,0.12)、BOCK GW(2005,0.12)、BUTLER BS(2001,0.12)、ARDICHVILI A(2003,0.11)的6篇文章。说明该6篇文章为国外虚拟社区研究的核心文献,对我国虚拟社区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从以上6篇文章可看出,国外对于虚拟社区的实证研究较丰富,同时并不缺乏理论的探索,且更多地以虚拟社区与其他变量因素(如:知识共享、信任等)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每一个高中心性的文献都代表在一定时间内的核心研究领域,且从整体上体现虚拟社区的研究内容,日后的研究大都从以上的文章中进行扩展。

3.3国外虚拟社区研究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3.3.1虚拟社区的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图6 国外虚拟社区的热研究热点图谱

将图6中频次≥21的关键词进行汇总,得表4:

表4 国外虚拟社区关键词共现词频统计(频次≥21)

通过图6和表4可知,国外对于虚拟社区研究关注的热点可分为4个方面。①虚拟社区本身:包括Internet、Virtual Communities、Online Communities、Model、Virtual Community、Online Community、Perspective、Networks,该方面与国内一样,关注与虚拟社区的定义、模型、视角等。②虚拟社区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Trust、Communication、Behavior、Participation、Antecedents、Knowledge,在这些因素中,有些是对虚拟社区产生影响的因素,与国内不同的是,国外对于虚拟社区的研究已经跳出知识共享的范围,更多地开始关注其他的因素,比如信任、交流、成员行为、参与度等。③虚拟社区与信息技术:包括Information、Information-technology、Technology。④其他方面,包括Performance、Systems、Social Networks,说明国外对于虚拟社区的研究已经开始关注于其绩效、系统性等方面。这是国内的研究所没有的。根据Lee等(2002),将虚拟社区分为5个阶段可见,国外对于虚拟社区的研究已经覆盖了该5个阶段。

3.3.2关键词中介中间性分析

对于图6的知识图谱将节点标签(Article Labelling)由By Freq改为By Centrality,可得中介中心性大于或等于0.1的关键词,依次从小到大排列为:Online Communities(0.29)、Behavior(0.21)、Virtual Communities(0.19)、Internet(0.18)、Model(0.15)、Communication(0.15)、Performance(0.15)、Trust(0.13)、Participation(0.13)9个关键词。可见,国内对于虚拟社区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虚拟社区本身、虚拟社区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绩效方面。从学科分布看,国外的研究集中于管理学、计算机技术方面。

4 结论与展望

通过经典文献分析可见,国内研究虚拟社区的高被引文献有6篇(被引频次≥16),高中心性文献有9篇。而国外研究虚拟社区的高被引文献有8篇(被引频次≥40),高中心性文献有6篇。以上经典文献为国内外的研究提供了知识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支柱。但从国内外的研究可见,国外对于虚拟社区的研究更为成熟,其被引的文献频次远远大于国内(这可能与国外的文献来源数多于国内有关),且国外的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均较多,而国内实证研究较少,理论研究居多。因此,对于国内,需要加强虚拟社区的实证研究,为虚拟社区的发展提供依据,对理论研究进行验证。

通过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可见,国内研究的热点集中于虚拟社区、网络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教育虚拟社区、电子商务、信息传播、实证研究、社会网络、网络虚拟社区,其中高中心性关键词为虚拟社区、教育虚拟社区、网络社区、知识共享、电子商务。国外研究热点集中于Internet、Virtual Communities、Online Communities、Model、Trust、Communication、Virtual Community、Behavior、Information、Online Community、Participation、Perspective、Performance等,高中心性关键词为Online Communities、Behavior、Virtual Communities、Internet、Model、Communication、Performance、Trust、Participation。由Lee等(2002)的虚拟社区研究5阶段可见,国外对于虚拟社区的研究已经覆盖5阶段(基础阶段;技术发展研究;潜在应用、关系建立和知识共享结果;评估阶段;建制化研究);而国内的研究集中于基础阶段;潜在应用、关系建立和知识共享以及建制化阶段,且国外对于虚拟社区与其他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跳出知识共享,开始和信任、交流等进行结合,而我国仍以知识共享作为研究热点,说明了我国研究的滞后性。因此,对于国内来说,对于虚拟社区的研究可从虚拟社区与其他因素之间关系入手,如信任、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社会关系学等。国内的研究除了概念、特征等,还需要研究虚拟社区的结果评估与绩效评价,使研究更完善。

[1]Rheingold H.The virtual community[M].MA:AddisonWesley,1993:10-12.

[2]SchubertP,GinsburgM.Virtual communities of transaction:The role of personalization in electronic commerce[J].ElectronicMarkets,2000,10(1):45-55.

[3]徐小龙,王方华.虚拟社区研究前沿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9):10-16.

[4]邱均平,吕红.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知识管理的发展研究[J].情报学报,2013,5(32):548-560.

[5]Chen C.Visualising semantic spaces and anthor co-citation networks in digital libraries.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gement,1999,35(2):401-402.

[6]Chen C,Paul R J.Visualizing a knowledge domain's intellectual structure[J].Computer,2001,34(3):65-71.

[7]陈超美,陈悦,侯剑华,等.CiteSpaceⅢ: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情报学报,2009,28(3):401-421.

[8]Dholakia U M,Bagozzi R P,Pearo L K.A social influence model of consumer participation in network-and small-group-based virtual communi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2004,21(3):241-263.

[9]徐小龙,王方华.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8):83-86.

[10]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与学习交往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6,(2):23-26,31.

[11]郭茂灿.虚拟社区中的规则及其服从——以天涯社区为例[J].社会学究,2004,(2):103-111.

[12]马海群,吕红.基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中国情报学知识图谱分析[J].情报学报,2012,31(5):470-478.

[13]谢凌玲.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现状分析——基于CSSCI(1998-2007)的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4):96-98.

[14]Freeman L C.Centrality in social networks conceptual clarification[J].Social networks,1979,1(3):215-239.

[15]张昭.基于Citespace的商务智能研究热点与前沿可视化分析[J].情报探索,2013,(12):6-9.

[16]姜春林,李江波,杜维滨.基于CSSCI的我国管理学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8,(12):55-58.

[17]赵蓉英,许丽敏.文献计量学发展演进与研究前沿的知识图谱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5):60-68.

[18]Bailón-Moreno R,Jurado-Alameda E,Ruiz-Baños R,et al. Analysis of the field of physical chemistry of surfactants with the Unified Scienctometric Model.Fit of relational and activity indicators[J]. Scientometrics,2005,63(2):259-276.

[19]Belvaux G,Wolsey L A.Bc-prod:A Specialized Branch-and-Cut System for Lot-Sizing Problems[J].Management Science,2000,46(5):724-738.

[20]房宏君.基于CSSCI的人力资源研究可视化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0):132-137.

[21]赵捧未,马琳,秦春秀.虚拟社区研究综述[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7):119-123.

[22]Lee F S L,Vogel D,Limayem M.Virtual community informatics: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need to know[C]∥System Sciences,2002.HICSS.Proceedings of the 35th Annu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IEEE,2002:2863-2872.

[23]KohJ,KimY G.Sense of virtual community: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empirical valid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2004,8(2):75-93.

[24]Fornell C,Larcker D F.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Algebra and statistic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1:382-388.

[25]Wenger E.Communities of practice:Learning,meaning,and identit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26]Wasko M M L,Faraj S.Why should I share?Examining social capital and knowledge contribution in electronic networks of practice[J]. MIS quarterly,2005:35-57.

[27]Chiu C M,Hsu M H,Wang E T G.Understanding knowledge sharing in virtual communities:an integration of social capital and social cognitive theorie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6,42(3):1872-1888.

[28]Preece J.Online communities:Designing usability and supporting socialbilty[M].John Wiley&Sons,Inc.,2000.

[29]郭晓姝.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虚拟社区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7):83-85.

[30]Kankanhalli A,Tan B C Y,Wei K K.Contributing knowledge to electronic knowledge repositorie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MIS quarterly,2005:113-143.

[31]Hagel J.Net gain:expanding markets through virtual communities[J].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1999,13(1):55-65.

(本文责任编辑:郭沫含)

Visualization Study on the Virtual Community Between 2004 and 2013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CitespaceⅢ

Song Mengting Tian Peng Tang Xiaoji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Center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Based on CitespaceⅢsoftware,this paper did a visual analysis on the study of virtual community between 2004 and 2013 at home and abroad,about research time,classic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focus and trend.The domestic data came from 249 articles in the database of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the foreign data came from 401 articles in the database of SSCI in Web of science.Through visualization research of virtual communities,this paper presented future research prospects of virtual community and provided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virtual communiti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virtual community;CitespaceⅢ;knowledge graph;classic literature;research focus and trend

作者简介:宋梦婷(199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服务与知识管理。

收稿日期:2015-03-17

〔中图分类号〕G250.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5)08-0164-08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08.032

猜你喜欢

虚拟社区热点图谱
热点
绘一张成长图谱
热点
基于KANO模型问答型虚拟社区用户需求的分类研究
结合热点做演讲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虚拟社区人际关系对旅游行为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虚拟社区的定向出版模式
虚拟社区感对用户忠诚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杂草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