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效果

2015-07-20罗永彬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心血管风险管理效果

罗永彬

【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本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48位心血管疾病患者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位,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管理,而在管理组的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管理组的护理质量有了更大的提高,患者满意度更高,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以减少心血管护理风险,使心血管护理质量得以提高,使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

【关键词】心血管;风险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数越来越多,尤其是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心血管内科成为高风险的内科之一。要想使心血管疾病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效果,就要及时采取措施对护理风险进行管理,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本院通过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心血管护理管理当中,有效地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的满意度也不断提高,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2013年收治的48位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心血管疾病诊断标准。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位患者。其中,管理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40~79岁,病程2月~14年;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39~78岁,病程2月~1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具体方法为:入院时,将病房环境、治疗方法、相关制度等向患者介绍清楚;给患者提供一个干净、温馨的就医环境;每日都需要测量患者的血压、体温等体征,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时到患者病房进行巡视,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马上将患者的情况反映给医生。

1.2.2 管理组

除了对该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之外,还需要在该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具体方法为:(1)强化巡视力度,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的观察。(2)完善防护措施。如在病床上安置防护栏;在卫生间放置防滑垫等。(3)建立健全心血管疾病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以监督护士的各种护理操作行为,对护士的护理操作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4)定期对护士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培训和法律知识教育,提高护士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使所有护士都能够对自身的护理职责加以明确,增强护士的护理责任心。(5)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提高监督力度。根据科室情况,建立心血管疾病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任命护士长为管理小组组长,主要职责为对心血管疾病护理工作中的护理风险加以识别,分析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制定减少或者避免护理风险的管理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6)提高护士的护理文书的书写水平,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7)定期对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强化护士的护理服务意识,提高护士的护理服务水平,增强护士的安全意识,以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1.3 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对照组和管理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价护理质量的依据为护士的护理操作水平、护理服务态度、护理风险识别和预防意识、健康教育效果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用t对所有数据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

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管理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理组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态度、护理风险识别和预防意识、健康教育效果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管理组和对照组的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水平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及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随着心血管内科中老年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也使得心血管内科成为高风险的科室之一。如何做好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成为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者急需解决的任务之一。

一般情况下,护理风险主要来源于患者、医护人员、药物等多方面。但是,要想做好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就要对其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加以管理。为了做好心血管内科的护理管理工作,本科室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风险管理,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管理组的护理质量有了更大的提高,患者满意度更高,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提示,做好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提高护理质量,实施风险管理,减少或者避免护理风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消极影响,是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心血管疾病护理的过程中对护理风险进行管理,不但可以增强护士的护理风险意识,增强护士的风险管理能力,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而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在今后的心血管护理工作中,护士长要不断对护士进行培训,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以便降低护理风险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为对患者进行护理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万淑芳,万晓芳.护理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实践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32期.

[2] 韦柳青.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6):264.

猜你喜欢

心血管风险管理效果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