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剂量技术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07-20夏双意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低剂量螺旋剂量

夏双意

【摘要】目的 探究低剂量技术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4组。分别对4组进行冠状动脉CT检查,其中第1组为对照组,以700 mA电流进行常规扫描,其余2、3、4组分别实行490 mA、560 mA、630 mA的最大管电流输出扫描。让不少于3位副主任医师进行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分析4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和有效辐射剂量值。结果 4组的图像质量的差异较大,其中,以第1组的图像质量最高,第3、4组的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第2组的图像质量不能成为临床诊断的依据;另外,第2、3、4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均明显低于第1组,其中以第2组最低,其次为第3、4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当最大管电流输出量为560 mA和630 mA时,有效辐射剂量大大降低,减轻了对受检者的伤害,且图像质量仍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但在质量相当的前提下,560 mA的辐射剂量更低,为最佳管电流。低剂量技术应用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

【关键词】低剂量技术;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A

64层螺旋CT是目前世界上诊断心脑血管疾病较为先进的仪器,它实现了冠状动脉的无创检查,为冠心病的筛选普查及诊断提供了一种安全、迅速且费用低廉的检查方法。此外,64排螺旋CT还可以用于功能成像诊断。随着薄层大容积扫描技术的推广应用,扫描中的辐射剂量也逐渐提高,增加了患者被辐射损伤的风险[1]。因此,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临床上追求以较低辐射剂量为患者进行扫描。本次研究的目的为探究低剂量技术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48±2.1)岁。所有患者均无碘过敏、肾功能障碍等情况,并且自愿接受实验。随机将研究对象分成4组,每组25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患者采用仰卧位,正侧位的定位以全部覆盖心脏区域为准。测定患者主动脉至肘静脉的循环时间,在患者肘前以5 ml/s的速度静注碘帕醇对比剂20 ml,在升主动脉根部设兴趣区,测定冠状动脉成像延迟时间。如果患者在平静时的心率>70次/min,则让患者在扫描前1~2 h口服美托洛尔25 mg~50 mg[2]。

1.3 扫描技术

矩阵512×512,视野25 cm×25 cm,重组层厚0.625 mm,准直器64×0.625 mm,管电压120 kV,机架转速每转0.35 s。对比剂静注75 ml,速率5 ml/s。以心电门控制电流调制技术扫描检查冠状动脉成像,R-R间期为最大管电流调制期相的75%。第1组为对照组,以700 mA电流进行常规扫描,其余2、3、4组分别实行490 mA、560 mA、630 mA的最大管电流输出扫描。除了管电流不同,各组的其他参数相同。扫描期间及扫描结束,记录4组的X射线辐射剂量。

1.4 图像处理

原始数据在操作台上进行横断面图像重组,将重组结果输入工作站,将每支血管进行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和容积再现等冠状动脉及心脏三维成像。从扫描中直接记录患者的单次容积CT剂量指数和有效剂量,对记录结果进行处理、分析。

1.5 影像分析和评价

让不少于3位的副主任医师进行图像质量评分,以冠状动脉的阶段显示数、血管边缘的锐利度、管腔内对比剂的清晰度以及细小分支的显示率4项为评分标准。评分结果将分为4个级别,分别以1分、2分、3分、4分来表示。其中1分表示4项标准中仅有1项合格,2分表示4项标准中仅有2项合格,3分表示4项标准中有3项合格,4分表示4项全部合格。3分及以上为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图像质量

统计数据显示,以第1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接近4分,为最高,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其次为第3、4组,评分均在3分以上,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第2组图像质量最低且不能成为临床诊断的依据。4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有效辐射剂量

统计数据显示,第2、3、4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均明显低于第1组,其中以第2组最低,其次为第3、4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小 结

本研究通过调节管电流,试图寻求能兼顾低辐射剂量和高图像质量的最佳管电流[3]。研究发现当最大管电流输出量为560 mA和630 mA时,有效辐射剂量大大降低,减轻了对受检者的伤害,且图像质量仍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但在质量相当的前提下,560 mA的辐射剂量更低,为最佳管电流。由此可得出结论:低剂量技术应用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

参考文献

[1] 罗远健.低剂量技术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35.

[2] 刘 绮,王成伟,李 勇.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的应用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1,26(5):546.

[3] 高建华.冠状动脉CT成像的剂量控制策略及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2):1233.

猜你喜欢

低剂量螺旋剂量
·更正·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旋风“螺旋丸”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螺旋变变变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奇妙的螺旋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