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

2015-07-20宿丽新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替米沙坦高血压

宿丽新

【摘要】目的 探究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口服替米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替米沙坦的基础上加入小剂量氨氯地平,并观察和随访半年,分别于治疗后的1月末、3月末、6月末对患者的血压水平、心率水平和降压达标率,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估疗效。结果 相比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心率水平明显下降,观察组的达标率在1月末、3月末和6月末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显著,血压达标快,降压效果明显,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高血压是常见的临床疾病,长期高血压容易引发冠心病、脑中风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治疗高血压是为了实现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众多,目前,替米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联合用药可以明显地提高降压效果,但是也会增加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本次研究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小剂量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此64例患者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分别在不同3天里进行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均暂停使用其它降压药物1周;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的肝肾合并症、恶性肿瘤、近期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妊娠以及对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64例高血压患者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62.4±5.23)岁;病程1个月~8年,平均病程(4.21±2.54)年;血压水平均在145~185/90~105 mmHg范围内。随机将6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血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替米沙坦40 mg,口服,每天早晨1次。观察组则实施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的方式,替米沙坦40 mg,苯磺酸氨氯地平2.5 mg,口服,每日早晨1次。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进行随访6个月[2]。在治疗后的1月底、3月底和6月底测量患者的血压水平、降压达标率、心率和不良反应,正确评估患者的疗效。取患者上午8:00~10:00的坐位血压。

1.3 评估疗效的标准

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其血压<140/90 mmHg为达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应用“x±s”表示计量资料,治疗前后血压比较采用配对t进行检验,应用x2检验达标率,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月底观察组的血压达标率为56.25%(18/32),对照组的血压达标率为43.75%(14/32),3月底观察组的血压达标率为75%(24/32),对照组的血压达标率为62.5%(20/32),6月底观察组的血压达标率为87.5%(28/32),对照组的血压达标率为78.13%(25/32),6月底观察组的血压下降水平为(35.72±10.37)mmHg,心率下降水平为(20.43±8.67)次/min,对照组的血压下降水平为(26.38±9.82)mmHg,心率下降水平为(15.27±6.62)次/min,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心率水平下降明显,并且,观察组在1月底、3月底和6月底的降压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氨氯地平属于二氢吡啶类的钙离子抗结剂,其是通过阻滞钙离子通道,降低血管壁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阻碍血管的兴奋-收缩耦联,使血管保持松弛的状态,实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目的。氨氯地平可以有效地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并且其拥有合适的半衰期,可以有效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另外,氨氯地平还具备高度的血管选择性,可以有利于降低心脑血管终点事件,非常贴合老年患者高血压的特征[3]。

替米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ARB通过在受体水平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实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目的。但是,目前在应用ARB时主要顾虑在于其扩张出球小动脉的同时扩张入球小动脉,依赖于肾动脉灌注的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格外慎用,双侧动脉狭窄禁用一种可以降低兴奋性神经元活性的阻滞剂,降低外周交感神经的张力,从而实现降压的目的[4]。此外,替米沙坦还能有效地抑制肾素的释放,减少心输出量,从而降低血压。

有相关医学文献表明,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需要使用1种以上的降压药物,尤其是对于Ⅱ级或Ⅲ级的高血压患者和总血管风险处于高危的患者,应该及时地调整剂量,帮助患者快速达到目标血压。2010年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联合治疗纳入高血压治疗的原则中。氨氯地平、替米沙坦都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高血压症状。本研究表明,将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可以显著提高血压达标率,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 湘,谭子强,何 忠.替米沙坦、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肾病并高血压的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03).

[2] 李悦琳.替米沙坦和雷米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护多中心14周研究[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04).

[3] 张 翔,戴晓燕,彭 辉.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因素的影响[J].新疆医学,2013(10).

[4] 姜国红,宋日新,康 萍,孙 薇,崔 岩,张洪波,王锐艳.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2(09).

猜你喜欢

替米沙坦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这些高血压的治疗误区你知道吗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替米沙坦联合托拉塞米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与倍他乐克治疗舒张型高血压临床效果探讨
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在高血压疾病治疗中的运用效果
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晨峰高血压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