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的生产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2015-07-20刘欣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5年9期
关键词:成本产品分析

刘欣

摘要:中国经历了以GDP为中心、投资为主导、对技术进步重视不足的粗放式高增长阶段,逐步过渡到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成为目前经济新常态。针对“低成本”这一主旋律,本文就目前国内生产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方案,以期待能改进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

面对国内经济新常态,原在国内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所掩盖的成本管理问题日益凸显,降本增效这一课题又摆到了国内生产制造型企业面前,企业再次面临新的挑战。

一、国内生产制造业成本管理的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一)企业缺乏从产品设计到销售全流程的战略成本管理理念。产品在规划设计阶段未站在战略的角度进行设计,对市场、产品规划时,往往未重点考虑产品的成本工艺设计在实现上是否存在经济性,未就市场上类似产品成本做更深入的了解,工艺复杂,导致成本偏高,或投入设备时,采用较昂贵的机器设备,如固定成本的折旧、摊销、财务费用、人工等固定性成本费用偏高,形成沉没成本,在产销量未达到预期时,无法分摊固定成本,而形成亏损。

(二)企业全员成本意识不强,无有效的成本考核机制。企业在日常开支中,存在能花多少就花多少的现象,即使有预算控制,仍存在执行力度不够的情况。而在成本费用考核机制上,往往粗放或不合理,使之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各部门观念上认为成本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对部门开支听之任之,造成浪费。

(三)信息化管理程度低,生产管理模式粗放。目前企业成本控制比较复杂,特别是多工序、多品种的产品存在,使企业对成本的控制有难度,而且产品工艺不断变化,产品工艺还处于摸索中,加之成本一直处于粗放的模式在管理,表现为数据不细致,没有支撑生产上的管理,到管理者手中的成本数据往往只是会计上的简单统计,未能了解成本管理控制实际情况,对成本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四)成本分析方法未与业务及管理层面的需求挂钩,未发挥应有作用。企业成本分析报告往往是长篇大论,数据分析未切入成本产生的关键性原因,成本基础数据收集不全,在对预算及同期对比时,往往是失真数据之间的对比。

(五)采购阶段成本控制缺失。原材料市场容易存在波动的现象,无法以最佳时机进行采购也是成为降低成本的一大课题,采购运作模式往往以销定产,进而以产量定采购量,往往在市场需求大的时候采购,而正是原材料应市场需求而价格上涨的时候,造成成本偏高,且采购量过大将占用资金,从而损失时间价值,增加的资金成本也是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解决方案

(一)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改进产品工艺设计,在设计和生产上引进目标成本管理方法,实现对战略成本风险的控制。企业应在对市场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调查之后,对投资的产品项目进行论证,将投资后产品销售带来的风险降到最小。项目建设和设备,在保障工艺流程需求的情况下,将投资减到最低,以减少固定成本的投入。在工艺设计上,在工艺要求与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优化工艺流程,以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在成本规划中,可以引入日本先进企业的成本管理经验——目标成本法,在市场调研、产品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目标成本,组建专业跨部门的团队,使用价值工程法,将目标成本根据产品结构分解落实到各总成本和零件上,在开发设计阶段对目标成本实际达到的水平进行预测分析,发现问题后研究采用减低成本的措施,在生产中持续改进,以达到目标成本。

(二)从企业文化、具体管理措施上完善成本费用考核机制。对员工灌输成本控制理念、从深层次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归属感,自发去节约各项开支。从管理措施上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对实现节约目标的要奖励,对未实现目标的要惩罚,用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在指标上结合预算目标进行成本分解,做到人人头上有考核指标,全面的推进成本费用的降低工作。

(三)提高信息化程度,推进ERP系统的使用,结合预算的功能对成本实施精细化管理。ERP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在实现实时成本精细化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企业可以利用ERP的数据收集功能,制定企业产品标准成本,加入动态的预算管理,以控制生产过程中领料行为,达到控制生产成本的目的。在供应链的基础之上,逐步完善成本管理与分析模块,通过其整理对比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发现问题。在ERP系统之下,还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根据成本动因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这样有针对性的了解产品的成本构成,对消耗大的产品成本环节进行控制,制定合理的标准成本,结合预算管理模块逐步压缩不合理的产品成本。

(四)熟悉产品生产工艺,结合业务提升分析方法。成本发生后,需要对成本进行分析以找到其与标准成本差异原因,但需要熟悉产品工艺流程,针对成本控制的关键点进行成本分析,将各个成本控制关键的工序因素对成本的影响进行量价分析,进而找到影响最大的因素,与生产管理部门横向联系,提供差异数据,共同研究分析实务中的原因,以对应解决成本过高的问题。为最大程度发挥分析的作用,应做到“一个导向,四个理解”,以客户为导向,理解公司所在行业的商业模式,理解公司战略。除了关注可见成本如人工、原材料、设备、能源、管理等,还应关注不可见成本如库存资金成本、质量成本(不合格品、废品、过量生产、短缺风险产生的浪费成本),使成本分析报告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提高原材料采购市场的分析能力,建立采购机制。在日常采购管理中,企业根据订单周期和生产安排,建立最低安全库存量,以减少材料资金占用量,规范企业采购行为,建立必要的采购招标制度,对于各类供应商、客户,应建立稳定的供求关系,缩短采购与销售周期,降低存货库存,减少资金占用成本。应针对市场行情变化,适时在低价时采购原材料,以降低成本,如果产品价格趋于稳定,而原料的价格波动较大,在建立风险控制机制的基础上,采取套期保值的方式,锁定成本,以防止产品成本与价格倒挂的情况发生。

企业通过制定以战略角度考虑产品全流程成本设计阶段的方案、完善成本费用考核机制,提高原材料采购能力及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成本分析方法以完成在经济新态下的成本管理目标。

猜你喜欢

成本产品分析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新产品
产品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